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朱長卿揭發胡貴妃偷人
- 大明:開局彈劾老朱退位禪讓
- 人本是神
- 4129字
- 2024-11-18 00:01:00
“含山公主,麻煩你回避一下。”朱長卿說道。
“我們來說十三公主的事,為什么要我回避?”朱靜姍一臉不情愿,不知道朱長卿葫蘆里賣什么。
“姍兒,你先回去,我有要事跟朱長卿說。”老朱一本正經的道。
朱靜姍哼了一聲只好走了。
老朱道:“你跟鏡兒的事暫且懶得問你們,你二叔出獄,咱已經下了敕書讓你二叔官復原職。你有什么想說的?”
朱長卿道:“陛下這幅口吻仿佛是莫大的恩惠,家叔蒙冤入獄,在牢里被打被罵,只因不肯屈打成招,就被奸人陷害頂罪斬首,如今真相大白僅僅只是官復原職?”
老朱臉色瞬間漲紅:“你個臭小子,你說咱是奸人?”
朱長卿差點翻白眼,無語的道:“誰最想讓太子案盡快結案,誰最怕陛下知道真相,誰巴不得拉來一些無關緊要的官員出來墊背,朱允炆母子得誅,但是背后還有很多隱形操手,奸人自然指的是他們。”
老朱道:“你天師之姿也不知道這些人是誰?”
朱長卿道:“我只想提醒陛下,這是大明王朝三百年的禍根,我不知道不重要,陛下殺他們九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除這個根。”
老朱道:“誅九族除不了根,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
朱長卿道:“別說九族,百族千族也除不了。”
老朱心里狠狠一抽:“是結黨之害?”
朱長卿道:“是政制之害。制度不改,敗臣如過江之鯽。”
老朱道:“說來聽聽。”
朱長卿道:“臣若說的對,陛下愿意改…”
老朱道:“算了你別說了,咱看你這幅樣子后面準沒好話。還是說說今日半山寺的事吧,你是吃了瘋狗蛋了敢打胡貴妃?”
朱長卿道:“陛下想怎么處理?”
老朱自問自答的道:“你知道胡貴妃背后是誰嗎?東察合臺。你知道東察合臺汗國背后是誰嗎?帖木兒帝國。打胡貴妃的臉就是打東察合臺和帖木兒的臉,你打得起嗎?東察合臺再弱也有二十萬兵馬,帖木兒帝國更是雄兵百萬,亡我之心不死,一心要光復草原黃金家族的榮光。”
朱長卿道:“帖木兒帝國要是拿得出雄兵百萬,早就把韃靼瓦剌吞并了。就像大明對外宣稱兩百萬將士,賬面上確實有198萬,在外出征以及駐守邊關城防的大概90萬,剩下百萬常備軍里有百分之七十在屯田種地,剩下百分之三十還存在一些吃空餉的情況,帖木兒帝國也一樣,號稱百萬能有二十萬精兵就不錯了。也就是說,帖木兒帝國、東察合臺汗國、兀良哈、韃靼部、瓦剌部,這些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人,個個號稱黃金家族的傳承人,但是他們加起來也不是大明的對手,何況他們面不和心也不和。”
老朱背著手走來走去。
朱長卿目不轉睛看著他:“上面那些游牧民族是大明最大的威脅,秦以來,哪個朝代都沒像大明這樣瘋狂修長城,怕的就是那群草原狼。
”除了磚石壘起的長城,陛下還讓一大群皇子駐守北方邊疆,形成了壯觀的九王攘邊格局。
“這也是一道長城,常年駐扎著數十萬大軍。
“但同時反映出陛下對北方的焦慮和擔憂。”
老朱若有所思的道:“這個問題以前劉伯溫和劉三吾都說過,抵御游牧民族無非兩個辦法,一是大量屯兵,二是修筑長城,后來選擇了長城,因為屯兵的話,每增加十萬每年就會消耗百萬兩白銀,但是修長城的話,短時間內只要兩百萬兩白銀就能全線修筑。這里沒有外人,你接著說下去。”
朱長卿道:“游牧民族和中原水火不容,根本問題在于氣候影響,長城以北降水量低于400毫米,這也是他們始終沒有進化到農耕民族的原因,游牧民族是個文明停滯的民族,愚昧落后,牛羊吃得快他們就遷徙得快,這種生存壓力讓他們變得能征善戰,從小騎馬追趕牛羊驅趕豺狼,善騎射,善逃跑,想要用武力徹底征服他們是不可能的,這一點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了,包括徐達和藍玉一次次的北征,打得他們潰不成軍,沒過幾年照樣死灰復燃。
“但是有個辦法可以一勞永逸,讓游牧民族徹底臣服。”
老朱兩只耳朵豎起來:“什么辦法?”
