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風波再起
- 我,大唐異姓王,從揭皇榜開始
- 孟七年
- 3466字
- 2024-10-16 00:07:29
顏相時拱手道:“陛下,魏大人和長孫大人之憂不無道理。開府儀同三司之權確實重大,但若能善加利用,也可成為我們掌控燕王的一把利器。臣以為,可在給予燕王此權的同時,加強對他的監視和控制,一旦發現他有謀反之意,立即采取行動。”
李世民微微點頭,若有所思。他又問道:“顏愛卿,你說你兒子顏末會不會也是這么覺得?”
顏相時心中一驚,他沒想到陛下會突然提到顏末。他猶豫了一下,然后說道:“陛下,臣不敢妄言顏末的想法。但臣以為,以顏末之聰慧,或許也能看出此策的利弊。”
此時,大興殿內一片寂靜,眾人都在等待李世民的決斷。
李世民沉默片刻,然后緩緩說道:“此事容朕再思量思量。”
眾大臣皆沉默不語,行禮之后便退出了大殿。
……
王家老宅。
陽光灑落在老宅的青瓦白墻上,為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彩。
王家老宅的一處單獨院子里,王沁正坐在窗前,靜靜地看著院子里盛開的花朵。
這個院子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十幾個丫鬟穿梭其中,精心打理著每一個角落。
王老爺子對女兒王沁的疼愛可見一斑,他希望王沁每次回到家,都能感受到濃濃的家的味道。
王沁輕輕嘆了口氣,眼神中流露出對往事的回憶。她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那個威嚴而又慈愛的老人。
如今,父親的大壽將至,她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喜悅。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輕輕的腳步聲。
顏末恭敬地走進院子,來到王沁的房間門口。他輕輕敲了敲門,王沁見到是自己兒子,臉上的笑意更濃,連忙將兒子拉進屋里。
顏末坐在椅子上,盯著母親。
“母親。孩兒讓你擔憂了。”顏末輕聲說道。
王沁微笑著看著顏末,眼神中滿是慈愛。“末兒,娘能看到你好好的,就在心滿意足了。若是能有一個大胖孫子,那就更好了,你娘我啊,做夢都能笑醒。”
顏末默默嘆了一口氣,又來!
“娘!”
“好好好,為娘不催你還不行嗎。”
王沁轉身走到床頭前,從枕頭底下取出一物。
顏末目光隨著母親轉身而轉動,最后落在母親手中的一本書貼上。
王沁將書貼交在顏末手中,說道:“這可不是普通的書貼,上面可是有你祖父的名字。”
顏末打開書貼,只見書貼右下角有一個名字——顏孔歸。
這是祖父他老人家的留字!
無價之寶!
顏末心中疑惑,不禁問道:“祖父這是何意?”
王沁輕輕地撫摸著書貼,緩緩說道:“你祖父是讓你自己寫一首祝壽詩,送于你外公。你外公喜歡字帖,尤其是名家大儒的字。”
“我?可我還是個孩子啊!”
名家大儒,那都是老一輩人,至于他們的字,更是經過多年打磨,精益求精,顏末可不覺得能與他們相提并論。
王沁想到老爺子看到那幅字的時候,尤其是表露出來的情緒,完全就像是看到一幅珍寶,愛不釋手。
“我知道你還是個孩子,可是你的字,你祖父看過,評價甚高。”她笑著說道。
顏末恍然大悟,了然于心。他微微點頭,說道:“孩兒明白了,孩兒定當用心寫好這首祝壽詩。”
王沁滿意地看著顏末,“你外公一生喜愛詩詞書法,這次大壽,你若能送上一首佳作,他定會十分高興。”
顏末鄭重地說道:“母親放心,孫兒定會全力以赴。”
從王沁的房間出來后,顏末便陷入了沉思。
祝壽詩!?
那些名人的祝壽詩都是有對應的人,若是直接拿出來,肯定不適合。
若是自己寫的話,又有點行不通。
難辦,真的難辦。
顏末回到房間,翠兒緊跟著關上房門,然后就看到顏末在屋里來回走動。
一會兒抬頭看屋頂,一會兒低頭看塵埃。
這讓翠兒有些摸不著頭腦,她又不敢出聲,生怕打斷顏末的思緒。
這時,顏末坐在桌子前,望向窗外。
這首祝壽詩,不僅要表達出對外公的敬意和祝福,還要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和心意。
要是山水詩,張口就來。
可是祝壽詩,我沒寫過啊!
算了,死馬當活馬醫,就不信這個邪!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顏末終于決定了這首祝壽詩的主題。他坐在書桌前,鋪開宣紙,提起毛筆,蘸滿墨汁,然后緩緩落筆。
隨著毛筆的舞動,一個個優美的漢字躍然紙上。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顏末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這首祝壽詩上。他反復斟酌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力求做到完美無缺。
他時而皺眉思考,時而奮筆疾書,時而輕聲吟誦,完全沉浸在詩詞的世界里。
翠兒都快跟著熬成熊貓眼了,顏末一直一驚一乍,有時半夜三更,翠兒正做夢呢,只聽‘啊’的一聲,她只能從夢中蹦出才,然后盯著顏末。
不過,在王家老爺大壽之日的前一天,顏末終于完成了這首祝壽詩。
大壽之日,整個王家老宅都被裝扮得十分喜慶。
紅色的燈籠高高掛起,彩帶隨風飄揚,空氣中彌漫著花香和歡聲笑語。
傍晚時分,賓客如約而至。
崔家、范家、李家、沈家等名門望族紛紛前來祝賀,郡守也親自前來,為王家老爺送上了珍貴的賀禮。
李道宗也派來的管家站在門口,王府管家一一喊出賓客送的賀禮。
“崔家送上千年人參一支!”
