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聽聞西門慶志在做官,李逵第一個黑下臉來,把手中酒碗摔得粉碎,喝道:“西門押司,去當你的狗官去吧!”
西門慶并不說話,一旁武松冷語道:“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晁蓋又將酒碗推過來,懇切道:“押司這話似有隱情,若是只顧升官,金堤河畔一把火燒了我晁某人,豈不是更能升官發財?如今為何這樣說,想來必有思量,何妨直言不諱?”
群雄交頭接耳,都覺得晁蓋所言有理。
西門慶將酒碗接過一飲而盡,道:“好,今日此間都是好兄弟,我打開天窗說亮話也好。”
晁蓋道:“兄弟請講!”
一陣穿堂風吹過,西門慶衣擺飄飄,他環視一眼群雄,正色道:“如今世道,諸位可覺公允?”
群雄皆笑,這話還用回答嗎?只有李逵接話道:“這等世道,公允個鳥兒呀,不然大家伙兒能上梁山?”
西門慶默然道:“我曾聽聞一首童謠,說‘泥瓦匠,住草房;紡織娘,沒衣裳;賣鹽老婆喝淡湯;種田的,吃米糠;炒菜的,光聞香;編席的,睡光炕;做棺材的死路上。’諸位以為,世道何以如此?”
群雄都聽聞過這首童謠,人人面色凄然,紛紛答道:
“貪官污吏是罪魁禍首!”
“窮人如螻蟻,誰待見?”
“民不聊生,殺不盡貪官狗頭!”
……
西門慶雙手虛按,眾人漸靜,他朗聲道:“士農工商都是皇帝的子民,然極目華夏,朝廷揮霍無度,官場貪墨橫行,親王、郡王、皇室遍于天下,這些皇室宗親、宮中官吏,或貪、或兼、或掠、或受賞,所瓜分天下之土地,占天下之半者,皆不納賦,小民百姓能耕之田不及天下五成,卻要納天下九成九之稅,這更是人人皆知,人人不言。這就是這爛世道的根源所在!”
群雄深以為然,花榮滿臉疑惑,問道:“西門押司看得極透徹,世道如此,你為何還志在官場?”
西門慶點點頭,道:“因為要改變此世道,唯有先當官一途。”
群雄不解,西門慶接著說道:“官字兩張口,卻是一點居首,唯有這個字,才能掌握朝綱大勢,才能指揮千軍萬馬,才能收華夏之權柄,才能成為革除弊端的話事人,才能將貪官污吏踩在腳下。須知,世道非黑即白,然,只走黑道難走長久,只走白道難成氣候,需黑白皆走,方能成就大事,撥云見日。”
群雄紛紛點頭,西門慶之志何其高遠。
宋江不冷不熱說道:“西門押司志向不小,我等被這世逼上梁山,不也是為了除暴安良,替天行道?”
西門慶冷眼看向宋江,問道:“我來問你,梁山泊現有多少兵馬?”
宋江道:“梁山泊兵強馬壯,總有數萬人馬,更兼四處環水易守難攻,朝廷來再多人馬也不懼他。”
西門慶呵呵一笑,道:“說什么易守難攻,不就是烏龜殼嗎?”
西門慶此話一出,群雄皆驚,“烏龜殼”三字雖形象,但這不是罵人嗎?
西門慶接著對宋江說道:“烏龜殼壁厚堅硬,抵御朝廷兵馬自是綽綽有余,但難道只圖自家快活,便不問天下蒼生疾苦了嗎?江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偏安一隅……呵呵!”
眾人這才明白,西門慶原來是這個意思。“烏龜殼”的說法雖不好聽,但也不無道理。
李逵問道:“押司這話雖在理,但你也不過是一個小小押司,芝麻都一樣的小吏,如何能為國為民?還不如一同上梁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
西門慶搖搖頭,道:“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我自將在陽谷組建義軍徐徐圖之。”
魯智深在一旁道:“我二弟還將參加今科東平府鄉試文舉和武舉,想來一路考上去也是易如反掌!”
魯智深在江湖上好大的名頭,所言自然不虛,況且西門慶的文韜武略眾人更是親眼所見,的確是人中龍鳳,想來在小小東平府輪魁不在話下。
西門慶又道:“放眼天下,如今江浙兩年存留之糧,尚不能供皇室府衙一年之祿米,北方蠻夷來去如風年年犯我邊關,可將士們的軍餉糧草卻要東拼西湊,就是因為以往只會稀泥抹光墻,不敢直面天下之大弊,致使貪官污吏肆意貪墨而無所顧忌,百姓極寒而無人問津。我若有朝一日為官掌權,自當放手為之,內剪貪官,外抵蠻夷,讓我堂堂華夏四方來賀!”
