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本書的雛形是一篇語錄體文字,叫作《寫在三十歲到來這一天》。
三十歲生日那天,我嫌麻煩,沒像往年那樣在夜店舉辦派對,到了晚上又覺得有點不甘和寥落,覺得怎么也要有所表示,于是挪到計算機前寫了一篇經驗教訓總結。腦子里閃出一條寫下一條,然后拼接整理成幾個章節。寫完以后發給幾個閨蜜,是以為記。
幾個月后,我開始陸陸續續收到許多來自陌生人的電子郵件。來信者基本是適齡女性,郵件內容均為有關工作、感情和外貌的種種迷惘,其中既表達了對“三十”一文的認同,又希望我能夠對她們的困惑提供意見和建議。我于是搜索了《寫在三十歲到來這一天》,才發現網絡轉帖數量已逾百萬,吃了一驚。
僅僅幾十條的語錄體文字,不足以覆蓋和解決更多的困惑。我開始在此基礎上添枝加葉,回顧各種激發思考的事件始末,把前前后后的掙扎和糾結重新逼問出來,整理出二十四個故事。
故事中所有的情節與結論,都來自我和我身邊姑娘們的真實生活。
從少女時代起,就有這樣一批對自己有高標準、嚴要求的特有主意的姑娘,在自我塑造、職業道路和人生伴侶上,都早早就給自己勾畫了美好的藍圖,且在成長過程中始終與自己暗暗較勁,矢志不渝地等待和追求著藍圖實現的那一天。
然后,這批姑娘陸續進入了社會大課堂,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和男人,然后在與各個崗位和男人的周旋中,繼續朝著自己的藍圖摸索前進。
若干年下來,姑娘們都多多少少栽了跟頭,也嘗過甜頭,但是腳步始終沒停下來過。在經歷了難挨的失望和迷惘,經歷了種種的思考與追問后,痛定思痛,終于開始理出頭緒,安靜下來重新審視周遭與自己。這時候,周圍的一切像退去了霧氣般漸漸明朗起來,生活終于在她們眼前露出了本來面目,姑娘們開始明白了。
這本書所分享和探討的,就是那些難挨的失望和迷惘、種種的思考與追問。重點在于姑娘們痛定思痛后理出的頭緒。
其實在數年走向明白的過程中,很多愿望的達成要仰仗閨蜜小團體的智慧,在無數個夜幕降臨后,幾個姑娘紛紛從各種崗位和男人那里離開,聚攏一處,匯報近況,交換心得,談人生,談理想,談愛情。每每有成員傷心失意,其他成員決不采取常規而無效的表面安撫,也不走“我曾經更慘,我理解你”這類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情路線,因為事實證明,這些方法沒有用,問題完全沒得到解決。解決必須是本質的,必須經過對問題的剖析和解構,必須形成對問題真相的認識,必須在認識之后有解決方案。
我們閨蜜小團體的交流方式包括:當頭棒喝,冷靜分析,無情追問,肆意嘲笑,等等。許多問題都是越追問,越清晰,當事人往往會在過程中猛然驚醒。多少犀利的語言機鋒和一針見血的總結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我們將這種交流方式稱為“滅絕師太式”,有別于無知少女時期毫無頭緒的瞎討論,進而稱我們的小團體為“滅絕組”?!皽缃^組”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立下了汗馬功勞,令人愛恨交加,欲罷不能。
客觀而殘酷地說,每一個女性在二十五歲以后,容貌總是會與歲月的增長成反比,如果以時間為X軸,以容貌為Y軸,就形成一條向下的拋物線;然而,往往在二十五歲以后,當女性經歷過生活中的種種百轉千回,她的智慧與信念隨著時間的增加反而越發明朗和堅定,呈現一條向上的拋物線。也就是說,在這個模型里,必然存在一個理論區間,在這個區間中便是一個女性容貌與智慧的綜合最優值。今時今日的都市里,有一大批女性就正處于這個區間中的最優值上。要形容起來,這個區間的女性就是:外表仍美麗,內心已明白。厚此薄彼的結果是令人遺憾的,不能教訓都白受了,一把歲數依然是銀樣镴槍頭;或者是內涵有了,眼袋卻已然耷拉了。
每一個懷揣著美好愿望的姑娘,都是在向著“明白”的目標前進;每一個存有困惑的姑娘,都需要一個類似“滅絕組”的閨蜜小團體。而你現在翻開的這本書,就是你的“滅絕組”,當你坐下來,靜靜翻閱,就像是坐在了我們中間,和我們一起,當頭棒喝,冷靜分析,無情追問,肆意嘲笑。
明白要趁早,早了早托生。
謹以此書,與眾姐妹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