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嫉妒與社會
- (德)赫爾穆特·舍克
- 773字
- 2024-09-26 15:47:26
行動,就好像嫉妒不存在
預示一下本書的一個主要論點:在一個特定的社會中,無論是私人(Privatleute),還是政治權力的持有者,如果都能表現得好像沒有嫉妒這種東西,那么經濟增長和總體創新的數量就會更高。最能充分、不受限制地發揮人類創造力(經濟、科學、藝術等方面)的社會氛圍,是一個在正式的規范體系、習俗、宗教、常識和公共輿論方面基本達成共識的環境,即使忽略嫉妒者,它也能發揮作用。這種觀念由這樣一個社會的大多數成員所共享,使他們能夠以現實的態度,去應對人與人之間明顯存在的差異,而且相對不受嫉妒影響;實際上,這種態度使立法者和政府能夠為社會成員的不平等成就提供平等的保護,有時甚至為他們提供不平等的優勢,以便從長遠來看,社會能夠從一開始可能只有少數人能夠達到的成就中受益。
在現實中,這些促進增長和創新的最佳條件從未完全實現過。另一方面,關于“良好社會”或完全“公正的社會”的許多善意的建議,是注定要失敗的,因為它們是基于一個錯誤的前提,即這個社會必須是一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讓人嫉妒的社會。這種情況永遠不可能發生,因為正如已經證實的,人們總是不可避免地會發現新的嫉妒對象。在烏托邦社會里,我們所有人穿著相同的衣服,甚至擁有相同的面部表情,但一個人仍然會嫉妒另一個人,因為人們總是會設想,在這個外表平等的面具之下,別人可能擁有一些獨特的內心情感和思想,而這,正是他們嫉妒的根源。[4]
*“葡萄園勞工的寓言”(Arbeitern im Weinberg),出自《圣經·新約·馬太福音》,是耶穌講述的一個故事,關于一位葡萄園主人雇傭工人的情景。在一天的不同時間,他雇傭了不同的工人。當一天結束時,葡萄園主人付給所有工人相同的工資,無論他們工作了多長時間。那些從早上開始工作的勞工看到后期加入的勞工也得到相同的工資,感到憤怒和嫉妒。這個寓言強調了上帝對所有人的慷慨和公正,以及人們可能因此產生的嫉妒心理?!g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