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學人對賦與駢文的直觀認識

確定中國古代散文研究的范圍與文本,怎樣處理賦與駢文這兩種文體,一直是學界頗有爭議的難點問題,也是極易引起分歧和觸發論辯的熱點、焦點問題。因此反對將二者納入散文研究范圍者固有之,而積極主張納入散文者亦夥。

一、賦與駢文體性認知的見仁見智

有學者在20世紀60年代初即曾撰文指出,“駢文,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體,它講求對仗、辭藻、音律,但不葉韻,和古文同屬于廣義的散文范圍。古典散文的研究應該包括駢文在內”14。90年代初又有專家指出,“中國古代的散文,一般來說,即是前人之所謂‘古文’,但也包括與古文相對的‘駢文’。中國的駢文,乃是漢語文章一種特殊的結構形式,駢詞驪句,卻不同于詩詞,曰‘駢’曰‘古’,都是散文”,“中國古代的散文,不但包括駢體,而且包括賦體”。15

中國20世紀30年代出版的陳柱撰寫的《中國散文史》16以散體散文和駢體散文的雙軌并向發展演變作為全書的結構線索,設“駢散未分”“駢文漸成”“駢文極盛”諸編,將駢文作為本書的主要考察對象之一;而90年代初出版的郭預衡教授的皇皇巨著《中國散文史》17,不僅將駢文作為重點考察和研究的對象,而且還視賦為文,對賦體散文進行了頗為詳細的論述。然而,學界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中承認駢文和賦都屬于古代散文研究范圍,卻均未能詳細申述充分的理由和依據,持相反觀點者,對此也缺乏深入的稽考與研討。

二、基本原則與理論“務能”特征

筆者以為,是否能將駢文與賦作為古代散文的研究對象,應該首先從中國散文、中國文學乃至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去考察其發生、發展的情形,進而深入研討文體自身的特質及其與其他文體的聯系,方有可得出能令人信服的結論。

錢鍾書先生曾指出過中國古代許多文體“平行而不平等”18的現象。按照現代的文學四分法,詩歌、散文、戲劇、小說屬同等的概念,而賦與駢文則只能隸屬于某一文學大類中,其與戲劇、小說是沒有什么直接瓜葛的,故可置而不論,唯與詩歌、散文有著直接的多方面的立體交叉的聯系,至有人稱“辭賦和駢文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兩種文體,從文學性上分,它們可歸入散文,從散體性上說,它們也可歸入韻文”19,也有人說“賦……是由最原始的詩歌、散文等文體混融而衍生的。因此,它具有中介性、邊緣性的特點”20,劉大杰先生則認為“賦這種體制是較為特殊的。由外表看去,是非詩非文,而其內容卻又有詩有文,可以說是一種半詩半文的混合體”21;日本學者兒島獻吉郎謂駢文乃“既非純粹之散文,又非完全之韻文,乃似文非文,似詩非詩,介于韻文散文之間,有不即不離之關系者”22

賦與駢文本身的復雜性,使我們不得不采取由外入內的方法,首先搞清與其有直接關聯的詩歌、散文這兩種文體的根本區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川县| 安福县| 辉县市| 靖宇县| 和林格尔县| 廊坊市| 基隆市| 南昌市| 泰和县| 平顶山市| 章丘市| 剑河县| 社旗县| 重庆市| 稻城县| 东海县| 乐山市| 潮州市| 湖北省| 裕民县| 礼泉县| 永寿县| 鸡泽县| 乃东县| 周宁县| 山西省| 马鞍山市| 醴陵市| 呼和浩特市| 陆川县| 长寿区| 都江堰市| 滦平县| 宁武县| 怀化市| 仁化县| 治县。| 乐安县| 长沙市| 咸宁市| 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