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文字改革國際化:東亞國家文化現代化的路徑研究作者名: 張瀚文本章字數: 892字更新時間: 2024-10-23 15:33:45
第一章 緒論
冷戰之后,文化這一因素在國際關系領域的重要作用日益彰顯,打破了素來以權力為重的理論局面。從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1)到約瑟夫·奈的“軟實力論”(2),從入江昭的“文化國際主義理論”(3)到郭樹勇教授提出的“文化國際主義是新型國際治理的邏輯”(4),各國理論家們紛紛提出從文化層面分析國際沖突爆發的原因,探索世界各國之間文化力量博弈對世界格局的影響。21世紀以來,全球化的飛速發展使得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達到空前高度,與之相伴而生的變化是國際關系行為體之間的權威力量對比開始產生變動,由之前以政治、經濟、軍事為主要核心的硬實力開始向以文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為主要核心的軟實力過渡。國際政治語言學研究者提出社會與文化關系在歷史上是繼政治、經濟之外的第三個維度,尤其具有對外溢的影響和外延性。(5)在這樣的時代趨勢下,中國作為一個文化大國,更迫切地需要注重自身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通過制定一系列全球文化戰略,不斷提升中國國家形象,加深自身文化與外交的廣度與深度,從而更好地擔負起全球文化大國的國際責任,提高參與全球文化治理的能力與水平,在更好地引領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早日實現文化強國的目標。
在一個國家融入國際社會的過程中,如何將自身的民族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進行互動,將國內社會與國際社會接軌,是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而語言文字作為一個國家文化歷史最重要的載體和對外交往的工具,它的國際化進程顯得尤為重要。縱觀眾多東亞國家,歷史上都受到漢文化圈的強勢影響,東亞國家原有的文字系統都不是目前世界主流的拉丁字母系統,因此,東亞國家紛紛采取了文字改革,并且朝著國際主流拉丁字母的方向。然而在改革的進程中,各個國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產生的結果也大相徑庭,這背后的文化社會因素值得我們探究。文字改革看似是一場文化改革運動,實際上是一個國家在進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對自身文化進行的現代化改革,使之為社會的發展奠定基礎,為國家更好地參與國際社會互動架構橋梁。從這個角度來看,研究文字改革國際化的本質與規律,為我國未來文字改革方向提供建議,促進我國文化戰略規劃的實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