第15章 小人物也會看天幕
- 視頻科普古人,改變歷史進程
- 天父殺天兄
- 5228字
- 2024-11-17 23:55:21
【所以安史之亂也好,藩鎮割據也罷,現代中晚唐和五代十國藩鎮割據的歷史研究,幾乎都錨定了一個核心,那就是安史之亂以及藩鎮割據的原始驅動力是士兵。】
【是士兵們教唆乃至于裹挾了他們的將領,掀起了叛亂和割據。】
【當然這里不是說將領們就是白蓮花,有些節度使就是他自己有野心也想作亂,跟士兵們屬于雙向奔赴了。】
【但是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這些士兵身上。】
【那很多網友們說了,一群大頭兵能有這么大能量。】
【哎,有!這恰恰就是中晚唐到五代十國那段歷史的特色。】
【那年頭將領是真的不好做,因為你不但要對上面負責,你還得對下面的士兵們負責,你要讓士兵們不舒坦了,就算是皇上支持你,你這個節度使也干不下去。】
【但是如果反過來,你得到了士兵們的擁戴了。那么就算皇上對你不爽,他也拿你沒辦法了。】
【舉個例子,郭子儀,為什么郭子儀功高蓋主,還可以善終?】
【以往一群人擱那都說什么為人處世之道,還說郭子儀情商高,居功不自傲,巴拉巴拉的。】
【這些說白了全他媽心靈雞湯,按陜xx黃教授的結論。】
【郭子儀的軍事能力其實一般,根本比不上同為中興名將的李光弼。】
【但是郭子儀的優點是他愛兵如子,所以他得到了朔方軍將士們的擁戴。當時朔方的士兵們除了郭子儀誰都不認,而唐朝的皇帝就指望著朔方軍給他們賣命呢。】
【在這種情況下,唐朝皇帝敢對郭子儀卸磨殺驢嗎?】
【唐代宗當年倒是對郭子儀動過殺心,可結果呢?】
【一個仆固懷恩之亂人都鬧麻了。】
【還不是得乖乖的請郭子儀出山收拾殘局。】
【而郭子儀是怎么平亂的呢?他就帶了數十個騎兵過去了。兩軍對壘,郭子儀摘下頭盔,亮明身份,對面直接不戰自潰。】
【為什么?】
【因為仆固懷恩手下除了回紇和吐蕃兵外,他的主力其實還是朔方軍,相比仆固懷恩,朔方軍的將士們更服郭子儀。】
【現在郭子儀表示自己站在了李唐這一邊,那朔方軍直接撂挑子啊,不打了,那回紇和吐蕃還打個什么呀?】
【所以正是這種在軍隊中的威望,才是郭子儀能夠善終的資本。】
【皇上不是不想動郭子儀,是他付不起動郭子儀的代價。】
……
漢末
益州
“拜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拜張飛為征虜將軍、巴西太守~
拜關羽為蕩寇將軍、督荊州事……”
益州州牧府內,一精瘦的黑袍太監手捧詔書,尖聲喊道。
“承蒙主公厚望!羽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誓死鎮守荊州!”
“哈哈!俺老張終于也有今日!謝大哥封賞!俺老張定為大哥掃平一切障礙,讓天下人都知道俺老張的厲害!”
“張將軍,該稱主公。”
站在一旁的諸葛亮拍了張飛肩膀,示意他說錯話了。
張飛牛眼一瞪,大哈哈道:“沒錯沒錯,謝主公封賞,俺老張定當盡心盡力!”
“……”
殿下眾臣紛紛歡欣鼓舞,倍感興奮,長久的風雨荊棘,終于有了回報。
在太監的帶領下去了宴席之所。
成都今日天氣不錯,風和日麗,碧空萬里,剛剛封賞完眾臣官職的劉備于之前的劉璋州牧府內大擺宴席,慶賀自己奪取益州,終于有了一片容身之地。
心情頗為豪邁,連看天氣好都覺得是天公為他作美。
府內雕梁畫棟,群臣身著華服,歡聲笑語,一股祥和之氣彌散。
“咣!”
“咣!”
