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酒醉真言
- 大明:功夫皇帝朱由檢
- 歐陽長牛
- 2514字
- 2024-11-13 12:15:49
清晨早起,院子里忙忙碌碌,聲音嘈雜,朱由檢被吵醒。
出來一看,是張家班老班主帶著兩個兒子在搭建戲臺。
看他們忙碌,朱由檢伸了伸懶腰,香琴送來早茶,朱由檢就在院子里面喝茶。
方正化和馬光年看見主上穿著道袍,十分奇怪,來到十一爺身邊問安。
朱由檢給他們解釋:
“朕夢中得授道法,平時多以道士裝扮,你們不要奇怪。”
方正化和馬光年相互看了一眼,點頭道:
“奴才明白。”
朱由檢:“卻不知道,張班主他們什么時候才能搭建起戲臺,好想再聽一曲。”
方馬二人為了讓主子早一點聽曲,擼起衣袖,去幫忙張老班主搭建戲臺。
幾個人忙得熱火朝天,又有張家班成員姚氏和桃氏前來問安。
看著兩個媳婦生得標準,料想是臺柱子。
也是戲好曲不錯,才得以嫁入張家班吧,朱由檢這樣猜測。
要說,這一家子,唱功樂器的確不錯,和后世不遑多讓。
只是現在折子戲曲目還不是很多,翻來覆去就是《琵琶行》《牡丹亭》《鳴風記》這幾出戲劇。
門外來人,進來通報:“宋老爺來了。”
緊接著,宋獻策進入院子,張家班的人,看見主人老爺來了,當即停下手里的活,前來見禮。
畢竟是第一次,怎么也得介紹一番。
朱由檢也是第一次見到宋獻策,只見他面如猿猴,身材矮小。
人雖然矮,但是官大,一干人等都對其畢恭畢敬。
宋獻策和張家班主說道:“久聞岷山張家班,乃昆曲界響當當的名號,來此山高路遠,有勞了。”
“得蒙家主抬愛,榮幸之至。”
談話間,宋獻策瞥見檐下站了一個道士,生得出塵不凡,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
家里什么時候來了個道士,很是疑惑,來到朱由檢跟前問話:
“未請教,這位道長怎么稱呼?”
“好說,貧道……”朱由檢一甩拂塵,想不起自己道號。
“嗯,貧道……”
“道長莫不是忘記自身道號?”
朱由檢看見搭戲臺的木板,塵土飛揚,于是淡然說道:
“貧道……落塵子。”
“原來是落塵道長,久仰久仰。”
朱由檢見他沒有官員的架子,屬于很好忽悠的主。
當即忽悠:“貧道觀宋大人氣血不暢,似有隱疾。”
“哦?”
宋獻策聞言好奇,請朱由檢廳上敘話。
進入宋府大廳,二人分賓主坐下,自有丫鬟奉茶。
歷史上,順軍隨同李自成進京,多數感染鼠疫,嘗試問道:
“宋大人近日是否常于夜間,寒顫高熱,胸口劇痛?”
隨便問一問,如果不是,再想其他辦法忽悠。
“嗯嗯嗯。”宋獻策點頭如搗蒜,急切問道:“這個先生都能算到?”
“此事易耳。”
“卻不知怎生醫治?”
朱由檢略通藥理,若是感染鼠疫只能讓他去藥鋪抓藥,不過病毒防治也很重要。
吃藥不顯得高深,當即說道:
“無需擔憂,去找點生石灰,沿著宅院墻根,撒上一圈。”
這主要是怕自己這一干人等染上鼠疫,忽悠宋獻策早作防治。
“本官立即讓下人去辦。”
“還有一事。”
“什么事?”宋獻策疑問道。
“我看宋大人,眉宇間有黑氣,似乎怨靈纏身。”
“啊?”此一驚非同小可,當即站起身來:
“道長不會是誆騙于我吧。”
“你我無冤無仇,騙你做什?”
