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八股思辨,洪武大帝震動!
- 大明:老朱窮養我?我直接造反
- 楚國第一人
- 2113字
- 2024-09-25 16:27:02
第七章八股思辨,洪武大帝震動!
“朕的好孫兒,果然不簡單啊,年僅九歲,卻是看問題明事理比某些十七歲,二十七歲,三十七歲的大臣,更加透徹,甚至讓朕都有幾分驚訝!”
看著隨便聊天就能說出這等深刻道理的朱英,此時的朱元璋,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回家之前,宋濂夸贊朱英是神童,他還只當一半真話一半拍馬屁呢。
因而這才故意拿出時間,親自和朱英交流。
就是為了看看他到底多少天賦多少聰明。
可結果卻讓他這樣的洪武大帝都吃驚!
朱英何止是神童,何止是天賦異稟,簡直就是少年老成,不弱于當年年輕時候的他。
不說別的。
就說對八股取士的理解這方面,整個大明王朝除了朱元璋本人,劉伯溫,李善長這兩位頂級文臣之外,幾乎很難再找到第四個絕頂聰明之人,能夠百分百明悟這件事。
絕大多數人要么認為這是他朱元璋洗腦文人的手段,只是為了朱明江山,沒有更多深意,要么就是假惺惺逢迎他的喜好,實際上沒有幾人真正喜歡這個制度,都是為了權力富貴而妥協罷了。
這里面,自然也是包括明初三大家之一的宋濂。
宋濂或許教書育人方面很厲害,還會制定禮儀,撰寫圣旨,這三個方面都是頂級的存在。
但涉及到帝王心術,皇權統御,乃至于他朱元璋參考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和唐太宗“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融合而成的八股取士制。
強如宋濂也是難以完全理解。
也因此,這么多年以來,朱元璋抓緊皇權,統攝群臣,一言九鼎,獨斷專行的背后,多少也有幾分英雄寂寞的感覺。
至于唯二可以猜測他心思的劉伯溫和李善長?
兩人或許盡數知道,丹限于君臣身份,不能盡興討論到底。
前者聰明絕世,堪比諸葛武侯。
但有時候也會比較清高。
不見得可以說出讓朱元璋滿意的分析結論。
而后者則是城府深沉,堪比荀彧。
即便大多數時候都會順著朱元璋的意思說下去,但是,遇到這種關系到國本的根本制度,強如李善長也不敢得罪他,因而假話多過真話。
這就讓朱元璋更加渴望一個身份上親近,信任上百分,見解上創新,膽量上無畏的人。
可以讓他換個角度思考。
也可以讓他毫不顧忌地交流。
無奈!
自朱元璋懂事以來,還沒有真正遇到這么一個人。
萬幸!
就在朱元璋幾乎以為這輩子到死都遇不到這種特殊知己的時候,老天爺天可憐見,讓皇長孫朱英成為這個人。
于是。
這一瞬間,朱元璋不但沒有半點生氣,或者多疑朱英是不是有二心,反而哈哈一笑,罕見地拿出堪比唐太宗李世民那種包容勸諫之心。
真就和不足十歲的朱英深入討論。
“英兒,這話可不敢胡說!”
“你是讀書人,你自然比爺爺懂得更多,但爺爺時常也聽那些教書老先生說過,當今皇上英明神武,雄霸天下,之所以用八股取士,自然有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說小了,這是為了統一天下文人的思想,不讓他們跑偏了,給國家帶來災害,說大了,也是利國利民之舉嘛?!?
為了從朱英嘴里掏出這孩子的真話,朱元璋第一次借用外人的嘴,稍稍自夸的同時,也是留心看看朱英到底還有什么反駁的論據。
反正,在他看來,歷朝歷代內亂無非是武將的待遇不夠好,文臣的思想太發散。
前者方面,他這些年逐步提高武將的待遇,并且誅殺一部分潛在亂黨,基本上沒人敢于再唱反調。
后者方面,自從他于洪武三年推行八股取士以來,極少數不服之人被狠狠鎮壓,多數人還是非常聽話的。
實在看不出有什么弊端。
“爺爺,您這平時打聽的消息可是真夠雜的啊?”
一聽朱元璋居然還知道八股取士的事,朱英眼前一亮,卻是沒有多心其他,只當自家這個爺爺為了促進他的功課,所以聽不懂也要裝懂。
這就好比前世那些學歷不高的父母,為了雞娃,不得不一邊上班,一邊學習,然后輔導孩子。
真叫一個良苦用心。
不過,朱英對八股取士的了解可比他這個爺爺強得太多,強的原因當然還是作為穿越者的數百年經驗。
他沒有誤會朱元璋為什么這么想,而是越聊越來勁,干脆一口氣說出他學過的,分析過的,寫過論文的,有關八股取士的壞處。
“爺爺您說的那兩個方面啊,的確都是真的存在,說明當今皇上非常圣明,一手鎮壓武將,不再出現五代十國那種亂世,一手管控文臣,不再出現北宋南宋那種亂政?!?
“這算是八股取士的積極方面,但同時,它的負面效果也是極大。”
“遠的不說,就說當今皇上吧,過于注重四書五經和格式正確,卻不會想到,萬一歷代文人都只讀死書,不學實際,這以后怎么辦?”
說起自己老本行,朱英真就是滿臉自信,信手拈來。
越說越深入。
越說也是越讓朱元璋都再錯愕之后不得不沉思!
“遠的不說,就說這種地吧。”
“自古以來,四海百姓都將官員當做父母官看待,當年跟著當今皇上打天下的臣子們,或許還知道糧食怎么種的,因而指導百姓種地,平定物價糧價,還算比較靠譜,不至于太偏離?!?
“可是,如果過了數十年,百年之后呢?”
“想當年,西晉不過剛剛過去43年而已,晉惠帝司馬衷這個二代皇帝居然說出‘何不食肉糜’的蠢話。”
“而今我大明建立二十多年,看似國泰民安,實則危機四伏,如果真的這么快就讓文人變得廢人,這以后哪還有劉伯溫,李善長等頂級文臣?哪怕次一級的恐怕都不多!”
轟隆!
隨著朱英越說越深刻,哪怕一開始只是隨便聊聊的朱元璋,這一刻,居然也被真的打動了。
這話放在別人嘴里算是謀逆或者大不敬。
可是!
今晚上,聽在朱元璋這位洪武大帝耳中,卻是沒有讓他反感,反而讓他真的陷入沉思。
國無神將,尚可培養精兵替代。
但如果國無良臣,這大明,怕不是第二個西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