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客回復的很快,結果更叫孫策喜出望外。
荀彧愿意見他。
萬分高興的孫策,甚至在門口整理過衣冠,才隨著門客一道入內。
韓馥并沒有在住所上委屈荀氏一族,此地異常寬敞,七彎八拐下,除了聽見朗朗讀書聲,孫策都未瞧見荀氏族人的身影。
終于抵達荀彧的居所,下人告辭離去。孫策見屋舍大門敞開,卻不見主人的身影,不敢失禮,忙在臺階上道:“江東孫伯符求見荀君。”
得到主人許可,孫策才領著徐庶拾階而上。一入內,便見一個清雅君子,穿著淺色寬衣大袖,發縛幅巾,正坐在一副棋盤前。
棋盤縱橫的線條上,已經密布棋子,也不知是先前有客,因自己到來而離去。還是荀彧在左手執白,右手執黑,在自娛自樂。
孫策不敢猶豫,領著徐庶上前見禮,才坐至荀彧對面。
屋內飄散著淡香,源頭似乎在荀彧身上。這是當下名流的熏香愛好,不要嗤笑。荀令留香,在歷史上都是有典故的。
“素聞少將軍大名,今日做客,可有難事?”荀彧是個高潔君子,語氣又叫人深感舒適。這般說話,也不讓人生惱,反倒覺得對方是真切關心。
孫策搖頭輕笑,朗聲道:“荀君王佐之才,策只恨平生不能相識。今日全為拜見,絕非有難事叨擾。”
所謂無欲則剛,孫策表現的很坦然。
荀彧失笑,放下手中白子,道:“不過是旁人贊譽,當不得少將軍夸贊。”
又邀請道:“少將軍可會手談?”
偶像要邀請自己下棋誒,孫策漲紅著臉,微微激動道:“不算精通,荀君若是不介意,可否讓我二人一同與君對弈?”
二打一?還有這種下法嗎?荀彧瞧見孫策眼中的赤城之色,便笑著答應下來。
如此,由孫策執黑,徐庶從旁謀劃。兩兄弟并肩上,雖有些卑鄙,卻架不住荀彧技高一籌,應對的游刃有余。
下棋時的笑語,兩人的距離,也在逐漸拉進。荀彧突然道:“聽聞少將軍近日求名士而不得,可有此事?”
孫策也沒多想,很干脆道:“確有此事。”
荀彧深深看一眼對手,見孫策一門心思都在棋盤上,完全沒有因此著惱。想來從袁紹府中傳出的閑話,必然是此人巧計瞞過。
荀彧心中不由一嘆,真摯贊賞道:“少將軍有勇有謀,是冀州人士小瞧了你。”
“當不得,當不得。”孫策自謙道,“此地人杰輩出,是我有緣無份。”
一旁的徐庶,已經替孫策尋好下一步落子點,正用手指明。
荀彧卻似乎在此等候許久,白子快速入局,二人當即陷入長考。
得了空,荀彧才安慰道:“少將軍年不過十六,能統率三軍,擊敗強敵。少將軍不得冀州士子,非少將軍之失,是他們不知匣中藏珠,難見真身。”
孫策這才抬頭,看向荀彧清澈淡然的眼眸。那雙眼眸里,流動著溫和、欣賞之色。倒讓孫策一時卸下防備,笑問道:“荀君如何得知是策打敗的邊軍?”
此事,連袁紹都不知情呢。
荀彧搖搖頭,笑道:“孫將軍若有此決斷,便不會邁出廣成關。”
“愿聞其詳。”孫策恭敬道。
“董卓屯兵在司隸,定是另有圖謀。如此敵我未明,擅自出關已是行險。三軍主帥不在中軍,各路難以調度,非取勝之象。一路攻城略地,兵至太谷關,更是鑄成大錯,全軍有傾覆之危。”
荀彧迎向孫策坦蕩的目光,又笑道:“如此兇險,非旁人力挽狂瀾,孫將軍絕無醒悟可能。此人需能在將士中說得上話,又能勸得住孫將軍,受其信任。思來想去,非少將軍莫屬。”
或許,這就是頂尖謀士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吧。孫策對荀彧的欣賞越加難以克制。
可越想得到此人,越不忍此人死在自己手中。
孫策忍不住發出輕嘆。
“少將軍是在嘆息什么呢?”
“能得荀君片語,足以慰藉此行。”孫策輕笑,順著徐庶的意思下棋。
荀彧眉宇一動,反問道:“只怕是袁府君,也被少將軍巧計瞞過,也不知是對是錯。”
徐庶聽到這話,身子下意識緊繃起來。他在心中暗道:難道此人要去告密?這可如何是好?
