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相術奇人,寺中異僧
- 靈堂質問朱元璋,請陛下稱太孫
- 竹子葉熊貓
- 2195字
- 2024-10-22 21:53:24
“殿下身體康健,已經沒什么問題,以后按時休息按時吃飯,就能夠恢復元氣。”
御醫仔細為朱允熥檢查身體,得出結論之后,也松一口氣。
“現在殿下已經好了,微臣也可以向皇帝陛下交旨,就不在這打擾殿下了。”
他起身要走,朱允熥忙出言挽留。
“御醫不用著急,陛下今天心情不好,你明天去交差更好。”
“殿下怎么知道陛下心情不好?”
“唉,說來慚愧,陛下這壞心情,就是因我而起。”
朱允熥嘆一口氣,“你瞧我肩膀上這個紅印,就是陛下一腳踹出來的。”
御醫瞧了瞧朱允熥肩膀上些許紅印,片刻后點了點頭:“的確是一腳踹出來的傷。”
“難不成還能有假?”
“那倒不是,只是微臣想起來,這的確是陛下的行事風格。”
說起這個,朱允熥來了興趣。
“聽說你之前是軍醫,能不能和我說說,陛下以前造反的事情。”
“咳咳!”
御醫咳嗽一聲,“殿下不要亂說,陛下那不叫造反,是為了天下蒼生,不得不起義。”
“行行行,不得不起義,換個說法也就好聽一點。”
朱允熥渾不在意旁邊還有個眼線,興沖沖的詢問,“那陛下起義過程里,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他以前看過些關于朱元璋的電視劇,里面的故事可以說是跌宕起伏,精彩絕倫。
只是電視劇畢竟藝術加工成分過高,各種野史雜談都整合進去,難辨真偽。
而官修的史書,則是美化不少,失了幾分本真的韻味。
如今好不容易逮到一個經歷過造反的臣子,朱允熥自然想聽一聽來自當事人的故事。
“微臣要叫殿下失望了。微臣在陛下手下聽用的時候,陛下已經是吳王,像陳友諒這樣割據一方的草頭王,已經被陛下消滅掉。”
“之前發生的事情,微臣也是道聽途說。”
“殿下如果想知道更多的事情,得去問其他勛貴,微臣實在不知。”
朱允熥直叫可惜:“還想讓你說一點陛下的糗事呢。”
“……”
御醫汗顏,這種事情,不姓朱,能亂講嗎?
“算了,不難為你了。”
“你既然是御醫,真的不會五禽戲?”
“微臣也是半路出家,的確是不會。”
“會耍刀槍棍棒?”
“也不會。”
“那你以前做什么的?”
“說來慚愧啊,微臣以前是算命的先生。”
“神棍?”
“嗯……其實微臣算的很準。”
“知道,你能迷途知返,來投皇祖父,說明還是有點子水平。”
朱允熥好奇問道,“那你怎么成了軍醫?”
“方醫互通,微臣不過是因勢利導。”
“還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微臣袁珙。”
“袁珙?”
朱允熥微微挑眉。
這名字稍稍有些耳熟。
只是他一番搜腸刮肚,也不知道在哪里聽過這個名字。
“你既然會算命,不如算一算我的命。”
袁珙看向朱允熥,片刻后才道:“殿下貴不可言。”
“有多貴?”
“不可言。”
……
北平。
慶壽寺。
鐘樓。
朱棣獨立樓臺,望著樓外風光。
心事就像是斬不斷的流水,不斷蔓延,爬上他緊鎖的眉頭。
“殿下心思不定,六神無主,看來憂愁事頗多。”
一身黑衣的姚廣孝慢騰騰走了過來,來到朱棣身旁,“登高獨望,江山壯麗,真叫人心曠神怡。”
“京中傳來消息,父皇在東角門前,有意立我為太子,然而翰林學士劉三吾阻攔,父皇不得不作罷。”
朱棣面無表情的扭過頭來,“老和尚,我這算不算錯失良機?”
“殿下以為,當今陛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英明神武。”
姚廣孝:“殿下既然知道,又怎么會認為,這句話是真的?”
朱棣:“這是群臣都聽到的,難道還能有假?”
“群臣聽見的,未必就是真的。”
姚廣孝手捻著佛珠,“當今陛下,陰狠險刻、心機深沉,他要做的事情,往往會有諸多布置。”
“洪武十三年,權傾朝野紅極一時的胡惟庸,前后不到數日時間,被陛下以謀逆罪處死。”
“殿下難道忘了,胡惟庸生前何等的權勢,陛下又是何等的信賴有加。”
“胡惟庸囂張跋扈的確不假,說他有謀逆之心,殿下相信嗎?”
“胡惟庸不過是陛下為了廢除丞相制,精心挑選出來的一枚棋子罷了。”
“陛下心機深沉至此,提前數年時間布置,最終得償所愿。”
“如今,太子新喪未久,陛下若是當真屬意殿下為太子,就不會毫無準備,在東角門前詢問眾臣工。”
“殿下向來睿智,這一次卻當局者迷,未能勘破此間迷霧,老僧實在不解。”
一番話下來,朱棣頭頂迷霧煙消云散,頓時心情空闊。
云開霧散之際,朱棣緊鎖的眉頭也緩慢舒展開來,郁結的心氣倏地暢通。
“老和尚說的不錯,當局者迷,我入了這魔障。”
“可換做是任何一個人,都會入了這魔障啊。”
“那可是大位,是大位啊!”
姚廣孝聞言,不免沉默。
片刻后,他才道:“正因為那是大位,殿下更該時刻保持清醒。”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如今太子新喪,國本動搖,正是牛鬼蛇神叫囂之時。”
“皇帝陛下素來心機極多,怎可能沒有準備。”
“如今,天下藩王之中,誰敢第一個跳出來,勢必會受到陛下嚴厲懲罰。”
“殿下此刻,只該屈身守分,以待天時。”
“而不是在此愁眉苦臉,魔障頓生。”
姚廣孝幾句話打散朱棣心中不敢躁動的念想。
“老和尚說的在理,我是該如此。”
朱棣收斂思緒,整頓心情,“這些日子,我稱病在府,好好冷靜一下,諸多事宜,還請老和尚多擔待。”
“殿下早該如此。”
姚廣孝松一口氣,“請殿下入內祈福。”
……
……
注:
1、邊關衛所及人聚處,各設醫生、醫士或醫官,俱由本院試遣。歲終,會察其功過而殿最之,以憑黜陟。(《明史》志·卷五十·職官三)
2、洪武中,遇姚廣孝于嵩山寺,謂之曰:“公,劉秉忠之儔也,幸自愛。”(《明史》列傳·卷一百八十七)
3、明年正月,涂節遂上變,告惟庸。御史中丞商暠時謫為中書省吏,亦以惟庸陰事告。帝大怒,下廷臣更訊,詞連寧、節。廷臣言:“節本預謀,見事不成,始上變告,不可不誅。”乃誅惟庸、寧并及節。(《明史》列傳·卷一百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