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夫妻關系是家庭的核心(2)

這是考驗一場戀愛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產生不耐煩的情緒,從而不愿意繼續給予戀人無條件的愛。要想超越這個艱難時期,最好的情形是,一方面,我們明白自己的很多不良情緒不是因為現在的戀人才產生的,而是過去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戀人繼續給予我們無條件的愛。

張莉和王江正是這樣做的。在那一場激烈的爭吵中,王江突然領悟到,張莉不是在查他的行蹤,也不是在生他的氣,而是在查她父親的行蹤,在生她媽媽的氣。并且,他將這個頓悟告訴給張莉后,張莉也立即就明白了這一點,并由此產生了改變的動力。同時,王江一如既往地給予張莉無條件的愛,而不是將這個發現當作攻擊張莉的武器。這些因素綜合到一起,張莉童年時的錯誤最后終于得到了修正。

不要將戀人當作愛的工具

“符合”不是“等于”,熱戀中的人必須要明白這一點。你對戀人有一種期待,戀人對你也有一種期待。很可能,你既符合她的期待,她也符合你的期待。但是,這種相互的符合只是一種運氣,你們彼此并不真正懂得對方的期待。戀人不管多像你的理想父母,那也只是你的投射、你的看法,來自于你童年的期待。但實際上,你的戀人有另外一種生命體驗,他是另外一個人。如果你只覺得戀人是你的理想父母,那就等于你只是將戀人當作了一個愛的工具或對象,而沒有將戀人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來理解、來尊重.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為愛情的墳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們過去家庭模式的復制。戀愛過程沒有完成前,我們彼此將對方當作自己理想中的父母,我們也彼此努力去扮演對方理想父母的形象。但結婚儀式完成后,理想父母回歸到了現實,我們不再扮演彼此理想父母的形象,不愿意再給予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我們總是在循環,但只要你去努力,就有機會打破這個循環。前面提到的岳東,如果他停止對父母的抱怨,開始努力,不只是索取,也去給予,那么阿靜不會離開他,就算離開,他也會找到他生命中的其他拯救者。其實,即便在這種情況下,阿靜已是他很重要的拯救者。如果沒有阿靜,岳東可能早已經產生了其他更嚴重的問題,譬如精神分裂癥、自殺,等等。

戀愛:與家的最后一步分離

少數時候,一場戀愛會自動拯救一個人,這是愛情為什么被奉為偉大的深層原因。但是,如果特別想得救,我們就必須自己去努力。

榮偉玲說:“好的父母是天賜的運氣,可以讓我們有一個好的心理基礎。但是,生命之所以有價值,就在于我們能作選擇。而戀愛,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機會。如果我們不把自己全交給潛意識去指揮,努力去救自己救戀人,那么我們每一次戀愛都可以成為一個好的治療機會?!?

要想達到這一點,除了要學習無條件的愛,也要學習分離。戀愛是與家庭分離的最后一步。并且,因為是對親子關系的深刻復制,所以,戀愛關系也尤其難以“分離”,戀人分手帶來的痛不亞于童年時父母與我們的分離。

分手一開始注定是痛苦的,因為我們有很多分離的痛苦記憶。小時候,媽媽或爸爸經常會狠心離開我們,部分是合理的,如工作、學習;部分是不合理的,如父母離婚,或他們根本就不愛我們,等等。不管合理還是不合理,我們都會受傷,因為嬰兒期的我們一開始不會懂得這些。

戀愛的分離一樣具備殺傷力。雖然我們現在懂得了合理與不合理但是,因為戀愛首先是對親子關系的復制,我們在情感上和童年一樣不想理會合理與不合理,我們只看到了一點:“他不要我了,像爸爸一樣”或者“她不要我了,像媽媽一樣”。

關系是不可預測的

童年,我們渴望穩定,渴望父母時時刻刻都守在自己身邊?,F在,我們一樣渴望穩定,渴望戀人時時刻刻守在自己身邊。但是,如果爸爸媽媽不與我們分離,那么,我們就不能成長。如果戀人不與我們分離,我們也一樣不能繼續成長。兩人總是黏在一起,這并不是生命的自然狀態和健康狀態。

