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乖孫太逆天?洪武大帝也犯難
- 大明:老朱窮養我?我直接造反
- 楚國第一人
- 2180字
- 2024-09-25 16:26:38
第六章乖孫太逆天?洪武大帝也犯難
朱元璋更加看好朱英的未來。
甚至,有那么一瞬間,對朱英的喜歡稍微超過對太子朱標,形成了所謂的隔代親。
這種灼熱的目光也讓朱英感受到了。
不過,朱英并沒有多想,完全只當爺爺對他的疼愛而已,發誓一定更加加倍努力,嘴上卻是毫無懷疑眼前的爺爺身份不一般。
爺孫倆再又聊了幾句,朱元璋這才問起另外一件大事。
“英兒,爺爺我不懂什么儒家大道理,但是,作為多吃幾十年干飯之人,還是明白大丈夫當有大志向,不可眷戀故土。”
“所以,你且給爺爺說說看,你這以后打算做什么,有什么遠大志向?”
“是做官?是經商?是教書?是種地?”
朱元璋問起這話的時候,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苦難。
當年的他,家里太窮,為了吃飽穿暖,不得不給地主打工,忍受著最底層窮苦百姓的痛苦。
何曾想過如今的帝王富貴?
那時候,朱元璋最大的想法就是吃一頓飽飯,穿一身暖衣。
因此,提及“志向”二字,他心里對朱英的考慮無非三個方面。
其一,假如十一年之后,朱英行了弱冠之禮,卻還是沒有康復,那就沒法真正做帝國接班人。
充其量也就是安樂王侯罷了。
自然也就談不上大志。
其二,假如十一年之后,朱英行了弱冠之禮,身體也恢復正常,那就有兩個可能性。
一個就是才能出眾,堪當大任,完全可以用皇長孫的身份成為大明王朝下下一代的帝王。
另一個則是如果他后續表現比較平庸的話,說不定,不好鎮懾群臣,最好還是當個藩王為好。
“真不知道英兒這么弱小的身體,到底擁有什么程度的志向,太大了不好,太小了浪費,真擔心影響他的生命安全啊。”
就在朱元璋心頭如此一想的時候,卻聽朱英那邊略微思索之后,給出一個讓朱元璋既意料之中卻又情理之外的答案。
“爺爺,孫兒不是好高騖遠之人,如今年紀尚小,不敢奢談什么遠大志向,所以做官,經商,技術,種地,都不太適合我。”
“哦?那你是打算……”
“孫兒打算先考科舉,拿下童生之后,再拿下秀才,然后擇機拿下舉人,至于更后面的……可不敢隨便高攀,還得步步踏實,穩健發展才行。”
朱英的情商不是一般的高,這話已經說得朱元璋老懷欣慰,卻還是沒有停止,而是繼續說了下去。
“孫兒這輩子沒有太大的想法,無非是通過讀書這條路有點出息,能夠出人頭地,改善家里的生活,讓您和奶奶吃飽飯,穿暖衣,不再天天去地主家打長工,挨罵受累就行。”
“您是不知道,有的地主心太黑,不但收租很高,而且毫無良心,對長工還不如對豬狗牛羊好呢。”
“孫兒雖然不是親眼所見,但也聽說您和奶奶每天多么辛苦,好不容易維持家里生計,如今孫兒上學,雖然吃的有大善人供應,但學費書本費還有后續科考費用,可是不低,以后如果有機會,一定好好孝順您和奶奶!”
說出這話的時候,朱英可不只是為了說點好聽的話,哄哄朱元璋和馬秀英,而是真的為他們感到心酸。
俗話說的好,貧賤夫妻百事哀,但其實,貧賤家庭之下,何止夫妻哀?
父母和子女很悲哀。
爺爺奶奶和孫兒孫女更是悲哀。
不說前世的現代社會,處處都要錢,即便這個古代王朝,也是一分錢難倒一個好漢,也因此,朱英的想法很實際。
掙錢。
掙錢。
還是掙錢!
他固然不打算做貪官污吏,但是,該賺的錢卻是一分不少。
不怕外人說他市儈。
反正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就行!
“好啊好,英兒真的長大不少,居然還知道體諒爺爺奶奶的難處,不過爺爺奶奶那個長工其實也沒有太那個……咳咳,總之爺爺的意思就是,你果然是個好孩子,很務實嘛。”
看到朱英比自己預計的更加務實,更加有見地,朱元璋老懷欣慰,嘴上則是差點說飄了。
幸好,他反應很快,將話題又給扯了回來。
除了夸贊朱英幾句之外,也對他具體的計劃有所關心。
“英兒,你可知道這科舉并不容易啊,不說狀元榜眼探花,就說能夠考取進士之前,那舉人,那秀才,甚至那童生,都不簡單。”
“你如今剛剛上學第一天,真有如此信心?”
“可別太自負過頭啊!”
朱元璋這話本來是擔心朱英自信過頭,稍微提醒一二,卻不想,提及這件事,朱英還真的有些忐忑不安。
他前世學歷不算很高,也就是普通本科的尖子生,跟本校學生比當然有優勢,但和那些985或者211的學生比,難免差不少。
所以這時候的朱英不自覺流露出幾分憂慮。
“爺爺您說的很對,驕兵必敗,孫兒我還真就是有點擔心呢,秀才和秀才之前的問題應該不大,但秀才之后的舉人,還有進士那些……”
“哦?英兒你看起來信心不足,這是為何?”
“爺爺聽說,就連老先生都夸你是個神童,難道,這神童都考不上舉人不成?”
朱元璋微微一愣,心里總覺得眼前的朱英有時候考慮也太多了吧,他這么強大的天賦,連宋濂都給折服,只是考個普通進士,舉人,難道也有問題?
這邊的朱英卻是不這么想。
在他心中,封建社會的科考錄取人數更少,難度自然更低,再加上其他原因,當著自家爺爺的面,也就忍不住都說出。
“爺爺啊,老先生那是謬贊您的孫兒我了,我哪里算什么神童,充其量也就是有一點點智慧。”
“孫兒我說科考不容易,信心不大,一則我年紀太小不知道后面學習如何,二則也是由于我們大明王朝科舉取士,看似和唐宋差不多,但卻偏離核心,多用八股文。”
“那八股文不但艱難晦澀,連許多大儒都搞不懂,而且,還會抑制人的思想,縱然學會,也是做不出做什么真正好成績。”
“這樣的人當官了也是昏官,庸官。”
“要是做了帝王將相那就更加禍國殃民!”
朱英只是有感而發,可這話聽在朱元璋耳中,卻是發人深省。
一下子就讓朱元璋震動。
想不到自己的皇長孫不只是神童,而且逆天到連他故意使用八股文洗腦天下文人的想法和目的,都給猜出,簡直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