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老朱駕崩前,秦王晉王相繼被害

“明末真的200萬宗室吃垮朝廷?很多藩王所在省份,光是供養藩王就要用去當地大半稅收?

“這些都是后世較為流行的說法,幾乎成了主流觀點。

“但是從來沒有任何資料記載明朝宗室200萬。”

“萬歷三十二年,徐光啟清查了一次明朝的宗室,男丁六萬,加女眷一共11萬。而早在他爺爺嘉靖時期,對宗室的供奉便已經改了,不管你生多少子嗣,就給你這么多錢糧。

“就這點人被后世朝代夸大成了二百多萬,污蔑他們吃垮了朝廷財政。反倒是后面那個朝代,供養了幾百萬游手好閑的世襲八旗貴族,還有幾十萬皇族宗室。

“宗室人數是可查的,這個不需要多說。

“還說明朝把藩王當豬養,不讓種地不讓經商,就奔著吃垮國家去的,可是藩王到了地方如果可以開墾田地可以經商,還有農民和商人的活路嗎,如果不禁止,一個藩王隨隨便便就能兼并掉半個省的土地,那就真成封建土皇帝了。商業是土地孕育出來的,土地都這么容易兼并,更別說插手商業了。藩王涉足暴利行業,與民爭利,誰能爭得過他們。

“其實并不是他們不工作,而是本身就有工作,明實錄記載:‘謂莊王田及皇親等莊田雖遇災傷不得比軍民田地量免征稅,請自今在有私將軍民田別皇莊等項通行踏勘,議定該免分數,一體征恤。’

“說白了藩王會有大片封地,那是國有資產,跟軍屯一樣是皇莊,是要交稅的。百姓的田地是三十稅一,而軍屯和藩王的田地三十稅九,他們的確拿著朝廷的供奉,但是他們也在供養朝廷。逢上災年,百姓的稅賦可免,軍屯和藩王的田稅要記賬,年景好的時候把欠朝廷的稅賦再還上。

“當然明末各地藩王多有不法,兼并土地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明初的藩王卻是不敢,一派清明。

“建文朝初期削藩肯定是不明智的。

“建文帝甚至都沒等到改年號,就開始藩王消消樂,一口一個對不起,一刀一個親叔叔,先是周王被廢黜為庶民,隨后干脆來個一勺燴,齊王、代王、岷王全部被抓回南京,湘王不堪受辱,放火自焚。

“削藩不是朱允炆和朱棣的私仇,而是文武矛盾的一次集中體現,藩王只是優先被拉出來獻祭,一旦把藩王全部削掉,接下來收拾的就是那幫武將勛貴。

“于是朱棣反了。

“燕王是百年難遇的馬上皇帝,固然能征善戰,但他能成功卻不全是因為能打,純粹是建文帝自作自受,文官們一系列改制、一連串打壓,等于是公然對武將集團開戰,導致武將勛貴不肯再為建文帝效力。尤其是徐輝祖那些跟藩王聯姻的勛貴,徐輝祖的妹夫是代王,姐夫是燕王,建文帝動了他妹夫又要動他姐夫,完全剝奪掉徐家皇親國戚的身份,他心里咽不下這口氣,暗中幫助燕王靖難是自然而然的事。最后他出征討伐燕王,三個月后燕王就拿下了南京,徐輝祖身為中軍都督府一把手左都督,沒有他默許燕王自然不敢直接來打南京。

“建文帝削藩是直接導致建文朝覆滅的原因,但根源還是建文帝更改洪武朝祖制。

“從立場來看當然不能說建文帝是錯的,他從小被文官集團培養長大,他們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他登基后自然要為他們著想,他就算不想削藩,文官集團也會讓他削藩,只有削掉藩王,文官們才能從朝堂到地方,肆無忌憚的貪贓枉法、兼并財富。

“因為眾所周知藩王分封到地方,除了保衛邊疆,繳納重稅,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監督地方官員。這是比檢校更大的一個緊箍咒,不摘掉它睡覺都不踏實。

“明朝后來很多地方藩王壽命都不長,就是因為他們發現了很多地方官員跟朝廷大臣勾連的罪證被害死了。

“文官集團跟皇權的矛盾就是私有制跟公有制的矛盾,誰喜歡公有制,百姓喜歡。他們都是弱勢群體,如果奉行私有制,用不了多久就被權貴階層吞噬掉。

“百姓田稅是國家財政的護城河,然而一旦資本下鄉,農民以后種地還得先充個會員才有資格掄鋤頭。

“誰喜歡私有制,文官集團喜歡。地方宗祠、世家大族、士紳小吏、文官集團這些權貴階層利益一致,會自然的抱成團,在公有制的政策下尚且能大肆兼并,更別說私有制,那就真成吃人不吐骨頭了,一天恨不得讓你起早貪黑去勞動。

“藩王是朝廷公有制的延伸,對文官來說打掉藩王無論如何都是有利的。

“但是從百姓利益和國家利益來說,建文帝削藩削掉的是邊疆的保衛者和地方的監督者,是阻止私有制土地兼并的一道護城河。所以削與不削,利益使然。”

前面八條老朱已經義憤填膺。

聽到這里豁然起身,目眥欲裂:“你沒想過削藩的后果!”

