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授官

權,是個好東西。有的人一旦有了權,還希望獲得更大的權。

王珪就是這樣的人。

王珪本來并不壞。他以前生性耿直,待人客客氣氣的,尤其是對于培養提拔人才方面,總是多栽花、少栽剌。

但是,自從他僅次于宰相之位之后,他的心理發生了顯著變化。

何不趁機更進一步,就可以達到宰相位置,那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

有這個機會,不排除異已,不趁機上位,還等啥?

他想當宰相的欲望,是如此強烈。

有了這個私心之后,他的出發點,不是在大宋江山,而是在他自己。

然而,皇帝與皇后曾經明確指出,蘇軾與蘇轍是將來的宰相。而他呢,皇上沒有對他任何承諾,他心里一點底都沒有。

此時,他看見王仁憲站在皇帝身后,甚至在拿眼睛擠兌他,告訴他,這是排擠蘇軾的最好機會。此時不下手,何時下手?那等蘇軾在朝堂之上立住腳跟,就是他王珪聽命于蘇軾之時。

不行,一定不能心軟,一定要把蘇軾趕出去。

王安石是他的盟友,既然王安石已經在前面說了,他就要在后面再次跟進,加強力量。

“陛下,臣認為,王安石大人言之有理,”王珪說,“讓蘇軾在縣基層做起,或者先當一個小吏,也未嘗不可。”

王安石建議當縣主薄,王珪卻建議當更低的官,可見王珪是多么的居心不良。

接著王珪又補充道:“蘇軾的文采,那是沒有說的,可是他的干才,卻沒有讓我們見識。外派蘇軾從底層做起,對于大宋,對于他個人,不無好處。”

王珪的語氣很委婉,雖然沒有王安石那么強硬,但是卻一個顆軟釘子,穩穩當當插入到仁宗腦門,使仁宗聽了更加堅定將蘇軾外派的信心。

仁宗當然沒有覺察到王珪的私心,他沒有看透王珪,但聽王安石與王珪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此時,仁宗本來要從此重用軾的,可是他現在卻有點猶豫。

仁宗不想讓后世人覺得他是一個剛愎自用的昏君,他要讓后輩人覺得他是兼聽則明的明君。

仁宗確實也做到了這點。

難怪清朝乾隆當皇帝時,他說最佩服的皇帝,歷史上有唐太宗、宋仁宗與康熙大帝。

宋仁宗因善于納諫而成就了包拯,使包青天千古流芳。

當時,包拯為御史時,負責考核官吏。他覺得三司使張佐堯能力不行,要罷免他的官職。

可是,張佐堯是仁宗寵妃的伯父。

仁宗就把張佐堯外調到地方任職,包拯聽說后,極力阻止。

仁宗對包拯說:“就給張佐堯一個機會。”

這句話似乎是皇帝在給大臣求情。

誰知包拯并不領情,而是不依不撓,說:“一個沒有本事的官吏,無論到哪里都沒有本事。”

仁宗被包拯說得沒有退路,只得罷免了張佐堯的官職。

回到后宮,那個寵妃聽說后,在仁宗面前哭哭啼啼,說:“皇上是一國之主,這點事您都被大臣所左右,那天下豈不是亂套?”

仁宗聽后,不僅不生氣,而是笑哈哈地說:“我相信包拯的決策。”

現在,對于任命蘇軾職位問題上,大臣意見,二比二。仁宗不愿意自己武斷,他還想聽歐陽修與韓琦的意見。

歐陽修一直沒有說話,仁宗轉身問:“歐陽大人,你的意見如何?”

仁宗心想,歐陽修肯定會贊成蘇軾留在朝廷,只要副宰相歐陽修贊成,那么宰相韓琦就不會強烈反對,這樣贊成意見就是四比二。在這樣的形勢下,留用蘇軾在朝廷為官,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也成就了他的一樁心愿。

歐陽修猶豫不決。

其實,歐陽修一眼就看出仁宗皇帝是怎么樣想的。

雖然他不知道皇帝要培養蘇軾當宰相,但歐陽修也同意范鎮的意見。

然而,蘇軾現在是他的學生,歐陽修是要面子的人,他不想讓后人評價他有私心,正如曾鞏的名次也要排在后面一樣。

現在對于任命蘇軾,大臣們起的爭執,歐陽修覺得他要避嫌。

歐陽修原本不想表態,順其自然發展,但現在皇帝親自點名,要歐陽修拿明確意見,這下他不可能推辭。

他只有閃爍其詞,說:“蘇軾確實是難得的人才,皇上是什么意見,臣就是什么意見。”

這句話說了,等于白說。表面上是對皇帝的恭維,實際上又把皮球踢了回來。

這讓仁宗失望至極。

歐陽修也是想表達留用蘇軾到朝廷,但他沒有明說。他覺得皇上應該知道他的想法,而無須明確說得那么直白,因此他只說得模棱兩可。

接下來,歐陽修補充道:“像蘇軾這樣的人才,朝廷應該把他當成寶貝來培養。將來天下的文章,只知蘇軾的,而不知歐陽修的。”

最后這句話,似乎歐陽修在吃醋,使仁宗皇帝聽了如鯁在喉。

仁宗本來指望歐陽修,誰知歐陽修沒有明確表態,這樣的格局,仍然是二比二,沒有實質上的突破。

仁宗極其為難,他把希望寄托在韓琦身上,說:“韓相國,你是什么態度?”

這時,面對如此境況,韓琦的意見可以說是決定性的。

韓琦是老臣,對這樣的事,見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他不想兩面都得罪,來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韓琦咳嗽一聲,準備發言,在場的人莫不凝神細聽。

“依臣之言,雙方說的都有道理。那就讓蘇軾掛大理評事頭銜,但是不留在朝廷做事,外放到地方為官,叫他到外面磨煉一下,對他自己的發展有好處。將來他能夠成才,再調他到朝廷效力。”

王珪趕緊接話:“還是韓相國想得全面。臣以為,陜西省鳳翔縣離汴京城不遠,何不讓蘇軾就到那里去任小吏?”

王珪出其不意,先發制人,在皇帝與其他大臣還沒有來得及仔細思考的時候,他這么一提,就是想引導眾人同意他這個任職方案。

眾臣都看仁宗表態。

仁宗沉吟半晌,并沒有完全同意王珪的意見。

他還在心里想剛才韓琦的話。這個韓琦真是八面玲瓏,兩面都不得罪,都照顧了所有人的情緒:叫蘇軾領大理評理,名分上是在朝廷,照顧到了范鎮、司馬光的意見;叫蘇軾出去磨煉,照顧到了王安石、王珪的意見。

真是老滑頭。

仁宗心里默默地想。

仁宗對于韓琦的建議,雖然不滿意,但卻沒有任何絕對的理由反對,畢竟任命大臣職務,需要一定的程序,他不想一個人說了算。

試看仁宗最后如何表態決策,請看下章細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塔河县| 潢川县| 新宁县| 葵青区| 土默特左旗| 蕉岭县| 曲靖市| 衡东县| 全州县| 襄城县| 偏关县| 南川市| 讷河市| 伽师县| 嵩明县| 安庆市| 内乡县| 临西县| 赫章县| 宁化县| 壤塘县| 屏南县| 青岛市| 渑池县| 靖西县| 嫩江县| 麻栗坡县| 英吉沙县| 奈曼旗| 来凤县| 玉林市| 瑞丽市| 蒙山县| 黎川县| 桐柏县| 平泉县| 施秉县| 忻城县| 新建县|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