“來,請軍師滿飲此杯,卑職先干為敬。”
“好!再來一個!”
“不了不了,喝不下了。”
宴席內,眾人籌光交錯,開懷暢飲,大聲談笑。
忽聞天幕所說郭子儀之事,位居大堂主席的劉備目光深邃,凝視著天幕,心中涌動著復雜的情感。
他轉頭看向右手旁的張飛,那張粗獷的臉龐上正滿溢著得意之色,仿佛對剛剛獲得的封賞志得意滿。
劉備輕輕嘆了口氣,決定借此機會勸誡張飛一番。
“咳~”
在場群臣頓時安靜下來,紛紛看向主公,張飛也不知所以的看向劉備。
“翼德啊。”劉備語重心長地說道。
“你看看天幕上的郭子儀,他之所以能夠功高蓋主而善終,是因為他愛兵如子,深得將士們的擁戴。兩軍對壘時,他只需露個面,敵軍便不戰自潰。這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威名,更是因為他手下的將士愿意為他舍生忘死。”
張飛聞言,眉頭一皺,不悅地說道:“大哥,俺老張行軍打仗,何曾虧待過手下的兄弟們?俺老張的威名,那也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劉備搖了搖頭,繼續說道:“翼德,你勇猛無雙,這是事實。但為將者,除了勇猛之外,更要懂得體恤將士,只有常懷仁義之心,關心他們的疾苦,你才能在軍隊中樹立真正的威望,讓將士們心甘情愿地為你效力。”
喝酒喝的臉如同熟雞蛋的關羽也開口勸道:“三弟,大哥說得在理。我們桃園結義,誓同生死,但軍隊中的將士們也是我們的兄弟。只有真心對待他們,才能讓他們與我們同心協力,共赴國難,匡扶漢室啊。”
諸葛亮輕搖羽扇,補充道:“張將軍,古語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士兵們就如同那水,將領則是那舟。若將領不善待士兵,遲早會翻船的。郭子儀的事跡,便是最好的例證。”
張飛聽了眾人的勸誡,一張黑臉似有轉紅跡象。
他沉默片刻,然后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豪氣干云地說道:“好!俺老張記住了!從今天起,俺老張也要像這鳥郭子儀那樣,愛兵如子,讓俺老張的士兵們都成為天下最勇猛的戰士!”
“好,三將軍豪氣,來,滿飲此杯!”
“三將軍有志氣,我祝將軍說到做到,在下先干為敬!”
“……”
群臣紛紛響應,舉杯共飲,宮殿內再次響起了一片歡聲笑語。
張飛更是激動不已,他站起身來,高聲喊道:“大哥,你放心!俺老張一定不負所望,帶領俺的士兵們奮勇殺敵,為大漢的江山社稷貢獻力量!”
劉備微笑著點了點頭,在座群臣都是他的左膀右臂,只要他們齊心協力,大漢的光復便有希望。
于是,他再次舉起酒杯,高聲說道:“好!今日我們在此共飲此杯,愿我們蜀漢的將士們都能像郭子儀那樣,深得民心,戰無不勝!”
……
三國
伐吳途中
軍營中,夜色如墨,月光稀薄,營帳外的火把搖曳生姿,投下斑駁的影子。
范強與張達二人,低垂著頭,腳步沉重地走在通往張飛營帳的小徑上。
二人的心中充滿了恐懼不安,但更多的是憤怒與恥辱。
白日里,張飛的怒吼與鞭打仿佛還在耳邊回響。
那暴躁的黑臉將領,如同一只狂怒的黑熊,肆意地踐踏著他們的尊嚴與生命。
二人相視一眼,眼中都閃過了決絕之色,他們知道,如果再繼續留在張飛身邊,遲早會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天幕上說的那些,難道是真的嗎?后世士兵真的可以裹挾將領?”范強看著天幕低聲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
“誰知道呢?但不管怎樣,我們都不能再受這窩囊氣了!”
