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五代亂世的根源
- 視頻科普古人,改變歷史進(jìn)程
- 天父殺天兄
- 4567字
- 2024-11-18 23:39:22
【所以你現(xiàn)在知道中晚唐的藩鎮(zhèn)割據(jù)為什么就遲遲的解決不了了吧?】
【因為在之前的朝代,你面對的是一個將領(lǐng),你可以打敗他,收服他,甚至暗算他。】
【你把這個具體的人解決掉啊,那他的兵權(quán)就是你的了。】
【你這樣收兵權(quán)當(dāng)然相對容易。】
【但是從中晚唐到五代十國這段時間,你面對的不是將帥呀。】
【用柳宗元的話說,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呀。】
【你面對的是一群來自于五湖四海,性格不同、需求不同,利益不同的兵油子們。】
【你反而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了。】
【這時候你光解決一個叛亂的節(jié)度使是沒意義的。】
【因為這些兵卒們大不了再推舉一個新的節(jié)度使當(dāng)他們的代言人。】
【甚至有些節(jié)度使可能自身也不想作亂,他們也是被兵粹們裹挾起來的,所以直接就是個沒完沒了。】
【而中晚唐的皇帝們在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以后,他們怎么解決還能怎么解決?要么蘿卜,要么打棒槌,蘿卜就是不停的給這些士兵們賞賜,允許他們當(dāng)?shù)氐馁x稅不用上交。】
【哎,你們自己留著花吧。】
【說白了就是花錢買忠誠。】
【但花錢買來的忠誠往往只能換取一時的和平。】
【你今天給他們好處了,他們謝主隆恩說,以后再也不反叛朝廷了。】
【可明天你稍微動他們的利益啊,他們就急眼了,天殺的,朝廷虐待我們這些將士們了,我們用擁立一個節(jié)度使跟朝廷干吧。】
【所以長此以往,唐朝皇帝發(fā)現(xiàn)蘿卜不行了,那咋辦,上大棒吧?】
【比如唐憲宗就試圖削減各個藩鎮(zhèn)的兵額,但他這個沒意義啊。】
【你兵額削減了,人家難道就不能招兵了嗎?】
【人家大可以瞞著你繼續(xù)招啊。】
【而且這種事兒你還不敢派人查。】
【你敢查啊,人家當(dāng)場就是夭壽了。朝廷居然不信任我們這些忠心耿耿的將士們,我們擁立一個節(jié)度使跟朝廷干吧。】
【所以這就等于是一個死結(jié)。】
【當(dāng)時社會上的游戲規(guī)則是,節(jié)度使的權(quán)力并不來自于皇帝,而是來自于士兵們。】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叫:權(quán)力只對他的來源負(fù)責(zé)。】
【所以換你是節(jié)度使,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你想讓你的利益最大化,那么你是討好皇上更好呢?還是討好士兵們更好?】
【那肯定還是士兵們吧。】
【所以中晚唐五代的節(jié)度使們其實是士兵集體意志的體現(xiàn)。】
【你作為一個節(jié)度使,如果能保證士兵們的集體利益,那么就可以命令士兵們?yōu)槟愦蛘蹋踔翚⒌魝€別的士兵都可以。】
【但是如果你的行為違反了士兵們的集體利益,那么士兵們不介意殺掉你,再擁立另一個人當(dāng)他們的節(jié)度使。】
〈很顯然,小日子[日本國旗]盛唐氣象沒學(xué)到,五代下克上的習(xí)俗倒是學(xué)到精髓了[狗頭叼花][狗頭叼花]〉
