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張喬降吳
- 家父杜預(yù),干晉自立
- 凰后不孤獨
- 2020字
- 2024-09-23 13:44:12
聽完沈瑩的訴說勸言。
張悌并未反駁,而是點點頭:“你說得對,上流各城守將皆是幼將,難抵老練的晉將。”
“但是!”
張悌先是贊同沈瑩說的一部分話,而后話鋒一轉(zhuǎn)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謀劃。
“我所想的是江北敵軍初來此地,軍心必定不穩(wěn),如今天氣已經(jīng)漸漸轉(zhuǎn)暖,必然適應(yīng)不了環(huán)境,戰(zhàn)力當大打折扣。”
“我軍此時出擊,正好可以趁敵軍無法休整恢復(fù)時,渡過江去,決一死戰(zhàn)。”
不能說沈瑩說的錯,也不能說張悌太激進。
二人所言各有各道理。
緊接著,張悌的聲音再次響起:“我等縱然戰(zhàn)敗,亦是為國捐軀,有何悔恨?”
“如果取勝,敵軍就會向北逃亡,我軍將積蓄萬倍兵力,威勢將不可擋,聯(lián)東路一同北進,豈能不破敵?”
面對張悌的話,沈瑩選擇沉默。
沈瑩還是覺得,自己的對策最穩(wěn)妥,不至于一戰(zhàn)而潰,進而直接丟了都城建業(yè)。
就算阻敵不利,也可護著孫皓且戰(zhàn)且退,不至于直接喪失全部戰(zhàn)斗力。
就在沈瑩思索如何反駁張悌的話時,張悌繼續(xù)道:“若是按您的計策,固守江邊,等敵軍半渡擊之,恐怕只會使軍心散盡,我等便只能坐以待斃,而君臣都投降,無一人戰(zhàn)死,這不是一國之恥辱嗎?”
張悌說到最后,幾乎已經(jīng)表明了自己的決心。
他就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打這一場仗的。
要么按照張悌預(yù)想的一樣,一戰(zhàn)而勝,進而北追敵軍,趁勢收回江北營寨據(jù)點。
要么就是全軍覆沒,全軍將士為國捐軀。
反正張悌不怕死,兩者皆可。
聞言,沈瑩也不再勸了,他也聽出來了,張悌這是一心求戰(zhàn)。
他怕是阻攔不住了。
而另外兩人,孫震能力有限,不好言說什么,就是勸也沒多大用。
張悌肯定不會聽,還不如沈瑩勸的呢。
至于諸葛靚他本是魏國諸葛誕之子,在淮南叛亂時,因為諸葛靚來吳國傳信,后來諸葛誕被平定,諸葛靚便順勢留在了吳國。
能混到帶兵這一步,一方面是諸葛靚能力確實可以,另方面則是吳國真是沒啥能打的人才了。
只是,吳國的人才缺乏不是吳國沒有人才,而是孫皓發(fā)現(xiàn)不了人才,而且還寵信奸佞,反而殘害了不少人。
也不怪有很多地方還沒開打,守城的將士就要吵吵的投降了。
望風(fēng)而降的也不在少數(shù)。
…
就現(xiàn)在,荊州杜預(yù)南下的就很輕松,他們在得知西陵、江陵已經(jīng)丟了之后,不做抵抗,直接獻城歸降。
王戎、胡奮那邊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
說回張悌等吳軍這邊,沈瑩不再反駁張悌的決策,張悌便下令渡江主動迎敵。
于牛渚渡江,待到渡江登岸后,晉軍對于吳軍的主動出擊始料不及,因此并未在江邊部署重兵。
只有張喬以及麾下不足七千人的晉軍,張喬在敵軍主動渡江時,就立即遣派二十多人離開,向王渾匯報此事。
自己留下領(lǐng)兵阻擊。
晉軍營中。
張喬之前并不清楚吳軍究竟有多少人,在連續(xù)派斥候打探后才知道,吳軍兵力遠超自己。
張喬自知硬打必輸,便燒毀營寨,主動撤退。
且戰(zhàn)且退,只希望可以拖延敵軍的行軍速度,好讓王渾那邊早做準備。
張喬在撤退途中,發(fā)現(xiàn)吳軍速度奇快,不要命的死死追著,完全脫不了困。
被迫在楊荷橋一帶的營寨中進行防御,再撤的話就更沒有可以防守的地方了。
這也是無奈之舉。
進入營寨后,張喬當即下令:“閉營自守,敵軍不攻,我軍亦不主動出擊,拖著等援軍趕到,即可破敵。”
張喬一邊下達命令,一邊用援軍即將到來激勵士氣。
歇息時,張喬才得以清閑思考現(xiàn)在的局勢。
于己不容樂觀,若是敵軍大舉進攻,光是靠這個本就不結(jié)實的營寨肯定是守不住的。
張喬嘆口氣:“只希望敵軍不莽,不會直接進攻吧。”
張喬剛感嘆完,麾下親信的聲音在帳外響起:“稟,稟將軍。”
這人聲音驚慌,張喬頓感不妙。
倏地起身,手握佩劍,連忙開口詢問道:“何事?”
說話時,張喬已經(jīng)走到了營帳門口。
外面親信回答道:“敵軍未作停留,而是直接朝我軍殺了過來,故來請示將軍,如何做防?”
聞言,張喬大步走出營帳,快步跑到木柵附近,無盡聲勢浩蕩。
大軍已逼至近處,張喬軍中沒有箭矢,想要放箭延緩敵軍的腳步也做不到。
張喬忽然計從心來,神色凝重道:“敵軍如此氣勢,恐難抵御啊。”
“將軍,那我等要如何應(yīng)對。”
張喬眼中閃爍著光芒,淡淡道:“與其死戰(zhàn)徒增傷亡,不如降敵。”
“啊?”
張喬可謂是語出驚人,這句話說完,旁邊的親信都懵了。
搞啥?
這時候投降,怕不是腦子有病吧?
當然了,這話那名親信肯定是不說出口,但心里的確是這么想的。
他是完全沒搞懂張喬的意圖,己方又不是一敗涂地了,明明還有御敵的實力。
雖然確實收不了多久,但也沒必要直接降啊。
“別啊了,我自有打算,我親去請降。”
說著,張喬就開始行動了。
“這…”
親信不知所措,但也只能盡力配合張喬。
不多時。
晉軍營外,士氣正盛的吳軍剛要開始攻營,就聽晉軍中有人在喊:“我等愿降,我等愿降…”
一時間,沖在前頭吳軍也不敢繼續(xù)沖了,因為敵軍確實沒有防守的意思,反而還打開了營寨大門。
一副放他們進去的架勢。
見狀,吳軍反倒是有些怕了。
怕有詐。
便立馬派人找在中軍主持大局的丞相張悌,把晉軍營壘的情況一五一十告知。
聽完,張悌也是蹙眉,而后親臨前線。
發(fā)現(xiàn)敵軍確實有意投降,而且張悌到時,只見晉將張喬赫然站在營寨外。
將領(lǐng)都走出營寨了,這還能有詐?
張悌先開口問道:“將軍可誠心?”
張喬回答:“我既已出營,豈會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