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
- 大明:開局砸死朱由校
- 冬日里的暖陽喲
- 2056字
- 2024-11-16 23:25:52
朱由檢沒有想到,他自認為已經是很好的做了保密工作,只是和自己的臥龍鳳雛商討一番而已,定然不會讓其他人知曉。
卻不知道如今整個大明,除了那些屁民之外,稍微有點權勢的家伙,都知道了這位信王,有可能像是趙光義一樣,兄終弟及繼承他哥哥的皇位。
“這昏君為何如此呢?”
山西蒲州,曾經的內閣首輔大學士韓癀,在看到京師里同黨送來的書信之后,也是沉思了良久。
作為文臣里的領軍人物,哪怕他如今已經回鄉,但依舊是能牢牢掌控著朝中的局勢。
只是哪怕他是千年的狐貍,如今也是有些搞不懂,這天啟皇帝為何這么做。
如果是真怕魏忠賢謀反,隨便一道圣旨就能解決,根本就不需要這么冒天下之大不韙。
讓藩王做天下兵馬大元帥,哪怕是以荒唐聞名的武宗皇帝,也沒有這么不靠譜過。
“象云公也看不出其中有什么門道嗎?”
和韓癀一同被天啟皇帝貶官的劉鴻訓,此刻沒有在他的老家,而是和韓癀待在一起。
自從天啟皇帝病重,隱隱有命不久已的跡象后,這些文臣們也開始不安分起來。
他們都在等著天啟皇帝趕緊駕崩,然后好回到朝廷上去瓜分勝利果實。
作為張四維的女婿,韓癀靠著兩代人的積累經營,可以說是當仁不讓的領軍人物。
為了近水樓臺先得月,討好這位當之無愧的大佬,劉鴻訓自然是要和這位前首輔多親近親近。
“委實是想不出為何,若是那昏君想要除去魏忠賢,可以說得上是輕而易舉,根本沒必要如此的大費周章。”
韓癀聽到自己盟友發問,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
“確實是讓人費解,那昏君的身子骨已經廢了,就算是黃文慧真的給他診治好病癥,也沒有辦法堅持太久,更不能讓他再誕下子嗣。
信王可以說是大明王朝板上釘釘的下一任皇帝,哪怕他現在就下去見太祖,這里面也不會出現任何的變故。
可他卻又偏偏去讓信王殿下去訓練新軍,這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必要啊?”
劉鴻訓也是一頭霧水,朱由校這個動作,就像是脫了褲子放屁一樣多此一舉,讓人完全猜不透。
“沒有子嗣?沒有子嗣?
哈哈哈哈,青岳啊!老夫現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聽到劉鴻訓說這個,韓癀頓時是豁然開朗,原來朱由校打的是這個主意。
“還請象云公解惑?”
劉鴻訓聽到韓癀說他已經明白怎么回事,心里一陣不爽,這狗東西難不成比自己多智嗎?
“這昏君倒是好算盤,他這是在和咱們交換,逼迫咱們妥協啊!
看來他不光是準備留下魏忠賢以及其黨羽,好讓信王殿下登基以后制衡咱們文臣。
還特意讓信王組建新軍,完全是想要學習武宗皇帝,讓兵權逐漸收攏到皇帝手中。
這也是他為何遲遲不肯確定繼承人,哪怕是前些日子已經是奄奄一息了,還不停的堅持,就是想在這件事上讓咱們去退讓一步。
可惜他卻高看了自己弟弟,信王殿下就算是掌握了軍權,也會交到咱們文臣的手里。”
韓癀感覺一切都明白了,朱由校確實是命不久矣,哪怕是黃文慧背叛,但也是無力回天。
而且黃文慧既然背叛,還有那么高明的醫術,定然是告訴昏君他已經沒辦法繁衍后代。
這些年他們這些文臣勛貴,為了除掉天啟皇帝還有魏忠賢的那些閹黨,可是想盡了一切辦法。
畢竟哪怕是干掉了朱由校,他若是有子嗣在的話,魏忠賢定然會用這個小皇帝,繼續聚攏出來一幫投機之人。
到那時候恐怕會比如今的局勢還要艱難,所以他們在想辦法除掉天啟皇帝的同時,還使出了斬草除根的毒計。
不光是天啟皇帝的兩個兒子莫名其妙死去,為了以絕后患,他們還想盡了辦法,在天啟皇帝的飲食中,下了一種斷子絕孫的狠藥。
這種藥并不致命,哪怕是有太監負責試毒,可也根本察覺不到絲毫的不對。
太監本來就不能人事,哪怕這藥有毒性,在他們身上也體現不出來。
這兩年昏君已經很少臨幸那些后宮嬪妃,不光是因為他一直臥病在床,還有就是下的藥起了作用。
他如今的垂死掙扎,想要給朱由檢增加本錢,可卻不知道他那個廢物弟弟,早就被自己這些賢達玩殘了。
就算是留下再多的手段,朱由檢這個老實孩子,也會通通的當作是亂命給廢除。
“哈哈,還是象云公您看的夠透徹啊!
這昏君如何也想不到,信王殿下如今是咱們的人,他所有的布置終究會落空。
哪怕是咱們現在退讓,讓信王殿下掌兵,昏君的謀劃也沒有任何的作用,只會是便宜了咱們。”
劉鴻訓一聽也算是明白了天啟皇帝的計劃,這就是想要給他老弟多留下一些家底,好用來抗衡他們這些文臣勛貴。
“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他既然想要試試,咱們就好好的成全這位先帝一下也無妨。
到時候他召集群臣商議,咱們就同意讓信王出任兵馬大元帥,讓他能夠安心的去陪伴太祖。”
韓癀感覺朱由校這個昏君也就這點伎倆,也決定大發慈悲一回成全他。
“那成國公說的各家出錢,幫助信王殿下訓練新軍之事,咱們還需要照做嗎?”
劉鴻訓也感覺這事無所謂,左右不過是陪著小孩子過家家,他們也不會有什么損失。
但這里的最重要問題,就是朱純臣想要各家出錢出糧,幫著信王去陪養一支強軍。
“不用過于理會,那昏君想要的不過是個名頭,好讓信王登基以后掌握兵權。
那支所謂的新軍,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要不然他也不會只撥了十萬兩銀子給信王。”
韓癀自認為看穿了一切,自然不愿意出錢打水漂。
養兵可是個燒錢的活,投入個幾百萬兩都算少的,自己哪來的閑錢浪費在這上面。
只要給皇帝個面子,讓信王有掌兵的名義,想來用不了多久,那昏君就會寫下傳位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