張達咬牙切齒道,他的拳頭緊握,仿佛要將心中的憤怒都傾瀉在這無形的空氣中。
二人來到張飛的營帳前,小心翼翼地窺探著里面的動靜。
只見張飛躺在榻上,已經醉得不省人事,鼾聲如雷。他的身旁,散落著幾只空酒壺,顯然已經喝得酩酊大醉。
二人對視一眼,點了點頭。他們悄悄地走進營帳,來到張飛的身邊。
卻見張飛牛眼大張,似乎清醒著,嚇得范強就要逃走。
張達連忙拽住,示意范強看清楚,范強才發現張飛其實并沒醒,其依舊在打鼾。
張達從腰間拔出利刃,范強則緊緊按住張飛的雙臂。
就在這一剎那,張飛的面色大動,驚醒過來,看著二人眼中閃過一絲驚怒之色。
然而,一切都已來不及了。
張達的利刃已經狠狠地刺入了他的脖子,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衣襟。
張飛瞪大雙眼,仿佛不敢相信這一切是真的,他張了張嘴,想要發出聲音,卻只能發出微弱的“呃”聲。
二人見狀,心中也是一陣慌亂。他們迅速割下張飛的首級,帶著它逃出營帳。
營帳外,夜色依舊深沉。
范強張達二人捧著張飛的首級,心中五味雜陳。
他們知道,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但心中卻也有一絲解脫的感覺。至少,他們不用再受張飛的虐待與侮辱了。
然而,他們也知道,這條路一旦踏上,便再無回頭之路,他們必須盡快逃離軍營,找到一處藏身之所,只有這樣,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二人出了軍營,直奔東吳方向而去。
小人物,也會看天幕啊~
……
西漢
武帝時期
“李將軍,大將軍令我問你,我軍與匈奴單于決戰時,你在哪里?”
軍帳之中,衛青所派長史厲聲問道。
李廣年邁的臉上閃過悲憤,哀道:“校尉們無罪,是我迷失道路,沒有準時抵達戰場,我會親自到大將軍幕府去受審。”
長史聞言點頭,也不多說,奪門便走。
李廣看著帳內手下眾校尉,沙啞道:“此事我會一力承擔,爾等莫憂。”
便也轉身而走。
眾校尉紛紛挽留:“將軍豈非看不起我們?有難同當,怎能讓將軍一人受罰?”
“是啊,我等受將軍恩惠,如今受罰,又豈能拋下將軍一人?”
“將軍……”
眾校尉連忙挽留,謝絕李廣好意,紛紛跟上李廣步伐。
李廣感受著手下的情真意切,又看著天幕感嘆道:“郭子儀,真乃豪杰也!吾雖如他這般愛兵如子,與爾等同甘共苦,卻未能如他這般,將這份情誼化作軍中功績,帶爾等封侯拜將,是我辜負了你們啊。”
眾人忙道:“將軍切勿厚此薄彼,將軍與我們的恩德在軍中難尋第二人,跟隨將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爾等不必再說了,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走迂回繞遠的路,偏偏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已經不能再忍受那些刀筆吏的污辱。”
李廣言罷,便要拔出腰間長劍自刎。
“老將軍且慢!”
一聲渾厚而沉穩的呼喊,如同驚雷般在李廣耳畔炸響,驚掉他即將落下的劍刃。
正是大司馬大將軍衛青不知何時已趕來。
衛青身著一襲厚重的鎧甲,腳步沉重,每一步都在地上留下一個淺淺的印記。
“李將軍,緣何如此?”衛青緩步上前,語氣中帶著責備,卻也難掩心中的痛惜。
“你我同朝為官,多年袍澤之情,怎能因一次迷路而輕言生死?
李廣持劍的手微微顫抖,眼眶泛紅,他望著衛青,聲音中帶著落寞:“大將軍,廣一生征戰,也曾立下赫赫戰功,但每逢匈奴皆遭遇敗仗,今日又因迷路而貽誤戰機,此等恥辱,教我如何面對陛下,如何面對三軍將士?廣寧愿戰死沙場,也不愿背負這千古罵名啊!”