【到了五代時國這種下克上的風(fēng)氣愈演愈烈,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唐莊宗李存勖,一生滅后梁,定前蜀,破契丹,戰(zhàn)功赫赫,號稱五代第一戰(zhàn)神。】
【按理來講,在軍隊中應(yīng)該威望很高了吧?】
【沒用,他是怎么垮臺的呢?】
【歐陽修說什么憐人誤國啊,都是欲加之罪,兒戲之言。】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但凡是個成年人,都知道你寵信幾個戲子,這算什么芝麻大小的事啊?】
【真實原因還是槍桿子沒握好。】
【比如鄴城之變,最開始鬧事的不過是一個叫皇甫暉的小兵。】
【當(dāng)時是因為李存勖對魏博士兵的打壓,造成了士兵中有不滿的情緒,而這個皇甫暉因為賭錢賭輸了,于是就煽動起了士兵,士兵一起挾持了魏博節(jié)度使楊仁晟,要他帶領(lǐng)大家叛變。】
【楊仁晟對李存勖還是很忠心的呀,又寧死不從。】
【士兵是二話不說殺了楊仁晟,然后他們又去找了另一個將領(lǐng)要擁立他。】
【這個將領(lǐng)也不干啊,再殺。】
【最后是去找了趙在禮,趙在禮也不想干,翻墻跑路給拽住腳扯了下來。】
【士兵給他看前面兩個人的首級啊,趙在禮害怕了,這才不得已當(dāng)了這個領(lǐng)頭的造反主帥。】
【那魏博一反,直接給了朝野中反對李存勖的人可乘之機(jī),李存勖派李嗣源去平叛。而李嗣源轉(zhuǎn)頭就和叛軍就合流,在其帶領(lǐng)下推翻了李存勖。】
〈[日本國旗]:上洛!上洛![狗頭]〉
〈這回是真上洛。〉
【你看看,五代第一戰(zhàn)神啊,就這么戲劇性的完蛋了。】
……
五代十國
后唐.莊宗時期
金碧輝煌的皇宮內(nèi),一座臨時搭建的戲臺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賞芳春,暖風(fēng)飄箔。
鶯啼綠樹,輕煙籠晚閣。
杏桃紅,開繁萼……”
臺上,一位身著華麗戲服的雄壯男子正深情地唱著曲,他的聲音高亢而富有穿透力。
而腳下步伐卻如亂舞,似行軍般急切卻又不失節(jié)奏,與其他憐人配合相得益彰,絲毫不見生疏。
就在李存勖沉浸在戲曲的世界中時,天幕上的一段話語如同晴天霹靂,瞬間將他拉回了殘酷的現(xiàn)實。
天幕所述,正是他未來的悲慘下場,以及那困擾了整個中晚唐與五代十國的藩鎮(zhèn)割據(jù)之困。
李存勖化著妝,面若桃花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怒目圓睜,仿佛要將天幕撕個粉碎。
“好啊,李嗣源這個孽畜,枉朕如此信任他,他就是這么回報朕的?”
“來人,將李嗣源給我抓來!”
片刻后。
一隊侍衛(wèi)回來復(fù)命,抱拳道:“陛下,李嗣源跑了!尋遍其府也無蹤跡!”
“好,好啊!他還敢跑?!”
李存勖扭頭對一旁翰林道:“起詔!朕聞逆賊李嗣源,犯下滔天大罪,危害社稷,擾亂民心。朕心震怒,誓除此賊以安天下。
今昭告天下,凡我臣民,皆須留意此賊行蹤,若有能將其擒獲或殺死者,朕必重重賞賜,金銀財寶、高官厚祿,皆不在話下。朕言出必行,絕不食言。望我臣民,奮勇向前,共襄此義舉,以保我朝安寧,以彰朕之威德。”
“諾!”
翰林起筆快速書寫,很快就書寫出原稿,經(jīng)過驛站分發(fā),不斷向全國各地州縣傳去。
傳下通緝令,李存勖怒氣漸消,思慮偏向魏博兵一事,按天幕所說,因為自己的打壓,魏博兵才造反了,如今再撤銷打壓政策肯定也來不及,而原本的平叛主將也是個白眼狼。
看來只能自己親征了,暫且壓下此事,再看天幕后續(xù)所說如何解決藩鎮(zhèn)問題。
不過這小日子是何國?大唐盛世的氣度不學(xué),要學(xué)這亂世氣象?莫非乃禽獸之國,崇尚暴力?
