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破冰
- 年代:從魔都知青飯店開始
- 墨舞煙柳
- 2679字
- 2024-11-08 20:12:20
知青飯店,正是早餐高峰期。
店外老窖頭這攤擠滿了買蔥油餅、豆漿、油條、粢飯的顧客,沿街空地還被王福生安排人,擺上了小桌椅,也都坐滿了食客。
店里店外人擠人,熱鬧非凡,生意火爆。
“福生,你來了。”
李娜看到王福生,心中忽的雀躍,嬌俏的小臉泛起紅暈。
“怎么樣,我的店長大人。”
“去你的,總愛調侃我。”李娜粉拳輕捶在王福生的胸口。
王福生這才注意到這段時間,人氣走旺,李娜的氣色也變得不一樣了,隱隱有了上位者的氣場。
也是,現在店里大小事務都歸她管,實在處理不了的,或者遇到困擾才會咨詢王福生。
李娜對王福生也頗為感激,媒體報道總是把自己推出去,現在也成了名人。
身邊親友聽說王福生的情況后,個個調侃,催促她趕緊下手,拿下王福生這金龜婿!
連帶著,現在看到王福生,心里砰砰直跳。
“我聽說街道要安排人過來,”李娜跟王福生走到廚房角落,說起聽到的消息。
“這不奇怪,知青飯店是新豎立的典型更是個模版,接下來街道要解決知青就業,就會參照我們這家店,然后安排人進來學習。”
王福生說著,故作神秘道:“我們的大美女,你又要高升了。”
“去你的,”李娜再次嬌嗔地捶了下王福生,臉色更加緋紅,不知是被稱大美女,還是得知要高升而來的激動。
王福生一聽店里要安排人來學,就知道接下來許多知青飯店開張,人手培訓都會在這里進行。
王福生原以為媒體報道后會落實編制問題,到目前為止,街道依舊沒有提出解決編制問題,不知是什么原因。
王福生正胡思亂想著,街道領導帶著幾個人進來。
“這就是你們的店長,李娜同志。”
李娜不安地看了眼王福生,見他沒有異樣,這才微微點點頭。
“這是回城的知青,接下來他們跟著你們學包水餃和做饅頭包子。”
“那蔥油餅呢?”李娜隨口問到。
“學那干嘛,知青飯店就你們的水餃餛飩和饅頭包子生意最好。而且,報紙也打響了名號。他們就學這些!”“
王福生見狀,轉身出門,將原先預備一個月的添加劑,重新分裝。拿了差不多一個星期的用量,遞給李娜:“這個你自己掌握,不要給其他人。”
說完,出門乘坐公交車到張學英大姨家。
“你來的正好,肖姨她們都在郭琦紅那幫忙收拾呢。走,我們現在過去。”
大姨帶著王福生到郭琦紅的家。
王福生一看,心里暗嘆一聲,這位置太好了!
一樓的房子,過兩年特別值錢,非常搶手。回城知青太多沒法安排工作,加上經濟危機爆發,于是鼓勵大家干個體戶。一樓的位置可以打通成小門面,開個小餐館,服裝店、美容美發……
大家都想打通了做生意,于是掀起了一股賣房、換房熱潮。
肖姨知道王福生今天來,擔心郭琦紅收拾的不到位,早早就過來檢查了一遍,他們都把王福生當做愛心人士。
郭琦紅今天穿了一身洗的發白的衣服,她身材高挑,背有些弓,眼睛不敢直視王福生,總是低垂著。
來的路上,王福生和大姨說,大家剛認識,干脆包了餃子餛飩一起吃喝閑聊。
用前世的話來說,叫做:破冰。
一連幾天,王福生都到郭琦紅這里,大姨、肖姨她們也都抽空過來幫忙。
郭琦紅母親躺在床上,流著眼淚,直嘮叨:“好人啊,好人啊!”