少年朱允炆趕緊撇清關系,不給未來的建文帝背鍋:“皇爺爺,孫兒根本不知道未來的事如何發生,您又何必怪罪孫兒?”

老朱渾濁但又深邃的眼眸里,仿佛看到自己的兒子一個個被朱允炆抄家歿籍,貶的貶、關的關、死的死,怒火中燒吼道:“你個不孝逆子!”

永樂帝道:“好侄子,你還有什么話說?”

建文帝迎著永樂帝嘲諷的眼神,冷笑道:

“你有沒有意圖造反?自你節制九邊,動不動就組織藩王練兵,動輒十幾萬兵馬,金戈鐵馬里充滿了不臣之心,朕若不削藩,你們早晚還是要造反的。”

永樂帝道:“你第一個削的是周王,他就藩開封,只有幾千衛兵,束手就擒,還有其他所有藩王被你拿下的時候,哪個準備造反了?非得把我們一個個全殺了才能遂了你的意。”

建文帝道:“湘王自我了斷與我何干。”

永樂帝道:“湘王自焚是為了維護朱家的體面和尊嚴!你名義上是請制削藩,但你下的命令是讓他們帶著兵符去的,那幫大老粗拿到兵符那一刻就知道什么意思了,他們面前的藩王已經不是藩王,回京就是階下囚,這種情況下入府抄家可不就是跟土匪一樣橫行擄掠!”

面對永樂帝氣勢洶洶的指責,建文帝幾乎瀕臨崩潰,道:

“皇爺爺,孫兒早年與您討論過藩王問題,那般想的也是如此做的,孫兒并不是野蠻削藩,而是請制削藩,讓他們回到應天,一定會妥善安置的。不信你問崇禎帝,我可曾下令殺過誰?”

永樂帝道:“你是沒下令殺誰,但你的做法就是讓我們去死。你也別在這裝可憐,洪武三十一年的舊賬我也給你記著呢!

“你那么著急削藩,是不是想掩蓋我爹忽然駕崩的隱情,才七天你就把他下葬,到底是何居心?”

建文帝一時語塞,在建文朝面臨朱棣靖難,打得朝廷軍摧枯拉朽,已然危機重重,沒想到來了洪武朝更加兇險,被人里外里抖落出來翻舊賬。

就在他急得無可奈何之時,朱長卿顯然不打算放過他,說道:“洪武三十一年陛下駕崩后七日就下葬了。

“建文帝還禁止藩王回京吊唁。踏上南京一步者,死。在這場權力博弈中,親爹駕崩,兒子們一個個都嚇得不敢回來。

“古代帝王死后,循《禮記·王制》,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當然這不過是理想化的周禮,天子駕崩,不會真的把尸體放置七個月。

“但是一個開國之君再倉促也不會七日下葬。

“除非像漢文帝那樣,親自下詔讓自己七日下葬。

“否則都要停尸月余。除非里面有見不得人的貓膩。洪武帝是不是被人害死,要從洪武二十八年三月,秦王被人毒死說起。

“朱標死后,大明王朝就就進入了奪嫡之爭。

“第一順位繼承人是朱允炆,而藩王中最有資格跟朱允炆競爭的就是秦王朱樉。

“因為他已經是名義上的嫡長子。

“雙方一個文治,一個武功,都在展示才能,給百姓看,給洪武帝看,競爭了三年,朱允炆待在深宮一成不變,而秦王在邊境已然擁有十幾萬兵馬,北境所有藩王悉聽調遣。

“毫無疑問他已經是大明軍方的頭號人物。

“然后他就被毒死了。史書說是府上老嫗下的毒,理由是秦王殘暴,待下人不好,老嫗把他毒死了。這樣一個摩擦智商的理由一朝朝一代代說下去,謊言一千遍逐漸也就被接受了,其實鬼都知道是誰干的。

“但是只要洪武帝不知道就夠了。因為這個時候洪武帝已經失去對朝政的絕對把控力,他能了解的外界信息,基本上朱允炆說什么就是什么。”

永樂帝忍不住說道:“朱先生說得一點沒錯!這些事憋在我心里二十多年無人傾訴!朱允炆你害死我二哥今天總算有人給他伸冤了!”

