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認知版權

(一)版權的概念

版權,亦稱“著作權”,指作者或其他人(包括法人)依法對某一著作物享有的權利。版權是對計算機程序、文學著作、音樂作品、照片、電影等的復制權利的合法所有權。除非轉讓給另一方,版權通常被認為是屬于作者的。(3)

版權最初源于復制權,但是復制權并不能準確描述版權的全部內涵,版權還包括發行權、翻譯權、改編權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又衍生出諸如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一系列類型。版權是這些權利的總稱,概括地說,它是民事主體對作品和相關客體享有的權利。從內容上看,版權既包括人身權利,也包括財產權利,特別是版權的財產權利,可以使權利人以自用、轉讓或許可的方式獲得可觀的經濟利益。經濟上的可獲利性也是版權的專有性特征,權利人可自行或授權實施財產權利控制的行為,如復制行為、廣播行為、信息網絡傳播行為。他人如果在未經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實施以上行為,且沒有合理使用或法定許可等抗辯事由的情況下,將承擔版權侵權的責任。

(二)著作權的主體

著作權的主體是指依照著作權法,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著作權的作者及其他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4)

作者在通常語境下指創作作品的自然人,側重于身份,但作者并非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成為著作權的主體。(5)法律意義上的作者是依照著作權法規定可以享有著作權的主體。

以主體的形態為標準,著作權的主體分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創作是一種事實行為,不論創作者的年齡、智力水平如何,都可以成為著作權的主體。一般而言,自然人是作品的作者,即一般情況下自然人才能成為著作權的主體,但為平衡、保護不同利益方的利益,以及考慮到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創作作品時付出的組織、物質等支持,法律也允許法人或其他組織成為著作權的原始主體。

以著作權的取得方式為標準劃分,著作權的主體可以分為原始主體(原始著作權人)和繼受主體(繼受著作權人)。著作權原始主體即作品創作完成時,直接依照著作權法和合同約定即刻對創作的作品享有著作權的主體。繼受著作權人即通過繼承、受讓、受贈等方式獲得著作權的主體。原始著作權人與繼受著作權人在權利范圍、權利保護方式上有所不同。

(三)著作權的客體
1.作品的概念

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法律意義上作品具有以下條件。

(1)獨創性

首先,獨創性中的“獨”并非指獨一無二,而是指作品系作者獨立完成,而非抄襲。假設兩件作品先后由不同的作者獨立完成,即使他們恰好相同或者實質性相似,均可各自產生著作權。典型如攝影作品,兩名攝影師可能先后對同一景點進行拍攝,角度、取景等內容基本一致,但在后拍攝者并未看到過在先拍攝者的作品,系自己獨立拍攝,后者同樣可以對其攝影作品享有著作權。

其次,獨創性須滿足一定的創造性,體現一定的智力水平和作者的個性化表達。創造性不同于藝術水準,無論是畫家還是普通孩童,只要其繪畫能夠獨立按照自己的安排、設計,獨特地表現出自己真實情感、思想、觀點,都能夠成為作品。

(2)以有形形式表達

著作權法保護的是思想的表達而非思想本身,作品應當是智力成果的表達,可供人感知并可以一定形式表現出來。思想是抽象的、無形的,不受法律保護,僅當思想以一定形式得以表現之后,方能夠被他人感知,才能成為受法律保護的作品。

2.作品的種類

我國《著作權法》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將作品種類分為以下幾類。(6)

(1)文字作品。文字作品是指小說、詩詞、散文、論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現的作品。

(2)口述作品。口述作品是指即興的演說、授課、法庭辯論等以口頭語言形式表現的作品。

(3)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音樂作品,是指歌曲、交響樂等能夠演唱或者演奏的帶詞或者不帶詞的作品;戲劇作品,是指話劇、歌劇、地方戲等供舞臺演出的作品;曲藝作品,是指相聲、快書、大鼓、評書等以說唱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舞蹈作品,是指通過連續的動作、姿勢、表情等表現思想情感的作品;雜技藝術作品,是指雜技、魔術、馬戲等通過形體動作和技巧表現的作品。(7)