朱長卿道:“文化入侵、文化認同、文化同化,兩個民族一旦文化融合一起,就會永遠形成牢不可破的心靈認同。”
老朱也不是沒文化的人,但這個文化讓他一時有些悵茫:“讀書?把四書五經給他們讀?”
朱長卿道:“四書五經他們早就有,想讀早讀了,問題是人家不想讀,讀了也沒用,農耕型的文明社會需要一瀑式的梳理式統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家國天下,可以讓穩定的社會結構更加穩定。但是游牧民族弄不了這一套,他們兄長死了,兄長的妻子要嫁給兄長的弟弟,這種事放在四書五經里就是天下之大不韙,四書五經是圣賢書,野蠻民族最不需要的就是圣賢。所以理念是水火不同的。”
老朱道:“那是什么文化?”
朱長卿道:“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就是物質和精神的總和。
“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
“具體人類文化內容指族群的歷史、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法律制度、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經濟制度。”
老朱道:“文化包含這么多方面,咱聽了都理不清,用這些去征服他們怎么聽起來比打仗還難。”
朱長卿道:“用文化征服異族說難也難,說快也快,最快的就是經濟,用經濟控制一個區域自然不是貿易這么簡單,而是讓本國貨幣成為對方的流通貨幣,并且依賴這種貨幣從事各種經濟活動。”
“真有那一天就好了。”
老朱哼了哼。
他跟元朝開國皇帝一樣,一登基就大力推行紙幣,非常英明的繞過白銀對新皇朝的控制權。
自然曉得本國貨幣控制東察合臺的重要性。
但是談何容易。
“我跟胡氏完婚之前,東察合臺汗國正式奉大明為宗主國,當時就跟他們國王黑的兒火者商量過通用洪武寶鈔的事,但那老小子根本不同意。”
“臣有個辦法,大概率能成。”
“你有辦法?你打胡貴妃的事咱還沒找你算賬呢。”提這茬老朱氣得差點翻白眼:“膽大包天了你真是,貴妃你都敢打?你不會是故意找茬挑起兩國戰爭吧,朱長卿咱必須提醒你,不要在這時候當個戰爭販子。”
朱長卿道:“我沒有找茬,她污蔑我跟含山公主茍且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這回更是當眾囔叫出來。”
老朱道:“那也該咱來懲罰,輪不到你管,你這一巴掌很可能給朝廷惹來大麻煩。”
朱長卿道:“就算我不在,歷史上的洪武二十五年,胡貴妃也會逃出宮去。”
老朱眉頭一挑:“為何?”
朱長卿道:“京衛指揮使司一熊姓男子跟胡貴妃私通,請陛下嚴查。”
老朱瞬間漲紅臉,青筋暴漲,狠狠斜過來一個眼神:“你說什么?跟誰?跟誰!”
朱長卿道:“姓熊,洪武二十五年私奔,我只知道這些。這人能接觸到貴妃,肯定是高層武將,京衛指揮使司姓熊的武將又有幾個,應該不難查。”
朱元璋道:“只有一個姓熊的!”
說完老朱就沉默了。
空氣中彌漫著詭異的氣氛。
男人之間都懂,碰上這種事除了惡心還是惡心。
從愛的角度來看只有付出沒有索求,真正的愛是單方面的事,對方不愛了,讓她走就好了,本質上不存在誰背叛誰的問題。
但放到現實里要復雜得多,男人的臉面往往比愛情重要,放到古代就更加嚴重,放到一個皇帝身上更是要上升到政治層面。
熊副指揮使無足輕重,但胡貴妃身后是東察合臺汗國,實力不強,但是背后有個虎視眈眈的帖木兒帝國。
胡貴妃這件事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牽一發動全身。
但是如果處理好了,能一鼓作氣拿下東察合臺。
“陛下打算怎么處置他們?”
