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水火棍下,劉唐這口黑鍋是牢牢背起來了!
四圍百姓談笑風生,都道“西門吹血”果真豪杰英雄一身正氣。
知縣捋須向西門慶道:“立此大功,要本縣如何賞你?”
西門慶忙抱拳道:“武都頭本是頭功,我不過助些拳腳罷了。”
知縣微微點頭,方才眾民壯講得清楚,分明是西門慶抱摔才擒住劉唐,他這般說辭低調謙遜,心中對西門慶頓生好感。
知縣讓衙役取來兩個五十兩大銀錠,道:“武都頭本縣自有賞賜,民壯既是你帶隊,這些賞銀由你分配就是。”
按照知縣想法,西門慶自留一錠大銀,另一錠大銀分與七八個民壯,任誰也說不出話來。不料西門慶喚過民壯,將兩錠大銀全部塞給幾人,道:“一錠你等自分,另一錠且給武大送去。”
知縣大奇,西門慶道:“小可頗有家資,擒賊非為賞銀,只為上報國恩,下護百姓,武大家中被焚毀正缺銀兩。”
西門慶此話宅心仁厚,知縣哪里知道此人上一世奸雄,說起大話空話、假話反話乃是家常便飯。
只有潘金蓮呆呆地望著情郎,眼中的小星星越發濃稠。
知縣見他有忠君愛國之心,道:“取紙筆來,本官要向上報東平府陳大人,一來請示如何處置梁山賊人,二來為你請功。”
早有書吏在桌案上擺好紙筆,知縣正要取筆,卻發現手上還纏著布帕,暫寫不得公文。眼見西門慶在一旁肅立,問道:“你可通文墨?”
西門慶道:“略通一二,三年前東平府大旱,小可捐納了個秀才。⑴”
知縣道:“如此也算有功名在身了。”他也有心考校他一二,隨即口述一番讓西門慶代筆。
知縣這里口述聲剛落,只見西門慶提起筆來,于紙上行云流水般書寫起來。知縣望去,不由心中暗暗驚嘆,這筆字揮毫勁挺矯如虬龍,慢說是陽谷縣,就是東京汴梁翰林院里,怕也難尋得這手好字。
西門慶下筆毫不停頓,洋洋灑灑一篇公文一蹴而就,如同天上刷下來一般。
知縣拿起公文細細觀瞧,心中不由大贊西門慶懂事,原來公文所書,成了知縣親自帶兵連夜追擊賊人,布下天羅地網一番斗智斗勇,未傷一人而抓獲梁山大賊。
“好,好,好”,知縣連說三個好字,下令把劉唐在縣衙前戴重枷示眾,只等東平府太守陳文昭回文后再按律行刑。
眾人心中明鏡似的,這等大賊必死,等待回文不過是例行公事罷了。
知縣看著西門慶文武雙全又如此懂事,心中有心要抬舉西門慶,問道:“你既有功名,本官也曾耳聞你文武雙全,乃是謙謙君子,且在本縣治下做個押司⑵,如何?”
潘金蓮在人群中掩口一笑,心道,知縣老爺也是個糊涂蟲,大官人勾搭我的時候,手段何等風騷,又哪里是什么謙謙君子了?
西門慶抱拳道:“蒙縣尊大人抬舉,小可終身受賜。”
知縣隨即喚縣主簿備書文案,立西門慶做了陽谷縣押司。押司雖是無品小吏,在縣衙卻管著來往公文、徭役、訴獄等許多事務,手中權力不可小視。
眾民壯和衙役都上前道賀,西門慶也是笑臉相迎。
人群之外,忽見一大漢飛奔而來,正是武松。
“恩公!”武松見到西門慶推金山倒玉柱,倒頭便拜,叫道:“大官人高義,小可代哥哥武大叩謝救命之恩!”
原來,武松隨鄆哥急急去見武大,武大在西門慶生藥鋪中已救治蘇醒過來。武松一番詢問,這才得知昨夜紫石街一事,三名新嫂嫂也將西門慶火場救人描述得繪聲繪色。
武松自小沒了爹娘,是武大歷盡艱辛將他撫養成人,兄弟情深加長兄如父,他心底對西門慶感恩之情,頓時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似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
眼見親哥哥無恙,診金藥費亦是分文不收,武松向來有仇必報,有恩必還,隨即直奔縣衙而來,當面跪謝西門慶大恩。
知縣和眾百姓從武松口中得知西門慶舍己救人壯舉,也是交口稱贊。
西門慶成了押司,當夜在城中酒肆擺宴遍請縣衙同僚,人人吃得滿嘴流油,酒足飯飽再送上厚厚紅封一個,誰人不贊西門慶人情練達,古道熱腸?
