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新時代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對策研究作者名: 柳海民本章字數: 2763字更新時間: 2024-10-14 16:08:10
(二)教育實踐提質
1.構建提高質量的頂層設計
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今天的發展,也是明天的發展,是我們這一輩人的教育,也是下一輩人的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們必須認準形勢、精心謀劃、科學合理地構建具有針對性、系統性、時代性的頂層設計。國家相繼下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提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建立教師培養質量保障制度、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等。三個文件既注重針對性,又體現系統性,對教育改革發展做出重大部署,標志著我國教育邁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新階段。2019年7月29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以國務院名義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吹響了貫徹落實三個重要文件、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沖鋒號。同年11月底,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三個配套政策文件。這是我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重要政策進展,為推動我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進程、構建高質量發展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政策遵循。2020年10月,教育部召開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暨教學工作會議,總結近年來各地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和教學工作經驗,分析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部署下一步深化綜合改革、加強教學工作,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2021年1月7日至8日,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教育改革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宏觀政策環境已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著新形勢、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標、新要求。教育系統要在認識上找差距,在工作上找短板,在措施上找弱項,在落實上找問題,在安全上找盲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抓好工作落實。《建議》要求,要健全教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治理制度。圍繞“五大理念”,積極構建教育“三大變革”的體制機制,既要有戰略定力也要有緊迫感。及時做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的制度安排,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加快形成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標準體系、指標體系、績效評價與政績考核體系,統籌兼顧做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各項頂層設計。一系列重大相關政策部署表明,構建提高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正在不斷針對化、系統化、全面化。未來,還要不斷加強研究,協調聯動,繼續做好做實提高質量的頂層設計。
2.創建教育增能的質量文化
所謂文化,即人類社會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在廣泛意義上而言,教育就是一種典型的文化形式,因為,教育本身置身既定文化之中,又承擔著創造文化的使命,教育的功能就在于“以文化人”。因此,從文化與教育的關系而言,文化是最根本的教育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因此,我們要大力發揮文化在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培植高質量文化,大力推進全國教育高質量發展文化建設,堅持“文化引領,實踐導向;文化創造,實踐反哺”的教育高質量發展路線。其具體可行路線為:其一,質量育人,標準先行。在很大程度上而言,高質量是一種理念,既是理念,便不好把握,如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么教育高質量實踐就有可能陷入混亂的危險,因此,我們必須以高質量文化為指導,構建起具有實踐指導力的質量標準,如此一來,教育實踐便有據可依。在此基礎上,要不斷測評、改進、完善教育高質量評價維度、標準及其體系,建立以教學質量報告、教學評價、專業評價、課程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為主體的全鏈條多維度高質量教育評價與保障體系。其二,持續推進高質量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和合格評估。有了標準,有了實踐,接下來的問題是,標準與實踐是否符合要求呢?因此,建立及時、科學、全面的審核與評估機制就顯得十分重要,它要求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審核、認知、評估標準與體系,其次要把評估、認證等結果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和本校政策制定、資源配置、改進教學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決策參考,提升其權威性與公信力。其三,要構建教育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高質量文化,把其作為推動學校不斷前行、不斷超越的內生動力,將質量意識、質量標準、質量評價、質量管理等落實到教育教學各環節,并內化為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任何的質量文化只有內化于學校管理者及師生的生命自覺,方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四,全面落實文化導向、學生中心、持續改進的先進工作理念,加快形成以學校為主體、教育部門為主導的行業部門、學術組織和社會機構共同參與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質量文化保障制度體系,以制度文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3.學校因校實際的特色努力
考察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各個環節,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學校,其關鍵還在于學校。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打通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關鍵的一公里”。立足未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學??梢杂腥缦乱恍﹥热?。自覺學習、傳達、創建教育高質量發展文化,以國家教育戰略、政策規劃部署為指導,立足學校發展實際,明確發展思路,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科學制訂發展規劃,特別要注重發展連續性,全面落實科學評估,不可朝令夕改。深化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構建全方位高質量育人機制;打造教育強校、文化強校、人才強校、體育強校、健康校園,形成一體化高質量育人體制。要有國家眼光,自覺創建深化東西互補、南北對話聯動機制,發揮優質學校示范輻射作用,完善強弱幫扶、對口支援等辦學機制,促進學校發展全面提質增效。設立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定期開展主題式教學研討,緊跟科研前沿,保持與時代互動,以研促教,以研帶學。注重培育、遴選和推廣優秀教學經驗、模式和案例。加快數字校園建設,積極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教學,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完善監管機制。學校要健全教學管理規程,統籌制訂教學計劃,優化教學環節。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注重基礎創新與原始創新,強化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教育學素養,增強教育研究能力,提升教育實踐自信,打造高質量教師隊伍。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保護學生好奇心和想象力,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力和行動力。重視差異化教學與個別性指導相結合。探索以學科為基的綜合性課程教學,強化跨學科、融學科思路,開展研究型、項目式學習,優化學科布局,強化課程思政。堅持健康第一、體育強校,實施學校體育固本行動,嚴格執行學生體質健康合格標準,普及醫療衛生知識,建立健全應對重大衛生事件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