他一聲吼,大殿里回音不絕。

灌進老朱耳朵里,嗡嗡作響。

老朱閉上眼狠狠吸了口氣,努力壓制著怒火。

建文帝道:“不是這樣的皇爺爺,秦王在藩地惡貫滿盈,已經到了人人可誅的地步。”

永樂帝惡狠狠的說:“呸!那都是歷史編排!我二哥是皇族宗人令,皇子表率!是我爹管得最嚴的藩王,他敢作惡多端?把我爹的一群兒子說的一個比一個不堪!無非是讓后人不去質疑他們的死因!覺得他們死有余辜!”

朱長卿看了永樂帝一眼,黑朱樉的人好像并不是朱允炆一個,你登基后為了表示自己得位正,好像也黑過朱樉不少,只是他跟永樂帝同一戰線,自然不能計較那些小事,便接著說道:

“洪武三十年,晉王朱棡跟五軍都督府有兩封書信往來,信中詢問了軍屯衛所的節制問題。

“藩王是不敢輕易插手軍屯事務的,晉王敢跟五軍都督府交涉,自然因為他如今已經是嫡長子,擁有了當年秦王朱樉的權力。

“所以這兩封書信一下就變得極為敏感。

“如果洪武帝同意晉王節制軍屯衛所,那么天下兵馬都會歸晉王掌管。

“洪武三十一年春三月,晉王薨。他四十一歲正值壯年,《明實錄》并沒有記錄他的死亡原因。

“《明實錄》已經被內閣的文官修改過幾次,有關晉王的死因恐怕只有當時少數人知道了。”

永樂帝道:“別說你不知道,連我都不知道!我二哥薨逝好歹瞎扯了一個理由,我三哥薨逝連個理由都沒有!說出去誰能信,堂堂一個藩王,死得不明不白!”

老朱臉色如鐵,冷冰冰的道:“既然永樂帝不知道,那建文帝呢?”

建文帝道:“我當時正忙著親政,這些事都是宗人府和刑部調查的,他們查不出死因,孫兒又如何知道。”

老朱把目光落在朱長卿身上。

朱長卿繼續說道:

“同樣是洪武三十一年,晉王薨逝三個月后,洪武帝駕崩。

“《明實錄》《國榷》上都說‘上不豫,病逝’。”

永樂帝義憤填膺:“洪武三十一年四月,我接到敕書,讓我進京,還沒過江我爹就駕崩了!他一定是預感到了什么危機才讓我緊急進京的。眼看便可入京奔喪,朱允炆卻一道圣旨讓我打道回府!”

老朱一張臉被怒火憋得通紅:“你四叔都要進京了被你趕回去?你來解釋解釋咱到底是怎么一個不豫!”

建文帝道:“皇爺爺晚年操勞過重,加上秦王晉王相繼薨逝,使得思慮凝結,憂愁化解不開,四月就病倒了,孫兒跟一群太醫朝夕恭候,寸步不離守在暖閣。可惜您眼疾嚴重,目不能視,日漸急切,動輒大動肝火,勸阻不下,終在六月二十四日不治身亡駕崩殯天。

“此時天下異動,孫兒當務之急便是讓江山穩定,摒內憂絕外患,而燕王就是最大的內患,此時他身為藩王之首,節制九邊,又有調動京城周邊的兵權,非是孫兒不讓他入京,他一來反而把自己置于危險境地。”

永樂帝哈哈大笑,朱允炆的話聽起來荒誕不堪。

老朱抬起下巴,眼眸冷峻:“所以朱長卿說得都是真的?咱身為開國之君,駕崩以后七日就被你葬了,召燕王入京,到了跟前你卻不讓吊唁。”

建文帝感受到朱元璋隱而不發的怒氣,臉色陰晴不定的道:“皇爺爺,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大局著想,合該如此。因為當時滿朝文武都已料定,燕王必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平潭县| 灌阳县| 榆林市| 蚌埠市| 大渡口区| 竹溪县| 昌吉市| 文成县| 彭泽县| 黎川县| 安乡县| 岳阳市| 当阳市| 海林市| 莱州市| 高州市| 崇仁县| 当涂县| 寻甸| 嘉义市| 华亭县| 申扎县| 金堂县| 江山市| 商南县| 文昌市| 湖州市| 卓资县| 龙南县| 邳州市| 毕节市| 综艺| 元谋县| 漳浦县| 军事| 菏泽市| 大洼县| 重庆市| 娱乐|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