隨后數日間,西門慶連日來但凡走在大街上,或有鰥寡孤獨出言求助,寒門學子資費不足,又有江湖人士告急,他都有求必應,數日間聲名鵲起。
人的名,樹的影,“西門吹血”急公好義的大名如漣漪般傳揚開去。
西門慶既成押司,來往公文、賦稅徭役、訴訟卷宗……哪一樣都需從他手里過,平日里的麻纏事、蹩腳事、黑腥事,在他手下如開掛一般,一時三刻就能斷得明明白白,批得清清楚楚。
不過西門慶何等精明,來往賬目、文書略一比對,就看穿了一件事——知縣原來是個貪官,不但徭役、修堤、鋪路他要雁過拔毛,就是鰥寡孤獨救濟銀子也克扣了三四成。
尤其陽谷縣有三個富家大莊,分別為祝家莊、扈家莊和李家莊,這三個莊子每逢節壽,次次都大手筆孝敬知縣。
西門慶上一世身為魏王,身為金字塔尖之人最恨貪腐,心中暗道:“且留著知縣你的狗頭,早晚捏死你這貪官。”他暗中觀察,原來知縣將銀子都搬入了后衙八角亭后一處隱蔽地窖,鑰匙更是隨身攜帶從不離身。
這些時日,西門慶又隔三岔五看望武大,武大日漸康復,只是半生積蓄葬于火海垂頭喪氣。西門慶又贈金買下王婆廢宅,與武大宅基合并一處,聘請工匠建設新宅。
他身為押司,這等小事吩咐下去,自有工匠搶著去做。
縣衙中藏書頗多,西門慶無事翻閱史書,大大惡補了一下這九百多年的歷史。他遍閱史書尤愛兵史,從南北朝江陵之戰、沙苑之戰,到唐朝虎牢關之戰、淺水原之戰,再到五代十國高平之戰、團柏谷大戰……
閱變兵史,他只撂下一句話:“入你娘,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這話卻被同僚聽到與其爭辯,卻無一人能勝。有好事者請來駐軍統領,西門慶當場擺開沙盤,以硯臺為山,絲帶為河,米粒為兵復盤戰役。他何處進擊,何處誘敵、何處設伏、何處奇襲……
其雄才大略氣吞萬里如虎,來者傾心嘆服,皆道“西門吹血”的“血”,是一針見血之血,丹心碧血之血。
如此過得月余,一日武松來請,言說哥哥武大已經康復,一家人邀請西門押司和潘金蓮一同赴東門外踏青煮酒⑶,感謝救命之恩。
武松闔家相邀,西門慶命老管家套了馬車,自帶了潘金蓮前來應約。
老管家須發皆白,世代于西門慶府上為仆,家中內外并生藥鋪子,俱都打理得井然有序,向來不需西門慶操心。卻唯有一樁遺憾,膝下無子只有兩女。
沿路上,老管家向西門慶簡單報上今春藥鋪賬目,西門慶細細看了,對老管家贊不絕口。心中才知道,自己的秀才功名原來還有不納糧、不交稅等等許多好處。
東城外,但見山花朵朵美景萬千,來往百姓流連其中。武大一家人已在一株大榆樹下鋪上草席,煮上美酒。
“押司休怪”,武大抱拳道:“那日押司入火場救我性命,潘娘子又提桶為我澆滅周身火苗,武大自然懂得感恩。”
西門慶回憶當時,心道潘金蓮當時提桶不過是潑我衣衫下擺罷了,誰讓你直挺挺躺在地上呢?也算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潘金蓮安抿嘴而笑,為眾人斟上酒,與武大郎三個媳婦并肩賞花踏青去了,一路遠去,只聽咯咯笑聲不斷。
“恩公……”武大端起一杯熱酒。
西門慶一擺手,道:“此話再也休提,我與武松一見如舊,你我兄弟相稱就是。”
武大只得放下酒杯,武松在一旁解釋道:“押司,你有所不知,我哥哥這杯酒,一敬救命之恩,二敬救身之恩。”
西門慶笑道:“二郎,第二碗酒怎講?”