……
北宋.仁宗時期
汴梁,大內(nèi)
慶歷三年,天章閣內(nèi),宋仁宗趙禎與范仲淹、歐陽修等一干重臣正襟危坐,商討著新政以圖富國強(qiáng)兵。
卻見天幕上竟顯現(xiàn)出歐陽修所修《新唐書》的片段,并配以旁白:“歐陽修說什么憐人誤國,皆是欲加之罪,兒戲之言。”
此言一出,閣內(nèi)眾臣皆是一愣,隨即有人忍不住笑出聲來,紛紛打趣歐陽修。
范仲淹笑道:“歐陽公啊,你這《新唐書》竟成了兒戲之言,可要讓后人如何看待我等史官啊?”
歐陽修聞言面不改色,緩道:“范公此言差矣。吾等修史,非為完全還原歷史,而是欲以春秋筆法,勸誡世人。憐人誤國之事,自古有之,吾不過借此以警世人,莫重蹈覆轍。”
趙禎聞言,頷首道:“歐陽愛卿言之有理。修史之要,在于勸善懲惡,以史為鑒。”
韓琦也笑道:“歐陽公勿要介懷,吾等還是專注于新政,以圖大宋昌盛。”
歐陽修聞言,微微一笑道:“韓公所言極是。吾等身為臣子,當(dāng)以國家為重,新政之事,吾等自當(dāng)竭盡全力。”
插科打諢三兩句,眾人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在新政之上,繼續(xù)商討著富國強(qiáng)兵之策。
……
唐朝.太宗時期
太極宮
御花園中,春風(fēng)和煦,花香襲人。
李世民攜長孫皇后,公主李明達(dá),以及李治漫步于花徑之上,享受著勤政后難得的放松與寧靜溫馨。
天幕中簡略說明了李存勖的輝煌戰(zhàn)果和凄慘結(jié)局。
李世民凝視天幕,神色凝重。
“朕觀李存勖之事,心中甚感悲涼,此子驍勇善戰(zhàn)頗有幾分類我,倒也不愧是我李氏后人,不知此人是不是新唐書所寫的新唐皇帝,其國號后唐,應(yīng)是如此吧?
可惜朕的愛兵之道他卻是沒有學(xué)到分毫,以至最后落得如此下場,令人扼腕嘆息。就如昔日霸王,雖勇猛無比,然亦因失卻軍心,終致烏江自刎。孟子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言不虛。然得軍心者,亦能安邦定國。”
長孫皇后鳳唇輕啟道:“陛下所言極是。民心、軍心,都乃國家之根本。李存勖之?dāng)。瑢嵞藖G失二者所致。臣妾想,后世士兵竟驕縱至此,必有其因。不知是哪個不肖子孫使我大唐皇室大權(quán)旁落至此,以致兵將悍勇,目無天子。”
李明達(dá)雖年幼,可自小在李世民身邊長大,自是聰慧,她眨了眨眼可愛道:“阿耶,那李存勖的士兵們?yōu)楹我此兀克麄儾皇菓?yīng)該聽從皇帝之命嗎?”
李世民看著李明達(dá)稚嫩的臉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耐心解釋道:“小兕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士兵們亦是如此,他們既是國家的守護(hù)者,亦是國家的基石。若他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心生不滿,便會如潮水般翻涌,推翻高高在上的皇帝,乃至顛覆國家。所以,為君者,須得謹(jǐn)記以德治國,以法安邦,方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一旁李治聞言,若有所思,問道:“那阿耶,大唐的士兵們會不會也像李存勖的士兵們一樣呢?”