由于她母親癱瘓在床,需要護理,尤其是個人衛生這方面。
王福生讓張耀武幫忙找了些船員帶來用的空氣清新劑。讓她每天房間噴一噴,窗戶盡可能開著通風。
畢竟在家里做吃的,如果環境不好,街坊鄰居縱然有心幫襯,也只能一兩次。長期這樣很快也就絕了后路。
郭琦紅倒也聽勸,王福生講的委婉,她聽的仔細,執行力也是杠杠的。
幾天功夫,環境肉眼可見的變好。
“這個男的是誰啊,每天都來,該不會是看上郭琦紅了吧。”
說這話的是隔壁棟樓的住戶,中年婦女,吊著三角眼,尖嘴猴腮,一臉的尖酸刻薄樣。
郭琦紅的鄰居聽了當場怒懟:“你個破嘴,嘴碎的半死,人家出于同情心過來拉扯一把,你胡說八道什么。”
郭琦紅不好意思的看向王福生,見他似乎沒聽見的樣子,在整理花盆。
他每次來都帶些日用品之類的小東西,他發現郭琦紅缺錢沒有添置,還有她和社會有些脫節,自閉,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生活常識都不怎么懂。
今天特地帶了一盆三角梅,紅彤彤的甚是喜人,給房間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美麗,令人心曠神怡。
……
“來嘍,水餃出爐,自己拿碗筷啊。”王福生從廚房里端了水餃出來,招呼在場的鄰居們試吃。
這也是王福生計劃中的一環,郭琦紅練習包水餃期間,不賣錢,只要上門來的街坊四鄰,都可以免費品嘗。
“真香,”
“好吃!”
“琦紅,你要是有這手藝,往后的日子真的不用愁。”
肖姨帶著一個年輕人進來,指著墻上的位置,“就這兒,掛在這里。”
“肖姨,你弄個鏡框過來干嘛?”
“這是《文匯報》副主編吃過福生做的餛飩,特地寫的文章,夸他的餛飩好吃呢。”
肖姨心想,郭琦紅剛開始包餃子餛飩,擔心眾口難調,特地把介紹王福生餛飩的報紙,做了個鏡框,懸掛起來。
“琦紅,以后你可是福生的徒弟了,有誰敢瞎比比,胡咧咧,你不用怕,拿這報紙砸他!”肖姨開玩笑說道。
鄰居們圍著看了一會報紙后,再看王福生的眼神頓時變得不一樣了。
原來還以為那個熱心腸的回城知青,做好事來了。
沒想到他的手藝竟然獲得魔都老克勒的盛贊,可見這餃子餛飩的味道不一般。
“琦紅,現在這餡料都是王師傅調的,我們擔心到時候你做的味道會不一樣。”
有鄰居提出新的看法。
王福生笑著應她,“味道這方面大家盡管放心,一來郭同志她家務繁雜,二來為了保證出品的質量統一。面皮和肉餡,全都是我弄好送過來,她只負責包。”
“哦,這樣也好。”
“是的,這樣可以減輕她的工作強度,以后呢,如果味道不好吃,大家盡管罵我;如果是餃子餛飩包的外形不夠漂亮,那么還請大家多多包容。畢竟,萬事開頭難,無論做什么都有個過程。”
“啪啪啪……”
肖姨聽了激動的拍起手來,大家都跟著鼓掌。
郭琦紅,眼眶紅紅的,淚珠兒在邊上滴溜溜的打轉,隨后,斷線的珍珠般落下。
大姨默默地將她摟進懷里,輕輕拍著后背撫慰她的情緒。
王福生通過大姨她們的口述知道郭琦紅的境況,感觸頗深,不由的多說了幾句:
“這些年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活的不容易,彼此多些包容,讓郭同志有個新的開始,去迎接美好的未來。所以,這幾天的餃子餛飩,大家盡管品嘗,等她上手了,我們才開始賣錢。”
“你這話說的很好,但也說的不對。”一位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說到:“你能來,這份愛心我們都看在眼里,也深受感動。但我們街坊鄰居也應該對琦紅有所支持和鼓勵。”
戴眼鏡的中年男子繼續說道,“琦紅現在包的餃子,越是不好看,我們越應該買,以此來鼓勵她,讓她有信心堅持下去。”
郭琦紅趴在大姨的肩膀上嗚咽著,屋內,她母親低聲啜泣,用手捶打自己僵硬的身子。
屋內的人無不感傷落淚,就連“硬漢”王福生也都悄悄拭去眼角的淚水。
“琦紅,不要哭了,我們都等著買你的餃子呢。”戴眼鏡的中年男子打趣到,“我趕著回家煮飯呢,要不然領導回來,我又得跪搓衣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