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校場內旌旗招展,西門慶當面拒絕了蔡京和童貫抬舉。
高臺上文官武將面面相覷,誰見過如此大膽之人?
蔡京老臉一沉,望向西門慶,問道:“怎么,你不愿報效朝廷?”
童貫也冷哼一聲,冷眼看向西門慶。
西門慶抱拳道:“好教蔡相和童樞密得知,小可已在東平府備案,下月參加鄉試,一來乃小可夙愿,二來也愿堂堂正正接受朝廷篩選,來日中舉后定將以身報效朝廷。”
蔡童二人臉色稍霽,心道原來如此,原來他還愿意先取功名再圖仕途。這樣說來也不稀奇,畢竟朝堂上下,若沒有功名在手雖也能做官,但仕途升遷之路卻殊為不易。
宋人極重功名出身,以蔡京自己來說,也是進士及第,而后仕途才平步青云。⑴
蔡京身后團練問道:“以你武藝,鄉試武舉那也是板上釘釘之事。”
西門慶道:“回大人話,此次鄉試,小可文舉武舉皆要參加。”
官員武將俱吃一驚,武舉中弟本就百不選一,文舉鄉試更是千里挑一,自大宋建國以來,還未聽聞有人文武鄉試同時中弟的先例。
蔡京心下一驚,旁人只知今日西門慶校場顯威,他卻昨日見過西門慶文筆。暗道此子果然文武全才,日后絕非池中之物。
想到這里,蔡京頷首笑道:“果真志向遠大,來年春闈來汴京會試時,先來見本官就是。”
蔡京這話一語雙關,一來是你須得先鄉試中第,否則你就再無資格見我,二來是若通過鄉試后前來汴京參加春闈會試,我或許還能再助你一臂之力。
童貫也點頭道:“須知貪多嚼不爛,若東平府鄉試武舉中第,且來尋我。”
西門慶深鞠一躬謝過蔡童二人。
蔡京道:“你且回東平府安心備考。”見西門慶只有馬匹兵器,并無盔甲傍身,又命人取來一副上好盔甲相贈。
西門慶接過盔甲,打馬辭出校場。
出了校場,魯智深、武松等人迎將上來,西門慶將中校場中事如實告知。
黃信道:“關勝?我也曾聽聞此人,此人原是蒲東巡檢,聽聞一柄大刀戰力無雙。”
花榮道:“哥哥為何不答應蔡相,這豈不是做官掌兵權的一條捷徑?”
西門慶笑道:“須知欲成大事者,須有龍蛇之變。條件不足時,落地為蛇俯身草莽,條件具備時,方能呼風喚雨,吞云吐霧。若我在校場上應了蔡京,不過一時風光,卻被烙上蔡京家奴之印記,猶如刺配之人頰上金印,如何洗得白?對蔡京其人,可借勢用之,決不可依附之。”
眾人大悟,齊稱受教。
當日,眾人回至客棧。汴京繁華。花榮等人都想耍樂幾日,西門慶算算時日,八月應考還有些時日,小住幾日自然無妨。
是日,魯智深拉著西門慶和武松再街上兜兜轉轉,正待尋處酒家吃酒解悶,卻不料一旁閃出兩個潑皮,一人一手拽住魯智深,叫道:“師父,哪里去?”