李世民搖搖頭,目光堅定道:“不會的。朕自登基以來,一直秉持著薄賦商儉,救災(zāi)恤貧的政策。
朕深知民心、軍心之重,故一直努力治理國家,保障百姓和士兵們的利益。朕要讓大唐的士兵們知道,他們是大唐的驕傲,是大唐的勇士。他們的忠誠與勇敢,將永遠(yuǎn)被銘記在史冊之上。”
長孫皇后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兕子,稚奴,你們父皇一直都很重視軍心民心。絕不會重蹈李存勖覆轍。”
李明達(dá)和李治聞言,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他們知道,只要有阿耶在,大唐就一定會越來越好,因為阿耶是天底下最厲害的皇帝!
……
唐朝.肅宗時期
慶應(yīng)元年,神龍殿內(nèi),燭光映照出李隆基蒼老憔悴的面容。
看著天幕說著李存勖的興亡,渾濁的雙眼中閃過復(fù)雜的神色。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輝煌,也看到了晚年面臨的困境。
李存勖前期的雄才大略與后期的昏庸無道,尤其是都喜愛音樂,這一切讓他深感共鳴。
“唉,朕與李存勖,何其相似。”李隆基長嘆一聲,老邁無力的聲音中充斥悔恨。
他回憶起自己年輕時,那時的他意氣風(fēng)發(fā),與太平公主發(fā)動政變,奪取皇位,登臨大寶,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使大唐國力達(dá)到巔峰。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沉溺酒色,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最終引發(fā)了安史之亂。
“朕雖有心贖罪,但如暗夜中的燭火,又怎能點(diǎn)亮黑暗。”
“嗚呼,哀哉~”
李隆基喃喃自語,聲音顫抖愈發(fā)無力。
“咚~”
終究,他身體中最后一絲氣力被黑暗吞噬,無力的砸倒在神龍殿的地面。
……
武周
神都洛陽
九州池畔,武則天、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正悠然自得地欣賞著池中金魚爭食的美景。
突然,天幕上的一條關(guān)于小日子的彈幕吸引了她們的注意力。
“小日子?這稱呼好生奇怪。”武則天眉頭微皺,目光中透露出疑惑。
她雖貴為女帝,但對于這突如其來的“小日子”一詞,卻是聞所未聞。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也是一臉茫然,表示未曾聽過此稱呼紛紛猜測這或許是對某個小國的別稱。但如此殘暴兇殘,目無綱常的描述,著實讓她們感到震驚。
正當(dāng)二人議論之際,彈幕中緊跟的旗幟卻吸引了武則天注意力。
武則天定睛一看,那旗幟上的圖案竟與記憶中日本國使者來大唐,請求賜名時帶著的國旗圖案頗為相似。
她心中一驚,仿佛想起了什么:“這……這不是日本國旗嗎?”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聞言,紛紛將目光投向天幕上的旗幟。經(jīng)過一番仔細(xì)辨認(rèn),她們終于確認(rèn)了這就是日本國旗。
“原來‘小日子’指的就是日本國!”武則天恍然大悟,語氣中帶著幾分震怒。
“那日本國使者請求賜名時謙卑有禮,頗熟悉我華夏禮儀,朕還以為是個君子之國,慕我華夏國風(fēng),特來學(xué)習(xí)。沒想到其國竟會如此殘暴無道,真是禽獸之國啊!”
太平公主更是義憤填膺:“這日本國簡直比突厥還蠻夷!無父無君,目無尊上!枉我武周曾賜予其恩典冊封。陛下,若有機(jī)會,兒臣定當(dāng)親自領(lǐng)兵,蕩平其國,以正天道!”
然而,武則天卻搖了搖頭,打斷了太平公主的話:“太平,切勿沖動。日本國之事,天高地遠(yuǎn),遠(yuǎn)離天朝。且地小島荒,如同雞肋。便暫且停了這禽獸之國的外交和朝貢,以后不需要日本國人踏入武周一步!”
上官婉兒也表示贊同:“不錯,日本國雖令人憤慨,但與我武周無關(guān),與其斷交小施懲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