“范家送上白玉如意一對!”
“李家送上名家字畫一幅!”
“沈家送上珍珠項鏈一串!”
“郡守送上翡翠屏風一座!”
……
賓客們身著華麗的服飾,面帶微笑,相互寒暄著。他們的到來,讓王家老宅更加熱鬧非凡。
而顏末則早早地來到了壽宴現場,他手中拿著自己精心準備的祝壽詩帖。
壽宴開始了,王家老爺身著盛裝,坐在主位上。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看著滿座的賓客,又看向身邊的兒孫。
兒孫滿堂!
管家走上前來,高聲說道:“今日是王家老爺的大壽之日,感謝各位賓客的到來。現在,有請各位賓客為老爺送上賀禮。”
之前,那些只是進門禮,后面還有更為珍貴的私藏。
賓客們紛紛起身,將自己準備的賀禮送上。每一份賀禮都價值不菲,讓人驚嘆不已。
當輪到顏末時,他深吸一口氣,然后緩緩走上前去。他雙手捧著祝壽詩帖,恭敬地說道:“外公,孫兒顏末為您送上一首祝壽詩,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王家老爺看著顏末,眼中滿是欣慰。他接過祝壽詩帖,緩緩打開。當他看到上面優美的字體和深情的詩句時,不禁微微動容。
“鶴發童顏映晚霞,壽比南山福滿家。歲月如歌情似海,恩澤后輩耀中華。”
王家老爺輕聲吟誦著這首祝壽詩,心中充滿了感動。他抬起頭,看著顏末,說道:“末兒,這首詩寫得好啊!外公很喜歡。”
顏末心中一喜,連忙說道:“外公喜歡就好。孫兒祝您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王老爺子將字帖遞給一旁的王暉,滿臉笑意,“去,把這首詩念出來,給大家伙聽一聽。讓他們知道,我王耀祖的外孫,是多么出色。”
王暉手持字帖,穩步走到廳前。他整了整衣衫,清了清嗓子,目光緩緩掃過廳內眾人。
賓客們原本的交談聲漸息,目光紛紛投向王暉,皆猜到即將有要事發生,于是皆安靜下來,廳外一時落針可聞。
王暉臉上掛著得體的笑容,朗聲道:“今日家父得到一首祝壽詩,特與大家分享。”
說罷,他微微抬高手中的字帖,而后逐字逐句念出:“鶴發童顏映晚霞,壽比南山福滿家。歲月如歌情似海,恩澤后輩耀中華。”
詩句一出,廳內先是一陣短暫的寂靜,緊接著便是此起彼伏的贊嘆聲。
眾人皆被這詩句中的深情與文采所驚艷,紛紛交頭接耳,對作詩人的才華贊不絕口。
有幾位老者微微點頭,捋著胡須,眼中滿是欣賞。
“此詩對仗工整,情感真摯,實乃佳作啊!”一位身著青衫的老者忍不住贊嘆道。
“是啊,能寫出這般詩句之人,定是才華橫溢。”旁邊的一位夫人附和著。
有人按捺不住好奇心,站了出來,朝著王暉拱手問道:“敢問王公子,這等佳作不知是出自哪位才子之手?”
眾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王暉身上,皆滿懷期待地等待著答案。
王老爺子滿臉笑容,朝著顏末招了招手,眼神中滿是慈愛與驕傲。
顏末深吸一口氣,穩步朝著廳前走去。他身姿挺拔,一襲白衣隨風而動,雖面容仍帶幾分少年稚氣,但眼神中透著堅定與從容。
王暉見到顏末走來,笑著招了招手,然后對著眾人高聲說道:“這就是作此詩的人,也是我王暉的親侄子。”
此言一出,廳內頓時一片嘩然。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顏末身上,有驚訝,有贊嘆,也有疑惑。
“原來這就是王老爺子的親外孫啊,如此年少竟有這般才華,真是難得!”一位賓客由衷地感嘆道。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打破了這份和諧。
“哼,一個毛頭小子,怎會寫出如此佳作?莫不是找人代筆?”
說話的是崔家的一位公子,他眼神中帶著幾分嫉妒與不屑,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嘲諷的笑容。
他的話音剛落,廳內瞬間安靜下來,眾人的目光在崔家公子和顏末之間來回游移。
緊接著,又有一個聲音響起:“是啊,這詩的意境和用詞,可不像是一個少年能作出來的。”
這是范家的一位謀士,他摸著下巴,瞇著眼睛,一副懷疑的神情。
漸漸地,眾人都議論起來。
質疑聲如潮水般涌來,淹沒了原本的贊嘆聲。
范家的一位夫人輕輕拉了拉自家老爺的衣袖,小聲說道:“老爺,這事兒怕是有蹊蹺。那孩子看著不過十幾歲,怎會有這等本事?”
崔家一支的主事人則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杯輕抿一口,冷笑道:“說不定是王家為了博名聲,故意弄出這么一出。”
顏末站在廳前,聽著眾人的質疑聲,表情沒有任何變化,反而眼底藏著一抹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