建立一個好的關系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你永遠無法完全左右另一個人。

既然親密關系如此難建立,一些人,尤其是男性,干脆就放棄親密關系,只沉浸在某個特殊領域里,并最終成為這個領域的泰斗,譬如牛頓、康德和梵高等人。

康德仿佛很享受他的孤獨,但對梵高來說,孤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一生都渴望擁有一個親密的異性關系,只是一直都沒有學會怎樣去建立。“建立關系很難,因為另一個人不可控制;發展理論很容易,因為這完全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你知道,只要付出了,就會有結果。你對未來可以預測,但關系卻是不可預測的。”榮偉玲說。

再親密的人也是另外一個人

“生命是一個過程,戀愛也尤其是一個過程。”榮偉玲說,“如果只將戀愛視為一個結果,我就是要占有我的愛人,那么一定會遭遇挫傷?!?

更重要的是,戀愛不僅是一種治療,也是一種嘗試。我們在嘗試尋找符合自己理想父母形象的對象,我們也在嘗試是否與戀人真的合適。不分青紅皂白地非要黏在一起,只會增加生命的痛苦,只會讓我們不斷重復童年的錯誤。對于很多人來說,過去的生命中充滿錯誤,而戀愛是一個修正的機會。以前有一個不愛自己的爸爸,那么,好的,我一定要找到一個和爸爸類似的男人,讓他愛上我;以前有一個愛自己的媽媽,那么,好的,我一定要找一個和媽媽類似的女人,她會好好愛我……我們心里都埋藏著一個夢想:重復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不幸。但問題是,無論我們選中的是怎樣一個理想父母,那只是我們的投射?;蛟S,對方真的非常符合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形象。但是,對方有過完全不同的生活經歷,他也有一套屬于他自己的理想父母形象,而你卻未必符合。

即便一開始以為彼此符合,我們也必定會發現,對方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人,而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人。

這是生命中最大的教訓之一,它告訴我們:你再親密的人也是另外一個人,是和我們一樣重要、一樣獨立的人。如果學到這一點,我們就會真正明白,整個世界都是由和自己一模一樣的獨立的人組成的,每個人都同等重要。

緣分 = 娶回“媽媽”,嫁給“爸爸”?

林黛玉初進榮國府,賈寶玉便說:“這個妹妹我見過。

眾人笑他的癡語,賈寶玉就又接了一句:“林妹妹的神情,我好像熟悉得很。

這是典型的一見鐘情,也是戀愛中人最喜歡說的緣分。

一見鐘情是什么?緣分是什么?“前世的孽緣”“幾輩子修來的福分”……這是我們用來解釋“緣分”的常用說法。

對于緣分,心理學也有獨特的解釋:緣分的確是在過去修下的,但過去不是前世,而是我們的童年,主要是在與父母的關系中修下的。

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在五歲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不止人格,我們的情感基礎也常是童年形成的。如果爸爸媽媽給了我們足夠的愛與安全感,我們就會在潛意識中將爸爸媽媽當作愛情的原型,并按照這個原型去尋找戀人;如果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很少,我們一樣也容易按照這個原型去尋找戀人,只是情形更加復雜。然而,戀人和父母的原型是不同的,這就引出了許多幻滅的愛情。案例(一):阿蓮愛上“好爸爸”

阿蓮決定與劉凱結婚的時候,她身邊的朋友們非常吃驚。

阿蓮性格外向,漂亮迷人,追她的男人至少有一個排,有高干子弟,年輕有為的IT公司副總……每個男人看上去都比劉凱的條件要好。阿蓮在戀愛中的手腕也堪稱高明,她將追求者們玩得團團轉,自己卻很少動情。

劉凱則看上去木訥老實,工作努力,在公司里是好員工;待人誠懇,在朋友們眼里是個好人。只是,劉凱屬于不解風情的那種男人,也少一點生活情趣,和阿蓮談戀愛的過程中,幾乎從不獻花,也很少甜言蜜語,很少表達情感。

當時31歲的劉凱自己也不明白,阿蓮為什么喜歡他。他雖然名校畢業,收入也不菲,但以前從來沒有吸引過漂亮女孩。所以,當阿蓮主動追求他時,他一開始都不敢相信,還以為狡黠的阿蓮是在開他這個老實人的玩笑呢。