朱由檢說完起身就走,露出一副生氣的模樣。
宋獻策急忙跟了上去,躬身在后:
“道長請留步。”
朱由檢駐足,等宋獻策走了上來,又冷哼一聲,拂袖而出,出了大廳,踏步去往北院。
宋獻策彎腰跟了上來,心里卻是有點打鼓,不管是不是真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惹惱了道長,怕是不好。
二人來到北院,朱由檢一甩拂塵,指尖不斷掐算。
宋獻策:……
朱由檢:“貧道若沒算錯,那怨靈就在此院。”
啊,敢情道長要設壇畫符捉妖?宋獻策越來越相信朱由檢的話。
“道長需要什么,本官絕不推脫。”
按常理來說,這道長應該是索要銀錢,再行法事,什么大公雞黑狗血,只要道長開口,宋獻策定當全力以赴。
宋獻策這是花錢圖個安心,鬼神之事,誰也不敢說沒有。
哪知道長并不要什么,只讓他派人,挖開花園假山。
這是什么道理,當即招來王管家:
“你吩咐下去,找幾個精裝士兵,來把這座假山挖開。”
不一會,王管家帶著幾個家丁,搬開假山,開始下挖。
朱由檢:“貧道若沒算錯,假山之下,應該有一口古井。”
幾個家丁拿起家伙事不斷開挖,不一會,果真挖出一口古井。
朱由檢坐在欄桿上,蹺起二郎腿,拿著茶壺喝茶。
看見古井之后,朱由檢又道:“待貧道施法。”
大大咧咧走到古井旁,嗡嗡嗡念起咒語:“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念得很快,念完三遍,雙指捏成訣,在古井上方畫了一道符:
“著。”
然后收起拂塵,返回廊下,慢悠悠道:
“怨靈已除,宋大人可以高枕無憂了。”
宋獻策大喜:“恭謝道長,為我解厄。”
朱由檢:“你們可以讓人潛下井去,若得枯骨,到城外山陰之處,埋了就好。”
這宅子的主人,當年因為寵愛小妾侮辱正妻,正妻投井而亡,娘家人到衙門鳴冤,此事有違倫理綱常,崇禎知道后,將此宅查封。
后來宅子的新主人覺得入土為安,不動為好,奏請皇上,用假山鎮守枯井,崇禎也同意。
所以今日朱由檢假扮得道高人,騙宋獻策開井驗尸。
宋獻策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讓人挖井,還沒有挖出結果,就安排下人送上一百兩紋銀。
下人端出托盤,紅緞作底,上置白銀十錠,一錠十兩。
“小小心意,還望笑納。”
朱由檢擺擺手,十分厭惡,說道:
“區區黃白之物,豈是我輩所尋。”
轉過身去,一甩拂塵,好像是被這銀錢污了眼睛,自是望天不語。
宋獻策見道長不圖錢財,更是生了欽佩之心。
這時已有仆人從井下爬了上來,后腰系上繩索,繩子的另一端,赫然綁著一具女子骸骨。
或是年久,人骨穿孔,被水泡得森森發白。
宋獻策不忍觀看,頭扭到一邊,心里卻更加佩服落塵道人。
朱由檢口頌無量天尊,一揮拂塵,雙指不斷刻畫,打了兩個字符出去。
隨后讓那仆人帶著枯骨,去城外找陰暗之地埋骨。
隨后手持拂塵抱拳說道:“宋大人,昨日在府上叨擾一夜,今日準備離去。”
宋獻策哪里肯讓,拉住朱由檢就要回屋。
朱由檢無奈跟他到廳上,一再說觀里有事,要告辭離去。
宋獻策熱情不減,朱由檢才勉強同意用膳之后再說。
之后,宋府大張旗鼓,殺豬宰羊,設宴款待朱由檢一行四人,又在院外擺上宴席,張家班也跟著沾光,吃上了大肉宴。
宋獻策讓出主席,讓朱由檢坐了,席間不斷敬酒。
朱由檢什么人,喝酒沒醉過,倒也不推杯。
喝了十余杯之后,宋獻策已有了醉意,朱由檢打聽了起了最為關心的問題。
“請問宋大人,在軍中擔任什么職位。”
“軍師都督。”
“哦。”
這官不小,一定和闖賊說得上話。
“如今四海平定,順軍民心所向,不知你家王上作何打算?”
這屬于國策,就算酒醉之際,這樣問出來,宋獻策也很疑惑:
“道長問這個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