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同志,記得來看我演出啊
- 年代:開局偶遇龔大美女
- 愛吃西瓜的狗哥
- 1953字
- 2024-10-10 18:45:36
李清風沒謙虛,他真不是什么作家,唯一在雜志期刊上發表的幾篇作品,還是發布在了《革命故事會》上。
(《故事會》創刊于1963年7月為雙月刊,1974年3月,改刊名為《革命故事會》,屬于通俗性文學刊物,不被文學圈認同)
關于“作家”的定義相對比較靈活,不同的人對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標準,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會有所變化。
按照現在的文學環境下,作家的定義是在報紙,文學類期刊上發表了一定數量的文學作品,如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作品,并且引起一定的社會反響,得到讀者和文學界的關注。
很明顯,在《故事會》上發表作品,并不屬于作家這一行列,撐死了是一個作者,還是不入流的那種。
聽到李清風再次強調自己是農民,認為李清風是在防備自己,龔雪皺起了秀氣的鼻子,微微提高了自己說話的音量質問道:
“同志,你的話里有很大的漏洞,如果你是農民,那為什么會說是出版社邀請你來的呢?農民和出版社明顯是毫不相干的兩個單位”
“額,我確實發表了幾個故事,不過是在《故事會》上”看到姑娘有些生氣,李清風摸了摸鼻子,說出了否認作家身份的原因。
“哦,那確實是我誤會了,你的確不是作家”
“龔同志,你這話挺傷人的”
“但是我說的是實話,你不也這么認為嗎?”
“......”
李清風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只感覺這姑娘長得確實挺漂亮的,可惜啊,就是長了張嘴。
看到李清風郁悶的表情,龔雪噗嗤一笑,看著李清風,眼神中帶著一絲俏皮:“別這么郁悶嘛,能在《故事會》上發表作品,已經很了不起了,很多人連發表的機會都沒有呢”
“謝謝”
李清風抿了抿嘴,沖著龔雪微微一笑,簡單的道了聲謝。
看著情緒依舊不佳的李清風,龔雪覺得自己剛剛的那個玩笑好像有些過了。
思索了一下,龔雪從包里拿出了一張小卡片遞了過去:“李同志,我回魔都探親,會在魔都話劇團幫忙演幾場話劇,這是我的演出門票,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來看我演出”
“不好意思,我來魔都是有.....”
不等李清風把話說完,龔雪就將門票塞到了李清風手里,冒著小了很多的濛濛細雨沖出了雨棚。
“車來了,我要走了,李同志,記得來看我演出啊”
在李清風反應過來時,龔雪那纖細的背影已經消失在了濛濛細雨之中。
看著站在公交車里面沖著自己揮手的龔雪,李清風笑了笑,握著門票的手同樣用力的朝著對方揮了揮。
鄭重的將門票收進包袱里,等天空放晴后,在路邊的報亭里花兩毛錢買了份魔都的城市交通簡圖。
在沒有電子導航的年代,孤身一人來到陌生的城市,手里沒有地圖,那將寸步難行。
一邊向路過的行人問路,李清風一邊對照著城市交通簡圖,總算是確定了本次前往目的地的路線。
花了兩毛錢的車費上了公交車,問售票員要了本次乘車的發票,李清風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了下來,出神的看著窗外的景色與行人。
“魔都不愧是魔都,農村的穿衣問題還沒得到徹底解決,這邊城市居民的衣服上竟然連個補丁都沒有”
感嘆了一句后,李清風收回了目光,閉上眼睛,陷入了回憶。
李清風本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不,這幅身體確實是真實存在于這個世界上,但是身體內的靈魂卻已經換了一個。
這具身體出生在豫北農村獨身一人的小青年,出生于1956年,今年二十二歲。
靈魂卻是來自后世豫某省屬企業一級子公司的副總,出生于1977年,在47歲那年,自己分管的部門在某項重大項目的決策上出現了失誤,導致項目面臨巨額虧損。
正常情況應該是領導之過下屬擔,這次卻是反了過來。
負責本次項目的下屬背景很深,履歷上不能有污點,作為分管領導的李清風‘主動’站出來,穩穩的接住了這口天降大鍋。
項目虧損太大,李清風被解除了職務,從原本風光的副總位置上跌落下來,被調到后勤上養老。
本以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了,誰知道在自己47歲生日那天出了車禍,再次睜開眼時,竟然來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成為了一個在地里刨食的農村小伙。
將近三十年沒做過農活的李清風,哪受的了重新來一遍的苦。
在重新體驗過一次麥收后,累壞了的李清風,想到還要再經歷一次秋收才能參加高考后,就開始發動起了年輕的小腦筋,思索起了怎么才能逃避勞動。
投機倒把這玩意的風險太高,而且賺到的錢來路不正,不能光明正大的拿出來。
想辦法去工廠當臨時工也不現實,縣里那么多吃商品糧的適齡青年都還找不到工作呢,哪能輪得上你一個農村娃?
思來想去之下,李清風想到了寫稿子賺稿費這個路子。
只是這年頭大風剛停,很多期刊雜志還沒有復刊,李清風找來找去,只有《故事會》能接受自己的投稿。
嘗試著模仿后世少年時看到的故事會里的內容,李清風寫了一篇符合這個年代觀點的小故事,將稿子投了過去。
第一次投稿,《故事會》確實收了李清風的稿子,但是在稿費問題上,卻是將李清風氣了個半死。
絞盡腦汁寫出來的四千字大稿,竟然只得了一本破書和兩只鉛筆,至于稿費,則是一毛錢都沒有。
在收到編輯的回信,李清風這才知道此時國內的稿費制度早已停了十年了。
在這十年間一直是零稿酬制度,能拿到樣書已經不錯了,很多人一個表彰信就給打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