(4)美術、建筑作品。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構筑物形式表現的有審美意義的作品。

(5)攝影作品。攝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質上記錄客觀物體形象的藝術作品。

(6)視聽作品。2020年《著作權法》修正前,該類別為“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是指攝制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并且借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此次修法使得該類型作品形態不再受制于創作手法的限制,而是關注創作結果形態。

(7)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圖形作品,是指為施工、生產繪制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以及反映地理現象、說明事物原理或者結構的地圖、示意圖等作品;模型作品,是指為展示、試驗或者觀測等用途,根據物體的形狀和結構,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體作品。

(8)計算機軟件。由于計算機軟件的特殊性,計算機軟件作品按照《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保護。計算機軟件,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

(9)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此為兜底條款,用以涵蓋立法者未能預見到的新形式的作品,使無法歸入前述分類的作品能夠得到相應的保護。2020年修正的《著作權法》更改了原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的表述,更有利于發揮兜底條款的作用。(8)

3.著作權不予保護的對象

我國《著作權法》明確規定了不予保護的對象。本法不適用于:

(1)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2)單純事實消息;

(3)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此外,創意、題材、操作方法、技術方案、實用功能等屬于思想層面的,不構成作品,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四)著作權的取得

我國采取自動取得原則。當作品創作完成后,只要符合法律上作品的條件,著作權即產生。著作權人可以申請我國著作權管理部門對作品著作權進行登記,但登記不是著作權產生的法定條件。作品登記過程僅對作品的權屬信息做形式審查,一般對著作權的歸屬只能起到初步證明的作用。

(五)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鄰接權)

鄰接權屬于廣義的著作權,原意是相鄰、相關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將鄰接權稱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鄰接權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圖書、報刊的出版權(9)

圖書出版者出版圖書應當和著作權人訂立出版合同,并按照合同約定的出版質量、期限出版圖書,支付報酬;對著作權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約定享有的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他人不得出版該作品。重印、再版作品的,應當通知著作權人,并支付報酬。圖書脫銷后,圖書出版者拒絕重印、再版的,著作權人有權終止合同;圖書出版者經作者許可,可以對作品修改、刪節,對內容的修改,應當經作者許可;報社、期刊社可以對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刪節。出版者有權許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

著作權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期限交付作品,著作權人向報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期刊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期刊社投稿;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2.表演者權(10)

表演者權是依照法律規定,表演者對其表演所享有的專有權利。表演者,是指演員、演出單位或者其他表演文學、藝術作品的人。表演者權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兩部分。表演者人身權利有:(1)表明身份的權利;(2)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權利。表演者財產權利包括:(1)許可他人從現場直播和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并獲得報酬;(2)許可他人錄音錄像,并獲得報酬;(3)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制品,并獲得報酬;(4)許可他人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表演,并獲得報酬。

演員為完成本演出單位的演出任務進行的表演為職務表演,演員享有表明身份和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權利,其他權利歸屬由當事人約定。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職務表演的權利由演出單位享有。職務表演的權利由演員享有的,演出單位可以在其業務范圍內免費使用該表演。

3.錄音錄像制作權(11)

錄音錄像制作者權是指依照法律規定,錄音錄像者對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享有的專有權利。錄音制品,是指任何對表演的聲音和其他聲音的錄制品。錄像制品,是指視聽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連續相關形象、圖像的錄制品。錄音錄像制作者對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并獲得報酬的權利;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于該制品首次制作完成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4.廣播組織權(12)

廣播組織權是指依照法律規定,廣播組織對其制作的廣播、電視節目享有的專有權利。廣播組織可以禁止未經許可者:(1)將其播放的廣播、電視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轉播;(2)將其播放的廣播、電視錄制以及復制;(3)將其播放的廣播、電視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廣播組織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于該廣播、電視首次播放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13)

