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記者要來采訪知青飯店
- 年代:從魔都知青飯店開始
- 墨舞煙柳
- 2029字
- 2024-11-03 14:36:52
凌晨,偌大的魔都還在沉睡。
印刷廠門口,印刷好的《文匯報》被裝上車,運送到郵政局。由他們派送到各個機關單位、售報亭。
一個回城的女知青,很早就起床,帶著簡單的飯盒,去街道組織的托運社當搬運工。
她們女知青和男知青一起,進行貨物裝卸、打包。運送。婦女半邊天,干的活和男人一樣毫無區別。
下鄉那些年,聽到一些知青說,大鵝戰后男人少,男人的崗位都由女人頂了上去,那些粗重的活,男人都得咬牙硬撐著。柔弱的女子,又怎么能承受的了。
她家境普通,為人樸實,一直接受聽話的教育,單位安排怎么做就怎么做,一絲不茍的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務。每天干的全是粗重的體力活,盡管辛苦勞累依舊咬著牙硬撐著。
路過街邊的早餐店,她聞著香味,加緊步伐向前走,不敢停留。
累死累活,辛辛苦苦干一個月才拿到20塊錢,一天也才0.6元錢,街邊的早餐根本就吃不起。
公交站附近售報亭已經開了,各種報紙整齊排列。平常貨場也有報紙,大家沒事也會拿了看一看。
今天她出來的早,公交車還得等好長一段時間。便在售報亭轉悠,忽然看見一行大字:《銳意進取的知青飯店》
嗯?
知青,這兩個字讓她忽然間有了些親切感,晃了晃手上的報紙,“多少錢?”
“5分錢。”
她小心翼翼的摸出口袋里的幾張零鈔,遞了一枚硬幣給對方。
站在候車的位置,看著上面的報道內容。
“這是一家由街道為解決回城知青就業而開辦的小飯店……知青當中大部分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但是,仍有些人趁機偷懶,逃避勞動……”
這說的不正是自己貨場的情況嗎,一些知青總是找各種辦法偷懶,躲在一旁抽煙,打牌、閑聊。
她們這些干活認真的人每天都得累的半死,剛到貨場那段時間,回到家連筷子都拿不穩,手在發抖。大家私下里也不是沒有怨言,可又能如何?
她繼續往下看,“知青王福生在街道的支持下,大膽推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這好啊!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短短的十二個字,說出了她們大部分人的心聲。
“試行后,一些怠工甚至不參與工作的知青,沒能拿到工資。而王福生他們這組知青,由于勤懇勞作,月營業額達到2000多塊錢,除了基本工資28元外,表現突出的還獲得30-50元不等的獎金。”
28+30,一個月不得58元,要是50元的獎金,78元,這都收入趕上領導的水平了。
她雙手捧著報紙,激動的微微顫抖。
要是她們貨場也施行這樣的制度,她們這些辛苦干活的人,不要說一個月拿六七十塊錢,哪怕三四十塊,也都行。
那樣,她也能偶爾在街邊飯店喝碗豆漿、吃根油條,也還能給奶奶買點藥,給小妹買根紅頭繩……
坐在公交車上,繼續一個字一個字的認真閱讀,報紙上寫的內容和她們心意相通。都是回城知青,個中甘苦滋味,無比熟悉。
她從未想過,有人敢這么大膽的提出: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這人得承受多大的風險啊,就像她們當初要從滇省回來,多少人義無反顧……
她的心里由衷地感到敬佩。
是啊,他們這些勇敢的人所爭取的光,最終也照亮到我們每個人的身上。
她眨著眼睛,淚水斷線的珍珠般滾落,掉在報紙上,濕了一片。
“你怎么哭了?”車上相熟的知青問道。
“我沒事,只是有些觸動……”說著遞上報紙。
那人接過,看被淚水浸濕了一大片的文章:銳意進取的知青飯店。
許久,對方從報紙里收回眼神,轉過頭,眼眶濕潤:“他說出了我們心中的想法,做了我們想做的事情!”
“是的,寫到我們心里去了!”
報紙在車廂里輪流傳遞,每個人都心潮澎湃,眼睛紅紅地看著車外,憋著勁不讓淚水滑落。
……
一個知青工作安置點,看完報紙的男青年沉默不已,良久翻出紙筆,奮筆疾書起來。
“尊敬的文匯報領導,你們好!
我是一名回城知青,看到知青飯店的新聞報道,深深打動了我,我們現在也面臨著和知青飯店一樣的問題。干活的人少,磨洋工的人多……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確實說出了我們大部分人的心聲。
《文匯報》全國發行,魔都及周邊城市是主要市場,在這一天至少幾十萬人看到這篇新聞。
這篇新聞報道說出大家壓在心底里的話,
大家壓抑太久了,這篇新聞報道,燃起大家心中似火的熱情,紛紛傳閱討論。
不知多少人提起筆給報社寫信,表達自己的看法,迫切希望“多勞多得”能形成新的社會風氣。
“啪!”
陳光宗青綠著臉,氣憤地拍著辦公桌,就在剛才他也看完了《文匯報》上關于知青飯店的新聞報道。
記者來采訪這事,他怎么不知道?
下面的人都干什么吃的,發生這么大的事情,自己竟然是最后一個知道。
拿起電話搖響,接通后拐彎抹角的打聽了一番這才放下心來。
就在剛才,他還以為這篇報道是張耀武因為自己擼了王福生,生自己的氣找媒體做個新聞報道。
當然,張耀武肯定沒那本事,他擔心的是張老板的默許以及背后的深意。
解開領口的扣子,拿了報紙用力扇風,就這片刻功夫,汗衫都已濕透。
昨天自己也是一時頭昏腦熱,干嘛那么激動,一下子就將王福生給擼了下去。
現在,該怎么收場?
魔都媒體多,如今《文匯報》打響第一槍,很快《新民晚報》、《解放軍日報》……那么多官媒,肯定都會跟著采訪報道。
哎,昨天干嘛沒克制住!
“領導,領導……”
辦公室主任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廣播電臺剛來電話說,記者要來采訪知青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