孫策抬手安撫住同伴,亦是笑道:“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無妨無妨,總有叫他知曉的時候。”
荀彧笑著反問:“少將軍不怕我為難嗎?”
孫策側頭深思,隨后笑言:“總不能因一己之憂,殺盡天下人。”
荀彧失笑,故而道:“少將軍遍尋名士,為何獨獨不愿請在下?”
這話聽起來像是搔首弄姿的勾搭,孫策豈能上當,直言:“良禽擇木,非可求也。”
荀彧大贊,撫掌道:“能得少將軍這等英杰賞識,亦是在下的幸事。”
兩人雖只淺淺交流幾句,可藏在話下的機鋒已經道明。
孫策無意掃今日的雅興,更絕口不提求取之意。
荀彧是少有的聰明人,更從中聽出孫策心中另有志向,絕非一句良禽擇木可以解釋。
少年郎還不知自己底細被人看出,仍在對著棋盤深思。荀彧卻開始好奇此事,直接問道:“彧斗膽,請問少將軍的志向?”
眼下棋局已有潰敗之勢,孫策連連擺手,道:“先下棋,先下棋。”
荀彧也不在多言,三人借著三寸暖陽繼續對弈,下完殘局。
結果,自然是孫策、徐庶輸了。
孫策也沒有著惱的神色,索性思考起荀彧的問題。
志向?
這樣的籠統的問題,看似不好回答,實則確實不好回答。
因為等待答案的人———是荀彧。若不能坦誠所見,必備此人瞧出小人之心。
孫策不愿破壞彼此的關系,翻閱起過去讀過的書,突然想到一句話,最適合自己當下的心境。
“今日初見,未帶薄禮。荀君此處可有紙筆?策才疏學淺,愿厚顏留些墨寶,已全今日之交。”
這東西,荀家自然不缺。
待筆墨取來,孫策稍稍伏案書寫,落筆成字。
心中澎湃的思緒,隨著筆鋒起承轉折,一同述說個干凈。
孫策放下筆,最后問道:“策心中亦有一問,想請荀君解答。”
眼見孫策興盡,有離去之意。荀彧亦是點頭,抬手示意孫策發問。
少將軍道:“荀君是如何看出,在下沒有求取之意?”
荀彧不禁莞爾,想似想到什么好玩的事情,笑道:“因為少將軍沒帶禮。”
孫策終于發出大笑,抬手輕拍著膝蓋道:“失策失策,百密一疏。本想求個君子之交淡如水,卻不想暴露怯弱之心。”
“荀君,我們現在可算友人?”孫策緩緩起身,他已心滿意足。
“今后名滿天下的少將軍折節下交,亦是在下的幸事。”
孫策笑著拱手,才領著徐庶心滿意足的離去。
…………
…………
客人已經遠去,荀彧卻還坐在位置上,拿著孫策字跡翻看。
身后的屏風,不知何時走出一人。來到荀彧的身后站立,對照著字跡,一字一句道:“安得廣夏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
此人撫掌大笑:“好啊,此等有勇有謀,舍榮辱、能容敵、明自身的英主,年雖尚幼,文若,你就真的不心動嗎?”
荀彧看起來跟此人關系不錯,不免打趣道:“前幾句話還好說,能容敵又是從何說起?”
“他這志向,怕不是跟你背道而馳。”此人用手指點著字跡,嬉笑道,“我若是他,當取三尺青峰斬下你的首級。此后大業可成,再無旁敵。”
荀彧忍不住沉默下去,想起少年郎今日的話語,這才回道:“豈能因一己之憂,殺盡天下人。”
這番話,再三回味,猶覺意義非凡。自己脫口而出,更深感孫策遠超常人的氣魄。
“你啊。”好友卻嘆道,“就是在屋中待久,不知寒暑疾苦。”
荀彧聽出好友話中之意,便問道:“奉孝有意出仕?不在看看天下人?”
“你是世家子弟,我可不是。何必守著破船不放。”此人舒展開身形,興奮道,“他既有此志,我定當鼎力相助,何惜身哉?說不好,以后還能救你一命,也未可知。”
“天下方亂,人心難測,你就這么篤定他能成事?”
“他識你才華,還能折心相交。知你志向,亦能忍住不殺。就這兩處,比那些道貌岸然之輩,高出不知多少,更讓我心服口服。”
“嘿。”此人又輕笑一聲,“不過還需看看他,能不能識得我的才華。文若,你且再助我一次。袁本初不是派了些寒門之士給他,你且把我送進去,先跟在他身旁當個小吏。”
“即是有心投主,何不明言?”
“倘若都像你這般直來直去,那我郭奉孝此生還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