衛青輕輕搖頭,帶佬幾分責備勸解:“李將軍,古之豪杰,亦曾遭遇挫折,關鍵在于能否從中汲取教訓,重振旗鼓。昔日韓信受胯下之辱,而后成為高祖打下大漢基業;今日迷路,實乃意外,非戰之罪。將軍仁名遠播,若你離去,手下將士又該如何傷心,豈非如子喪父。”
李廣聞言,心中好受些許,他緩緩放下手中的長劍,目光中重新燃起火光。
他環顧四周,看著那些滿眼期盼的校尉們,他們眼中卻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那是對勝利的渴望,也是對李廣的信任與敬仰。李廣心中感動。
“大將軍所言極是,廣險些釀成大錯。”李廣深吸一口氣,堅定道。
“有生之年,廣定要生擒單于以雪此恥。”
……
南宋
第四次北伐,朱仙鎮大捷
朱仙鎮外,戰鼓雷動,煙塵四起。
岳飛身著鎧甲,立于陣前,呆愣愣的看著天幕不語。
趙構的十二道金牌如催命符般接連而至,要求他即刻班師回朝。
然而,此刻的岳飛看到天幕所言,心中卻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雖是文武全才,但不可能連歷史也涉及這么深。
聽天幕所說,才知道原來大唐的中興名將郭子儀軍事能力其實一般,只是因為愛兵如子,所以手下士兵才愿意賣命,因而能打勝仗?
而郭子儀更是靠著士兵的愛戴,可以讓皇帝都奈何不了他?
這,這……
他岳飛捫心自問,他愛兵如子的程度不比郭子儀差,他手下的背嵬軍也不比大唐的朔方軍弱,為什么他不能……?
“將軍,如今形勢大好,我們只需一鼓作氣,便可拿下汴梁,恢復中原!”
岳飛還在胡思亂想,手下將領張憲激昂陳詞,言辭間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
聞言,岳飛眉頭緊鎖,目光在眾將領間掃視。
他深知,這些與他并肩作戰的兄弟們,每一個都渴望著驅除金賊,光復河山。
然而,那十二道金牌,卻如同勒緊的枷鎖,束縛住了他的手腳。如同沉重的大山,壓住了他的心靈。
“將軍,您如天幕上說的郭子儀般受士兵愛戴,官家又能拿您如何?”傅選也站了出來,聲音堅定而有力他的話語,如同烈火般點燃了岳飛心中的那份不甘。
岳飛怦然心動。
是啊!他岳飛精忠報國,但忠的不只是趙家,更是百姓,是華夏,是蒼生!
他深知,一旦回朝,北伐大業或將功虧一簣,而北方的百姓,還將繼續遭受金人的暴虐統治。
而眼前的金賊,正是欺壓百姓、踐踏河山的罪魁禍首!
“可是……”岳飛欲言又止,他心中還有諸多顧慮,趙構的猜忌、秦檜的奸詐,都讓他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將軍,不必多慮!”這時,岳云挺身而出,聲音鏗鏘有力。
“我們岳家軍,上下一心,誓死抗金。就算官家有千般萬般手段,也休想動搖我們的軍心!”
眾將領聞言,紛紛點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他們知道,這一刻的岳飛,正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而他的選擇,將決定北伐大業的成敗,天下大勢的走向。
“罷了,就當是為了天下黎民,為了漢家百姓,十年之功,不能毀于一旦!”
岳飛深吸一口氣,目光再次變得堅定而深邃。
他緩緩舉起手中的長槍,高聲喝道:“眾將士聽令,繼續北伐,驅除金賊,恢復中原!”
“調轉方向,奪回汴梁,還于舊都!”
話音未落,岳飛已率先策馬而出,直奔東北方汴梁而去。
眾將領緊隨其后,喊殺聲震天動地,仿佛要將這天地都撕裂開來。
岳飛心中明白,這一步踏出,便再無回頭之路。
他不僅要面對金賊的兇猛反撲,更要應對來自朝廷的種種壓力和陰謀。
但無論如何,他都不會后悔自己的選擇。因為他知道,他這是在為百姓、為中國、為民族而戰。
他的忠誠,不僅僅是對趙構的忠誠,更是對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百姓的忠誠。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家軍逐漸遠去,只余滿江紅的歌聲回蕩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