當時26歲的阿蓮也是名校畢業,她喜歡他的踏實、他的木訥。在和別的男人談戀愛時,她很在乎對方浪不浪漫,有沒有生活情趣。但很奇怪,對劉凱,她從不提這些要求,她覺得兩個人單單在一起就已經很讓她滿足了。

他們認識了半年后就結婚了,在婚禮上,阿蓮動情地說,她對劉凱是一見鐘情。

但阿蓮的一些追求者在婚禮上發現了這個緣分的一絲端倪:劉凱和阿蓮的爸爸特別像。不僅長相,還有動作和性格,看上去非常合拍。

在劉凱面前,她變回了小女孩

顯然,阿蓮在潛意識中將劉凱當成了爸爸。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

男孩子有戀母情結,女孩子則有戀父情結。如果爸爸非常愛自己,女孩的童年過得非常幸福,那么,等長大后,她就會希望找一個和爸爸比較像的男人,重復她童年時的快樂。我們常說,在戀愛中,男人女人都變成了小孩子。怎樣最容易變成小孩子呢?

對阿蓮來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新爸爸”,在他面前,她輕易回到了孩童狀態。許多追求者條件更好,更浪漫,但在他們面前,阿蓮不容易變回小孩子。只有在劉凱面前,她會自然地變回小孩子,重溫童年。她的童年是幸福的,所以和劉凱在一起,她的幸福感覺也很容易被喚起。

案例(二):岳東迷上“壞媽媽”

如果說,阿蓮是找了一個“好爸爸”,那么,前面案例中提到的岳東就是找到了一個“壞媽媽”。

幾年前岳東在他所在的美資公司的一次宴會上,和來自澳大利亞的同事芭芭拉一見鐘情,認識一星期后兩人就決定結婚。此時,岳東34歲,而芭芭拉36歲。

岳東的朋友和同事們都對這次閃電婚姻驚訝不已。岳東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高大帥氣又不負責任的他不知有多少風流韻事了,公司高層一直對他“兔子常吃窩邊草”的行為不滿,但因為他的工作能力實在出色,所以一直沒有拿他開刀,但也因此很少提拔他。金發碧眼的芭芭拉年輕時很漂亮,但現在36歲的她已頗顯老相。并且,盡管已工作十幾年,她現在仍只是公司一名普通職員,還有過三次失敗的婚姻。

過去,岳東對女性出了名的挑剔。但這一次,他說“百分百地滿意”,因為他“百分百地愛她”,而真正的愛情里,沒有挑剔。

他們的確非常“合適”。在結婚前的一個月里,他們白天經常吵架,但一到了晚上又立即和好。岳東對朋友們形容說“一天不吵架,渾身都沒力氣”,芭芭拉也是如此。但“君子動口不動手”,兩人無論吵得多么激烈,也從不動手。

然而,結婚以后,形勢急劇惡化。岳東后來說,他們兩人都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狀態”。譬如,芭芭拉要求換一個沙發套,岳東答應了但沒有按時換,芭芭拉就會“連說至少一百遍,‘你換不換,你什么時候換,快點去換,你不換就是不愛我……’”

岳東也迅速從“百分百地滿意”變成了“近乎百分百地不滿意”,他挑剔芭芭拉的一切,嘲笑她的發型、服飾、舉止等,最讓芭芭拉憤怒的是,他經常會說“你這個老女人”。她最在乎年齡,每次岳東一說到這個話題,她就會立即失控。岳東知道這一點,但控制不住自己,芭芭拉的年齡成了他最愛說的話題,有時會當著同事的面譏諷她。終于,結婚后的第五天,沖突全面升級,芭芭拉打了岳東一耳光,而岳東則按著她的頭向墻上撞。芭芭拉跑出去報了警,并在警察的“保護”下乘夜取了她的所有東西。第二天,她飛回了澳大利亞。這場涉外婚姻就此“游戲結束”。

岳東恨媽媽,芭芭拉恨爸爸

他們是怎么回事?為什么婚前百分百地滿意,在婚后變成了百分百地挑剔?因為,他們都是在重復過去的模式。岳東潛意識中將芭芭拉當作了媽媽,而芭芭拉將岳東視為了爸爸。但是,岳東與媽媽、芭芭拉與爸爸的關系都是一場災難。他們這場短暫的婚姻不過是在重復童年的災難。

