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時光深處堅硬的存在

來過多少次都像第一次。

我甚至不知道,兩邊茂密的林木相夾的這條路,其實是六十多公里的熔巖河。多難以想象,熾熱的巖漿從火山口一路沸騰著,彌漫著刺鼻的煙氣恣意奔涌,擴散,不知淌了多久,一直漫延成方圓百余里的火山熔巖臺地。巖漿流過的地方,山丘、草木、石頭……瞬息間淹沒,消失,如揮毫潑墨,成莽曠遼闊的畫境。又不知過了多久,它們開始一點點兒慢下來,慢下來,一點點兒靜止,冷卻。天地鴻蒙,了無生機。巖漿阻塞了牡丹江河道,就有了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巖堰塞湖——黑龍江省寧安市境內的鏡泊湖。

有人說,從高空看,熔巖河、熔巖臺地有“龜蛇合體”之象。臺地像一只巨龜,側臥在牡丹江畔,巨龜的頭昂起,一直伸向鏡泊湖吊水樓瀑布,好像如饑似渴地飲水。蜿蜒的熔巖河猶如一條大蛇,頭部在火山口中高高翹起,身體在山谷間匍匐伸展,盤繞在臺地上,龜尾與蛇尾纏繞著,向臺地的東北方舒展。

龜蛇合體在中國古代稱為“玄武”,而構成這片地區的地質完全是玄武巖。以冰雪著稱的東北大地,地貌格局都是火山活動造就的,火山灰和玄武巖覆蓋了大部分地區,自然萬象竟是這樣不可思議。

玄武巖臺地——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最浩瀚、粗糲,而又最為沉寂的部分,平日里少有人問津。零落的幾棵樹,影子飄落在沒有邊際的臺地上,像是輕輕的嘆息。偶爾有車輛從臺地邊路過,也只是向它投去幾瞥不經意的目光,便又轉向了別處。驚天動地的火山噴溢,奔瀉百余里后靜止下來,滾熱的波浪凝固,然后就被遺忘在這里。

云朵緩緩地在天上行走,俯瞰著接天連地的臺地,形成巨大的沉默。這是浮華世界里無盡的留白,像空曠漫長的時間,又像虛度的年華在那里滔滔地流著。裸露著的黑褐色玄武巖,沒有邊際的高低起伏的溝溝坎坎,是地理名詞隆崗、壟丘、鼓丘、塌陷、裂隙……熔巖凝固后的褶皺,密布著大大小小的氣孔,那些靜止的波紋——柱狀的、繩狀的節理,是天地造化暗藏的古老秘密,無人知悉。

清代順治年間,浙江人楊賓千里迢迢九死一生到苦寒之地寧古塔,探望因“通海案”流放寧古塔的父親楊越,兩次往返寧古塔經過這里,驚異于熔巖臺地的雄秀蒼茫,在他的著述《柳邊紀略》中寫道:“寧古塔西八十里有大石曰德林,在萬山中,廣二十余里,袤百余里。其平若砥,色或青或黑或紺,或若龜文,或若羊肚;又復嵌空玲瓏,馬蹄冬冬然,若行鼓上。” 又引《盛京志》記載:“孔洞大小,不可數計,或方或圓,或六隅八隅,如井如盆如池,或如盂而中如洞,深或丈許,或數尺,中有泉,或生魚,或生草木。”

寧古塔,清初著名的流放地。寧古塔分新、舊城,舊城就是今天的黑龍江省海林市,康熙五年(1666年)建新城,便是今天的黑龍江省寧安市。楊賓所說的德林石,就是玄武巖,《金史》中稱“德鄰石”。《寧安縣志》記載:“德林石,土人曰德林倭赫,倭赫滿語謂石也。”玄武巖多氣孔,碎后總是有很多尖形銳角,古代的女真人、滿人就把它叫作德林石,意思是多棱多角的石頭。它的顏色有黑色、褐色,后來當地人又叫它青石、紫石。因為這大片熔巖臺地位于牡丹江——鏡泊湖以西,寧安人叫它西石崗子。

五一小長假,我又一次去了臺地。那時,北方大地剛剛顯現出綠意,暗淡闊大的熔巖臺地忽然明亮起來,有了顏色,遠遠近近,淺淡的是杏花,濃烈些的是達子香,學名興安杜鵑,另有我們熟知的別名,金達萊、映山紅,當地寧安人習慣叫“韃子香”。它們像被時光深藏了太久,從玄武巖覆蓋的地下、巖石的縫隙中,無所顧忌地鉆出來。它們順應時節,就像奉神諭而至,讓自己昭示天下。起伏的溝壑里,赤裸的玄武巖上,裂隙里,無邊無際地鋪滿有些野性的粉紫色,一大片又一大片,連綿不斷,像躺在大地上錯落有致的詩行。也許它們隱藏了太久,憋悶了太久,終于可以得見天日,沒有理由不深長地呼吸,沒有理由不舒展釋放,似乎是補償經久的冷寂與蒼涼,在熔巖臺地——這片石頭的莽原上努力呈現出不同尋常的盛大。

而杏花的白,或淡粉,是有些矜持、孤傲的,這幾天的盛開,似乎也不避世俗,放下了清高,一樹樹,玉立繽紛。當地寧安市政府不失時機,每年此時舉辦“韃子香賞花節”和“杏花節”,恰逢小長假,不管遠道還是近路,人們便蜂擁來到臺地,車流與人流將一向安靜的山路塞得滿滿當當。

