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2 十二歲的王陽明確立了成圣的志向

十二歲的王陽明確立了成圣的志向。這個志向一下子把王陽明和同時代人拉開了距離。如果我們了解歷史,就會知道王陽明生活時代社會的特點,一方面是商業的覺醒,是向著海洋的遠行,另一方面是封閉,是政治的殘酷。殘酷到什么程度呢?和王陽明同時代的文徵明(1470—1559)在北京期間給岳父寫過一封信,提到短短幾天內,官員被杖死者十六人,充軍者十一人,削官為民的四人。所以,文徵明不敢再待在官場,找了借口向皇帝請辭,回到老家蘇州,把園林當作了桃花源。

那個時代的讀書人都通過科舉實現自我價值,但這個自我價值只是為了做官;讀書已經不是為了人格的完善,而是為了做官。王陽明卻從少年時代就在尋求一種“一以貫之”的東西。十二歲的時候,他在北京讀私塾,卻不好好讀書,總是和一群孩子玩軍事方面的游戲,他父親就訓斥他:“我們家世代讀書,你怎么去玩這些?有什么用呢?”王陽明反問:“讀書有什么用?”他父親回答:“讀書可以做大官,可以像父親我那樣中狀元。”王陽明又問:“那么,狀元可以傳多少代呢?”他父親回答:“當然只能一代,我是狀元,不能傳給兒子。”王陽明就說:“只能維持一代,那就沒有什么好稀罕的。”

只有一代,就沒有什么好稀罕的。一個十二歲的少年,想要的是能夠超越時間的東西。而在一年前,十一歲的王陽明寫出了這樣一首詩:“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努力超越空間的局限,獲得一種更開闊的視界。

那么,對于個人來說,怎么樣才能超越空間和時間呢?還是在十二歲那一年,少年王陽明給出了回答。十二歲的王陽明問私塾老師:“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呢?”老師不假思索回答:“讀書做官啊。”但王陽明反駁說:“恐怕不是吧,應該是讀書做圣賢。”梁啟超說:“這一問一答,問出了三百年的啟蒙思潮。”梁啟超是從歷史的角度,評價了王陽明這個回答里包含的“人人皆可成圣賢”的理念,對于中國文化的重大意義。對于王陽明個人來說,這個回答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礎,也是心學的起點。是做官,還是做圣賢(圣人)?聽起來好像只是做什么的不同,但實際上差別巨大,會把人帶向完全不同的生存狀態。

王陽明的立志成圣,既沒有走上退隱的路,也沒有走上絕大多數人走的做官的路,而是走了一條自我人格完善的路。其實是回到了儒家的初心,恢復了儒家的源流:要做人,做你應該成為的那種人。

儒家從創始人孔子,到孟子,再到宋明理學,一直認為三代(堯、舜、禹時代)和周文王時代,是理想的和諧社會,如何回到那個和諧社會?他們開出的藥方是:個人的德性。也就是每個人注重道德修養,成為君子,成為圣人,整個社會就可以變得很美好。那么,怎么才能讓個人變成君子,變成圣人,儒家逐漸形成了一套教育體系,體現在四書五經里。

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也有說六經的,還有一部失傳了的《樂經》。這幾部經典包括了歷史、哲學、文藝、禮儀等,是儒家教育的基本典籍。

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出自《禮記》,據說由曾參整理成文,程顥、程頤把它當作孔門的入門讀物)、《中庸》(出自《禮記》,據傳是孔子曾孫子思所作,被認為是孔門心法)。朱熹最早把這四本書編在一起,從此成為儒家的基本教材,尤其是《大學》,更是如何成為圣人的教科書。

《大學》一開篇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成為儒者一生所要成就的基本目標,被稱為三個綱領,大意是,成為一個圣人的根本方法,或者說,人生的大道,就是要弘揚內心光明的德性;在親民,朱熹解釋為“在新民”,讓人民不斷自我革新,而王陽明認為應該解釋為“在親民”,按王陽明的意思,人生的大道,就是要與民眾仁愛無間;就是要達到最高的善,最完美的境界。

在接下來的論述中,又陸續提出了“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個綱領,加上八個條目,強調的是修己,是自我修養,自我修養完善之后,才能治人,所以,修己的目的是治國平天下。儒家通過這三個綱領、八個條目,把個人的自我道德完善和治國平天下結合在了一起,把個人、家庭、國家統一為一體。

所以,就像我們剛才說的,王陽明的立志成圣,只不過是回到了儒家的初心。王陽明講的立志,并不是我們一般人講的人生理想,更不是具體的做什么職業的理想。立志,并不是確定這一輩子要做什么職業,要賺多少錢,或者要讀什么大學。王陽明講的立志,不是這個意思,而是“種子”的意思。在王陽明看來,在我們決定要做什么職業之前,在決定要賺多少錢之前,在決定要讀什么大學之前,首先要立志,就是確定我應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為什么而活著,我最終安身立命的地方在哪里,我的信念是什么,我的價值觀是什么。不是“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而是“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要明白“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然后才能清楚“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立志,也可以說是種子法則的第一個要點。王陽明反復強調立志的重要性。在《示弟立志說》里,開篇即說:“夫學,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壅灌溉,勞苦無成矣。”大意是學習做人,必先立志,若不立志,就像沒有種種子,而徒做表面的培植灌溉,那么再辛苦也不會有任何收成。種子法則的第一個要點是立志。尋找自己的種子,一定是從立志開始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武县| 阿勒泰市| 谢通门县| 甘南县| 屯门区| 清徐县| 北安市| 池州市| 招远市| 洱源县| 洛浦县| 昌黎县| 西盟| 桦南县| 井研县| 普定县| 新龙县| 贺州市| 石柱| 富裕县| 镇沅| 临洮县| 策勒县| 武鸣县| 新兴县| 宝山区| 富蕴县| 湘乡市| 五原县| 麻栗坡县| 云安县| 承德县| 洪江市| 万年县| 泽州县| 明水县| 象州县| 花莲市| 江西省| 高邮市|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