西門慶這話說得一身正氣,群雄無不心中暗贊,這才是胸藏山海的大豪杰。
西門慶向四面遙遙一揖,朗聲道:“今日既然敞開心扉,還有一言贈諸君。”
群雄抱拳回禮,均道:“西門押司請說。”
西門慶道:“所謂人各有志,諸位要上梁山,我本不該阻攔,但諸君不妨多考慮一條路。我等生于天地間,上蒼賜了這一身藝業,如愿隨我一同再造山河,上可不負蒼天,下亦能博個封妻蔭子,豈不快哉?”
西門慶這話是挖墻腳來了,晁蓋心胸寬廣渾不在意,而宋江卻面露不快。
只聽西門慶又道:“歷朝歷代之變,皆靠天下群英一寸一進,一步一前推之。想來人生不過三萬日,昨日不可留、不可忘;今日當下也、此刻也;明日能繼往、能開來。人生如三日,晝夜交替而相輔相成,因有昨日之不公、憤慨、受辱,方有今日思量、奮起、博弈,而后才有明日之乘風、扶搖、追夢。若哪一位英雄好漢愿意隨我一起蕩滌乾坤,我定當不負情義,視為知己兄弟。”
晁蓋哈哈大笑,說道:“西門押司這話當真振聾發聵,晁某今日也把話放在這里,若是哪位兄弟愿意追隨西門押司,晁蓋絕不阻攔。”又轉身對西門慶道:“兄弟,你志存高遠,要不是梁山還有一大家子事務,我晁蓋也愿隨了你去外御虎狼,內剪貪官,那才是人生第一大痛快事呀!”
兩人把臂大笑,連干三碗烈酒,豪氣沖天。
西門慶這番話,如同一支支無形的利劍,直射群雄心坎。
花榮本是降將出身,內心深處本就不甘落草,此時心里掀起巨浪,不由得上前兩步,躊躇問道:“西門押司,如今世道夜漆如墨,真有……那一天嗎?”
西門慶隨口道:“夜色蒼茫,但擋得住明日朝陽初升嗎?”
花榮似有所悟,看向莊外,莊外漆黑如墨,大樹上傳來一陣山鸮“咯婁婁……”的叫聲,凄厲之聲直穿夜空而來。
古人認為山鸮是不祥之鳥,又名報喪鳥,群雄自是不懼,但這鳥也叫得太不是時候。
花榮略一頓,指著桌上酒菜道:“席上酒菜已冷,待俺為西門押司再添道菜來!”說罷,從身后取出一張泥金鵲畫細弓,又從后腰取出一支好箭,轉身對李逵道:“鐵牛兄弟,你只管把火把向那棵大樹擲去,看俺來個一箭無血射山鸮!”
李逵從廳旁拽過一支火把,順著叫聲奮力一擲。只見火把打著旋兒直飛大樹而去,火光搖曳中,樹冠一只山鸮受驚而飛。
說時遲,那時快。花榮搭箭滿弓,覷得親切,望空中“嗖”的一箭射去。但見一點流星分夜色,雕翎箭尖迸寒星,山鸮不過剛剛飛離樹梢就戛然中箭,打著旋兒跌落樹下。
有嘍啰急取來看,那支箭正穿在山鸮頭上,左眼進右眼出,箭桿牢牢封住兩眼血跡,真個是“一箭無血”!
西門慶和晁蓋等好漢看了盡皆駭然。
花榮將山鸮交與嘍啰,吩咐道:“速去烤了這扁毛!”
嘍啰接過山鸮去了,西門慶瞠目結舌,心道:“此將真乃當世黃忠是也!”
西門慶上一世為魏王時,也曾對錯過黃忠頗為感慨,心中五味雜陳⑴。眼看花榮如此神箭,愛才之心頓起。
片刻工夫,嘍啰獻上烤鸮,西門慶親自撕下一只鸮翅遞給花榮,說道:“如此神弓,何不彎弓射天狼?⑵”
花榮驀地抬起頭來,眼眶竟已微紅。
殊不知,西門慶這一句“射天狼”,上天竟讓他收了五員虎將!
這五員虎將是誰?且看下回分解。
有分教:
星河燦燦云邊連,一顆天狼掛天邊。
押司既有憐才意,花榮豈無英雄膽?
注:⑴《三國志---黃忠傳》記載說“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也就是說,當劉琮投降曹操后,黃忠也算是成了曹操的部下,不過曹操在荊州期間,并沒有注意到黃忠。后黃忠歸蜀,黃忠率軍斬殺夏侯淵,這才又悔又恨。
⑵古時“天狼”指的夜空中的天狼星,此星明亮異常,人們認為天狼星象征著侵略和不祥之兆,“射天狼”在文學中常用來比喻打擊入侵的異族或貪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