朱長卿腦袋里飛速運轉,已經構思好了如何利用胡貴妃在西北邊境建立貿易馬市,用大明固有的貿易逆差優勢,打崩東察合臺的經濟。
“胡氏斬立決,逆臣熊青夷三族。”
朱元璋臉色鐵青。
“陛下,胡貴妃大有用處現在殺不得,我說的辦法就是利用她的不貞,不守婦道在他們那里是天大的失德,東察合臺必然愧疚,我們趁機在西北邊境建立馬市,規定只能用洪武寶鈔。這件事臣可以全權負責,一定把各種條款都談好。”
馬市就是古代中原與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貿易市場,最初只交易馬匹,后來發展成各種日用品。
“只要讓洪武寶鈔在東察合臺流動起來,占據經濟貿易半壁江山,大明就可以隨時拿捏,隨便一個通縮就能讓東察合臺民不聊生。
“當年南宋就靠這一招玩死金朝,前提一定是讓本國的紙質貨幣進入對方國家。”
“朱長卿,你真是個好謀臣,這時候還想著吞并東察合臺,可你不想想咱這張老臉往哪擱?”
“陛下游方三年,南征北戰十五年,多少冷眼,多少九死一生,還在乎這點臉面?”
說罷朱長卿臉色微微一變,話說得有點孟浪了。
他以利益至上的角度考慮大明,卻忘了眼前坐著的是一位打下江山坐擁天下可以不在乎利益的人。
這樣的人臉面有時候確實比利益重要。
但他還是不想因為老朱這點臉面而丟失掉這個難得一遇的機會。
“此事還有誰知道?”
老朱忽然問道。
“只我一個。”
朱長卿迎著老朱鋒利的眼神,略感不安。
“好,咱考慮則個,你回吧朱長卿。”
老朱閉上眼,面無表情。
“你說的方法咱記下了,等咱殺了胡氏,再派遣使臣去東察合臺,如果他們還愿意互市,就由你全權負責。”
“陛下打算以什么罪名殺胡氏?”
老朱緩緩睜開眼:“胡氏勾結呂氏,謀害太子,如何?”
朱長卿道:“陛下執意要殺胡氏?可否等到秋后跟呂氏一起問斬?”
朱元璋道:“胡氏跟呂氏不同,等不得,斬立決便是斬立決,今日她必須死。”
朱長卿道:“要不要再考慮一下?胡氏與人私通,對大明本來是利好的局面,運作好了可以拿下東察合臺,但是這樣一來,胡亂給胡氏安一個罪名,我們對東察合臺反倒不好交代,成了我們理虧。”
朱元璋道:“你的意思是昭告天下胡氏在朕眼皮底下與人私通,朕的臉面在你眼里一文不值?歷史上有多少與人私通的妃子你心里應該有數,但史書上有記嗎,為什么不記?朕是皇帝,妃子與人私通,大明所有男人都抬不起頭。”
朱長卿無奈的道:“先不要上升到這個高度,臣只是覺得可以商榷一下,如果大明拿不出胡氏勾結呂氏謀害太子的證據,東察合臺刁難起來該如何應對?帖木兒帝國一直往西邊吞并,如今正是兵強馬壯,隨時在找機會攻打大明,正史記載永樂帝剛登基,帖木兒帝國就號稱百萬大軍東征大明,所幸70歲的帖木兒半途中病死,不然少不了一場世紀大戰。也就是說現在60歲的帖木兒雄心勃勃,這時候殺了胡貴妃豈不是授人以柄?很有可能東察合臺汗國和帖木兒帝國會聯合起來對大明發難。”
老朱沉重的眼皮刷的一下抬起來,精光四射,殺氣騰騰:“帖木兒那個跛足貨,咱提著腦袋打天下的時候他還在東察合臺禿忽魯手底下當走狗呢。洪武四年,徐達平定甘陜后想要西進,對東察合臺和帖木兒來一次大掃蕩,可惜云南生變咱把他叫住了,要不然帖木兒這條狗命早就沒了。
“洪武四年的大明千瘡百孔,尚且隨便拿捏帖木兒,洪武二十五年的大明兵強馬壯,帖木兒敢有非分之想,咱把他挫骨揚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