武松道:“我哥哥身有隱疾一直無后,此番受傷在押司家生藥鋪休養,得名醫悉心調理,不但身子恢復康健,就連我的二嫂子也有了身孕。”
西門慶一拍大腿,連連恭喜。
氣氛活躍開了,三人盤膝而坐煮酒吃肉,笑聲連連。
酒至微醺,話題說起江湖事,撓到武松癢處,只把江湖事一一道來,直言做都頭雖有些名聲,卻不如江湖上快意恩仇來得痛快。
西門慶聽了半晌,悠悠道:“武都頭以為痛快之事,莫過于隨心所欲快意恩仇?”
武松點點頭。
西門慶站起身來道:“大丈夫快意恩仇當然痛快,不過只是小痛快,卻不是大痛快。”
武松不明所以,西門慶隨手從大榆樹上打掉一個小蟲,一腳碾死,說道:“比如殺了一個貪官,除了一個污吏,只是除了一只小蟲罷了,這就是小痛快。然極目遍野花草,其中害蟲何止千千萬萬,你殺得完嗎?”
武松若有所思,問道:“押司,那大痛快是什么?”
西門慶指向不遠處一株病樹,上面只開著寥寥數枝小花,說道:“大宋看似富足安康,卻如同一棵病樹,遼、金、西夏持利斧環伺,哪個不想狠狠砍上幾斧?怎么,你指望朝堂上那些家伙為百姓爭口氣嗎?”
武松站起身來,道:“我曾聽聞,朝廷每年都要向遼、金、西夏諸蠻夷奉上數十萬兩歲幣絹帛以祈平安,當真氣煞人也!”
西門慶道:“這就是了,今年數十萬兩,明年又是數十萬兩,年復一年,何止千萬兩白銀。這些錢哪里來的?是那些貪官屙下來的嗎?”
武松一拳砸在大榆樹上,樹身嘩地一抖,怒道:“還不是百姓的民脂民膏。”
“招啊”,西門慶道:“外御虎狼,內剪貪官,這才是此生的大痛快!”
這話說得慷慨激昂,武大跳將起來,叫道:“若是和北方蠻子開戰,我……我也多做炊餅,給大軍送軍糧呀!”
西門慶道:“外敵環伺倒也罷了,只要我大宋上下鐵板一塊,誰又能奈何?怎奈朝堂之上,朽木為官,已是天怒人怨。旁的不說,放眼江湖,河北田虎雄聚一方,淮西王慶羽翼漸豐,江南方臘割據八州二十五縣,再說少華山有神機軍師朱武、九紋龍史進,二龍山有花和尚魯智深、青面獸楊志,八方英雄各有神通,都待重整山河,讓這天地換了人間,這便是此生的大痛快了!”
一番話,說得武松熱血澎湃,起身道:“不知何時才能得遇這般大痛快?”
西門慶笑道:“大痛快來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風云際會之日只需一點星星之火,你我就能一展大丈夫胸中抱負!”
武松血脈僨張,道:“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押司胸中有大丘壑,如蒙不棄,我愿生死護佑哥哥,但憑押司驅使。”
“好!”西門慶大笑,運籌多日他等的就是武松這句話。望著武松雄壯的身板,他心下暗道:“真乃當世虎將也!”
西門慶和武松,如何并肩尋那“大痛快”?且看下回分解。
這正是:
轉世后踽踽獨行,英雄間惺惺相惜。
且看這星星之火,燃了這花花世界。
注:⑴捐資得官,自戰國已有之,北宋捐納制度更是盛行,實際就是官方依靠賣官鬻爵增加財政收入的一項措施。富人可災年捐糧,也可直接捐銀,就能得到較低的官職和科舉功名。古書《醉醒石》中有這樣一段話:“讀什么書!讀什么書!只要有銀子,三百兩就買個秀才,四百是個監生……”
⑵陳茂同在其所著《歷代官職沿革·宋朝(下)》中,把官職分為官和吏兩大類,押司屬于吏。在州和縣衙內都有押司一職,主要是招募而來,也有經受差遣的。宋朝的吏主要經手稅賦征收或者處理獄訟,在底層百姓中影響力不容小視,不過級別卻不好說。
⑶從周密《武林舊事》中不難看出,宋代清明踏青之俗極盛。不少名畫都記錄了當時的情景,比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描繪有北宋都城汴京的人們在春日郊游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