遇到幾個沙蘭鎮村民正在臺地邊閑看光景,對熙攘而至的游人不以為然。他們說,五六十年代,這片南石崗子(沙蘭人叫臺地為“南石崗子”)有老多的樹,都是碗口粗,那林子真是盤根錯節,人進去很難走,石崗間還有許多水泡子,鳥兒多,魚也肥。這些年過度取水,石崗上水體干涸。臺地附近的村民們經常就地取材,走路都能順便折了樹枝,回家當燒柴,現在這一片臺地上已經很少看見高大的樹木了,就連韃子香也不如以前的多。

一個牧羊人從眼前走過,他的羊群在身邊走得悠閑自在。一只并不雪白的羊身上,竟然嵌著一朵明艷的達子香。是啊,隨處可觸的達子香,羊們走到哪里,都會輕易地蹭上一朵、一瓣。村民說,這個季節,臺地上嫩葉細草的,放羊的都去臺地給羊找食,一年年,達子香也被糟蹋了不少,就怕多少年后就見不到了。

可是,游人眼里,白色的羊群流動在廣袤的達子香間,恰似白云落在鮮花的大地,是多美的一幅畫。

我突然很想喊一聲,哪怕用我百分之百的聲音,換取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六十的應答,也證明它不會消失,會固執地存在。

我相信,它能聽到。

熔巖臺地二三十公里外的渤海鎮,是有“海東盛國”之譽的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這是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最為鏗鏘的組成。渤海國是以東北滿族先世靺鞨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幅員五千里,人口三百萬,傳十五世,稱霸一方,可以想見當時何等威武。渤海國第三代王——文王大欽茂將都城由中京顯德府(今吉林省和龍市)遷到上京龍泉府后,仿照唐都長安的形制、布局和宮闕設置建上京城,被稱為牡丹江畔的“小長安”,比同樣模仿長安的日本奈良、平安時代都城平城京還要大。玄武巖成為建筑這座都城的主要角色,垣內、外及宮城、園林全部為玄武巖石土混筑、雕鑿、砌筑。如今歷千年風雨,依然堅固。空曠的大遺址上,一排排圓形礎石深埋地下,露出蜂窩般黑褐色玄武巖,踩上去,恍如站在它舉起的高高的大殿之上。曾經氣勢恢宏的宮宇,一代代王權在這里更替,從興盛到衰敗。

上京城幾經發展,成為當時東北亞著名的大都市之一,是世界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都城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京城最大的寺廟興隆寺,隨著渤海國滅亡而荒蕪,又被道光年間的一場大火所毀,唯獨留下了寺里的石雕——玄武巖大石佛、石燈幢,成為渤海國留存的珍貴文物。明末兵部尚書、文人張縉彥在流放寧古塔時著述《域外集》,曾記“城以南有古佛屠,高丈六”“前有石塔,八面玲瓏,莊嚴精巧,尤為塞外所有”。這位老人似乎走遍了寧古塔,比寧古塔當地人更了解寧古塔的每一處。我甚至以為,寧古塔幸遇了流放這里的文人仕宦,像是上天特意安排他們來做寧古塔的觀察者記錄者,雖然于他們是種不幸和無奈。大火后的石燈幢,是渤海時期遺存唯一完整的大型佛教石雕杰作。

玄武巖,無疑是時間在這里留下的一份豐富饋贈。

在玄武巖上稻作區生長的“石板米”,又成就了久聞于世的響水大米。一粒粒米,青白如玉,陽光下晶瑩剔透,泛著溫潤的光澤。一碗米粒飽滿透亮的米飯擺在面前,濃郁的飯香不可阻擋地直入口鼻,嚼在嘴里,綿軟柔糯,有彈性。不就菜,可以很快吃下香噴噴的一碗。這都源自于它特殊的生長環境——玄武巖。

玄武巖“石板地”上灌溉的水為鏡泊湖流出的地下泉水,水質潔凈,大面積石板地吸收熱量,使地溫、水溫都比普通稻田高出2—3℃,夜晚仍有余溫。世間萬物,擁有了光,就意味著獲得更多價值的可能。水稻因此成熟度高,造就了響水大米獨特的米質,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新唐書·渤海傳》記載,渤海國進貢給唐王朝的貢品之中,就有響水大米。至宋、元、明、清,響水大米始終是歷朝貢米。

站在玄武巖上,似乎是站在時間的中央,看到過往,又極目將來。其實這是做不到的,我只是分享時間帶來的一部分,并被熔巖臺地的堅硬與孤寂渲染。它孤獨而不荒涼,已然越過千年,也算是天地間的完滿了。

正午的陽光透過云層,靜靜地俯視,巨大斑駁的光影投在臺地上,像無言的回聲。遠望臺地,它竟好似天地間經年未開的巨大的花朵,昂然大氣,蒼然怒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市| 上栗县| 万源市| 莱西市| 五台县| 萝北县| 邳州市| 上虞市| 东丰县| 开封市| 龙陵县| 麻栗坡县| 礼泉县| 花莲市| 璧山县| 邛崃市| 龙胜| 洛浦县| 稷山县| 会泽县| 隆回县| 连州市| 建阳市| 肇源县| 类乌齐县| 新和县| 崇仁县| 波密县| 濮阳县| 客服| 隆回县| 绍兴市| 远安县| 习水县| 东乡族自治县| 凤冈县| 河津市| 枣庄市| 登封市| 于田县|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