岳東6歲時,爸爸遭遇車禍去世。此后,他一直與媽媽相依為命。但在他14歲之前,媽媽一直想找一個丈夫,但沒找到滿意的。其間,她經常晚上去談戀愛,整晚不回來,讓岳東一個人過夜。而且有時一出去就是幾天,將岳東托付給鄰居照顧。岳東16歲的時候,媽媽也遭遇車禍死去。

恨媽媽,所以恨所有女性

岳東常對朋友們說,他能長成現在這個樣子實在是個奇跡,只是這個成長過程實在太痛苦,如果讓他重新選擇,他寧愿去死也不想再重復一遍。

誰導致了這些痛苦,岳東認為,是媽媽。他恨媽媽,認為媽媽經?!氨撑选彼?。對于媽媽的死,他甚至沒有一點同情,他認為如果媽媽不是去會男友,就不會出車禍。

并且,岳東將對媽媽的恨慢慢地蔓延到了所有女性身上。他之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戀愛中,折磨并背叛對方,只不過是他潛意識中對媽媽的報復而已。

但是恨源自愛。當碰見芭芭拉后,因為芭芭拉像極了他媽媽,他一下子愛上了芭芭拉。和他媽媽一樣,芭芭拉極其情緒化,容易發怒,但高興起來又非常有感染力,盡管芭芭拉習慣說英文,但她和岳東的媽媽一樣,說起話來像機關槍一樣,語速極快。

為什么岳東會挑剔所有女性,卻唯獨一開始“百分百滿意”芭芭拉呢?這是因為,岳東的愛埋在心底,一般的女性難以喚起。只有碰見像媽媽的女性,他這種埋在心底的愛才會被喚起。只是,他的愛是孩子對媽媽的期望,是要求遠多于給予的愛,媽媽沒有給他的,他希望從芭芭拉的身上獲得。更可怕的是,他心底里同時埋藏著對媽媽強烈的恨,結婚是一個儀式,讓他百分百地將芭芭拉認同為媽媽,此后,他將對媽媽的恨宣泄到了芭芭拉的身上。

恨爸爸,所以恨所有男人

芭芭拉也一樣,她和爸爸的關系也是一場災難。她爸爸的童年和岳東有些類似,他對女性也有著強烈的恨。他恨媽媽,恨妻子,等芭芭拉出生后,他將這種恨也轉移到她身上。媽媽或妻子的力量和他基本勢均力敵,但幼小的芭芭拉不一樣,他可以對她為所欲為,而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代價。

她恨爸爸,但為什么會對岳東一見鐘情呢?因為幼小的她其實渴望贏得爸爸的愛,她相信爸爸不愛她是一個錯誤。長大后,這種渴望成為一個潛意識,促使她愛上和爸爸相似的人,并努力去贏得他的愛,以此證明,她能夠糾正童年的“這個錯誤”。

同樣,岳東也是如此,他在潛意識中也希望找到這樣一個機會去糾正童年的錯誤。

但同時,他們也渴望找到這樣一個人,去恨他(她),去折磨他(她),這就等于是報復“壞爸爸”或“壞媽媽”。童年的時候,幼小的他們是沒有力量去報復的,但現在他們有了這個力量。此外,在缺少愛的環境下長大,岳東和芭芭拉都沒有學會愛的能力,單靠他們自己是沒有能力去糾正童年的錯誤的。

阿蓮和“好爸爸”離了婚。所謂的緣分,在心理學看來,可以歸納為一個等式:緣分=戀上“爸爸”或愛上“媽媽”。阿蓮和岳東的故事驗證了這一點。

岳東和芭芭拉的愛情是一場災難,阿蓮和劉凱又如何呢?也是一場災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县| 广平县| 锦屏县| 乐安县| 射洪县| 赣榆县| 逊克县| 枝江市| 三台县| 昌图县| 金塔县| 吉木萨尔县| 八宿县| 绥中县| 遂平县| 广宁县| 八宿县| 湟源县| 清水县| 宜丰县| 怀化市| 惠东县| 鄂托克旗| 农安县| 阳春市| 平潭县| 东兰县| 温宿县| 金门县| 读书| 奉节县| 图木舒克市| 沿河| 南丰县| 庐江县| 云霄县| 湘乡市| 鄢陵县| 广南县| 花垣县|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