魯智深定睛一看,哈哈大笑,與西門慶和武松介紹道:“此二人是有名的破落戶,一個叫做過街老鼠張三,一個叫做青草蛇李四⑵,當年灑家在大相國寺,時常與這二人吃酒耍樂。”
魯智深又介紹了西門慶和武松,張三李四納頭便拜,都道:“江湖上誰不知‘西門吹血’和‘打虎英雄’大名,今日得見,且賞光吃頓酒肉去。”
有了地頭蛇引路,五人來到一處偏僻酒館,店面雖不大,卻也桌椅干凈,酒肉噴香。
幾人邊吃邊談,言談間,魯智深方知自從自己走后,張三李四日子過得極為不易,平日以零工偷菜為生,遂寫下一封書信,讓二人去少華山尋九紋龍史進入伙。
魯智深與九紋龍史進關系極好,想來憑著這封書信,張三李四在山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絕無問題
二人喜得眉開眼笑,西門慶又拿出十兩銀子贈予二人做盤纏。
入夜時分,西門慶等人回到客棧,花榮等人深夜方歸,人人眉飛色舞,只道汴京果然繁華,不虛此行。
呂方和郭盛興沖沖對西門慶言說,幾日后就是七月初七乞巧節⑶,聽聞城外有座金明池風景極佳,本是皇家園林,只在乞巧節對百姓開放,滿城大姑娘小媳婦都會去游池乞巧,眾人也想去湊個熱鬧。
西門慶答應下來,笑道:“眾兄弟都是光棍漢,去金明池畔是看風景,還是去看……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眾人大笑。
又閑逛幾日,七月七一早,幾人騎馬直奔城外金明池而去。
逛罷金明池,西門慶就準備啟程返回東平府應考,此事不容有失。
金明池雖有一個“池”字,卻是一處大湖泊,遠遠望去果然不愧皇家園林,但見翠煙籠罩,池水如鏡,無數畫舫游船靜怡水面,又有無數妙齡女子身著薄衫,手持團扇四處游覽,端的是醉心養人。
眾人在金明池邊拴住馬匹,掛了長兵器,自顧游覽,池邊一步一景熱鬧非凡,賣糖葫蘆的、耍猴戲的、吹糖人的、賣各式吃食的、賣神鬼面具的……熙熙攘攘,充滿煙火之氣。
一路行來,男子多戴面具而行,池邊又有釣魚人林立,一人一竿一斗笠,三五步就有一人垂釣。
西門慶問花榮道:“你可知這些男子為何多戴面具和斗笠?”
花榮略一思考,笑道:“面具可遮面容,只露雙眼,斗笠又有細縫,路過女子可盡收眼底。”
眾人一陣大笑,再看戴面具者和釣魚人,果然都是男子,個個雙眼灼灼放光。
入鄉隨俗,眾人來到一處巧手匠人店面,也買下數副面具,張順挑了一副水鬼面具,武松挑了一副虎怪面具,魯智深挑了一副彌勒面具,花榮、呂方、郭盛、黃信等人也各挑了鬼怪山精面具。
西門慶卻看上一幅青銅龍首面具,這副面具頭角猙獰,戴上霸氣十足。
幾人戴上面具,霎時化身各路神靈鬼魅,相互間哈哈大笑,行走湖畔平添幾分樂趣。
行了一陣,幾人喚來一條篷船租下,又買了四五壇酒和熟肉上船,也不要船家劃槳,張順本就是操船好手。
船家見租金不少,樂得輕松自在,反正金明池是湖,誰還能扛了篷船跑了不成?
張順搖櫓,眾人戴著面具,篷船穿梭于水面小舟大船之間,湖光景色盡收眼底,別有一番韻味。
突然,水面波開浪裂,一艘畫舫擦著蓬船邊險險駛過,船頭小廝指著前方大叫:“衙內,那小娘子就在面船上,小的看得真真的,小娘子當真花容月貌,美得冒泡!”
“嘻嘻嘻,小娘子看你哪里逃?”畫舫中傳來一陣嬉笑聲,一個華服胖子氣喘吁吁躍上船頭,拍手叫道:“快,快,給本衙內趕上前面那條紅船!”
畫舫內一陣應和,船側五六條大槳奮力劃水,船身徑直向前沖去,兩三條小船躲閃不及,被畫舫直直撞去,霎時船仰人翻。
畫舫龐大,前沖之力掀起層層大浪,西門慶所在篷船左搖右晃眼看傾覆,虧得張順急急借勢搖櫓,這才緩緩穩住船身。
魯智深怒視畫舫,眼中似要噴出火焰來,提起身邊禪杖站起身來,二目圓睜,道:“畫舫上華服公子哥,就是逼死林娘子的高衙內。”
西門慶大吃一驚。
魯智深轉頭對張順怒道:“快追上去,灑家今兒要讓這根禪杖飲飲血!”
殊不知,魯智深這一怒,高衙內腦袋還能保住嗎?
這正是: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遲與來早。
金明池畔遇豪杰,天理昭昭哪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