(六)著作權的內容(14)

著作權的內容是指著作權人依照法律享有的專有權利的總和。根據我國《著作權法》,著作權內容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

1.著作人身權

(1)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于眾的權利。發表權只能行使一次,除特殊情況外,僅能由作者行使。

(2)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它包括作者決定是否署名,署真名、假名、筆名,禁止或允許他人署名等權利。

(3)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4)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2.著作財產權

(1)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數字化等方式將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2)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

(3)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視聽作品、計算機軟件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計算機軟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除外。

(4)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

(5)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6)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視聽作品等的權利。

(7)廣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公開傳播或者轉播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但不包括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十二項(信息網絡傳播權)規定的權利。

(8)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使公眾可以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9)攝制權,即以攝制視聽作品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10)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11)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12)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13)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七)著作權的限制(15)

著作權的限制,是指民事主體可以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不經著作權人許可而利用其作品或受相關權保護之對象,且不構成侵權的制度。

1.合理使用(16)

合理使用,是指著作權人以外的主體,在法律規定的情形下,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而使用作品的制度。在法定合理使用情形下,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并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合理使用情形有:

(1)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2)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3)為報道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4)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于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著作權人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5)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6)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改編、匯編、播放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7)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8)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9)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且不以營利為目的;

(10)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11)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已經發表的、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12)以閱讀障礙者能夠感知的無障礙方式向其提供已經發表的作品;

(1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此外,對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鄰接權)的限制同樣適用上述規定。

2.法定許可

法定許可,是指著作權人以外的主體,在法律規定的情形下,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使用其作品但需要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的制度。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規定的法定許可情形有:

(1)教科書編寫的法定許可

為實施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教科書,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在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或者單幅的美術作品、攝影作品、圖形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17)

(2)報刊轉載的法定許可

著作權人向報社、期刊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3)音樂作品的法定許可

錄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制品的音樂作品制作錄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

(4)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已發表作品的法定許可

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他人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但播放視聽作品需要取得視聽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播放錄像制品需取得錄像制作者、著作權人的許可。

(5)制作課件的法定許可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規定,為通過信息網絡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或者國家教育規劃,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使用其已經發表作品的片斷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或者單幅的美術作品、攝影作品制作課件,由制作課件或者依法取得課件的遠程教育機構通過信息網絡向注冊學生提供,但應當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3.強制許可

強制許可,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作品的使用者基于某種正當理由需要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時,經申請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授權,即可使用該作品,無需征得著作權人同意,但應當向其支付報酬的制度。

注:我國著作權法沒有規定強制許可制度,但是我國已經加入《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故公約中有關強制許可的規定也可引用。

(八)著作權權利窮竭

著作權權利窮竭,是指以銷售方式將原作品原件或復制件投放市場后,任何人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且不必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而繼續發行銷售該作品原件或復制件,不構成侵權。(18)著作權窮竭,不意味著著作權權利的消滅,而是指著作權人對已經合法流入市場的作品原件或復制件的發行權的用盡。

從管理角度來說,它是知識產權管理與無形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集技術、經濟和法律三位一體的市場競爭形式的特殊管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永康市| 通州区| 高邮市| 获嘉县| 阿合奇县| 博野县| 南靖县| 县级市| 海伦市| 盱眙县| 平顶山市| 松滋市| 蒙城县| 额尔古纳市| 金华市| 玉山县| 深水埗区| 工布江达县| 阆中市| 无为县| 洪洞县| 黄大仙区| 齐河县| 成安县| 泰顺县| 昌都县| 邹城市| 高台县| 广河县| 休宁县| 连平县| 宁陕县| 葵青区| 东丽区| 滨海县| 罗田县| 定结县| 镇雄县| 车险|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