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利益誘惑往往伴隨巨大風(fēng)險
- 天下無局:《戰(zhàn)國策》里的實用智慧
- 文斐
- 1871字
- 2024-09-13 14:27:25
“無功之賞,無力之禮,不可不察也。”
——《戰(zhàn)國策·宋衛(wèi)·智伯欲伐衛(wèi)》
人們經(jīng)常將莫名其妙到來的好事稱為“天上掉餡兒餅”。這個比喻十分形象,讓人馬上就能明白,這種事情幾乎是不存在的。但在生活中,人們卻盼望著天上能掉餡兒餅。當真的有“餡兒餅”到來的時候,很少有人會去分辨這天降的利益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
“餡兒餅”背后隱藏的是什么?從天而降的利益往往是別有用心的,與其說是白來的好處,倒不如說是有可能會讓人蒙受巨大損失的魚餌。當魚兒失去警惕性、大快朵頤的時候,就是將魚釣上來的時候。
春秋時期,晉國想要攻打衛(wèi)國。晉國大臣智伯送給衛(wèi)國國君四百匹野馬和一塊玉璧。衛(wèi)國國君很開心,群臣都來慶賀,只有南文子面露愁苦。衛(wèi)國國君詢問他,晉國送來重禮,全國上下都很高興,為什么你卻滿臉愁容呢?
南文子回答說:“沒有功勞就得到賞賜,毫不費力就得到禮物,怎么能不慎重呢?這野馬、玉璧本該是小國進獻給大國的禮物,如今卻是大國送給小國,我認為您應(yīng)該謹慎考慮。”衛(wèi)國國君聽了以后馬上命令邊疆將士警惕晉國,果然發(fā)現(xiàn)了晉國前來偷襲的士兵。
隨后,智伯又假裝驅(qū)趕太子,讓他逃往衛(wèi)國。南文子對衛(wèi)國國君說:“太子顏是個很賢明的君子,深得智伯寵愛,沒聽說他犯下什么過錯卻被驅(qū)趕,這其中必定有詐。”隨后,南文子命人前往邊境迎接太子,叮囑說:“如果太子帶的兵車超過五輛,就將他阻攔在邊境上。”南文子的警惕又一次挫敗了智伯的計劃。
南文子能夠看清隱藏在“餡兒餅”背后的陷阱,所以才在全國上下一片歡騰的時候面露愁容,戳破智伯的陰謀,讓衛(wèi)國憑空得到一筆厚禮。然而,很多時候,陷阱距離饋贈的距離非常近,僅僅是收下禮物就可能踏入陷阱。
春秋時期,公儀休成為魯國宰相。他以清廉聞名,有足夠的才智與品德,很喜歡吃魚,全國上下都爭相送魚給他。奇怪的是,公儀休似乎從來沒有收過他人的魚,這讓人們非常不理解。
一天,公儀休的弟子子明前來拜見他。公儀休剛剛外出,還沒有回來,子明就在書房等著公儀休。過了一會兒,公儀休回來,就與子明聊了起來。兩人從學(xué)問聊到風(fēng)土人情,隨后又聊到了美食。
公儀休臉上露出回味無窮的表情說:“子明啊,我今天吃了一條鯉魚,那個味道可太鮮美了。魚肉真好吃,要是能天天吃上魚,這日子得有多美。”
子明一直對公儀休不接受他人送來的魚這件事情很不理解,他正要詢問,公儀休的管家走了進來。管家對公儀休說:“大人,外面有人來給你送魚。”
公儀休擺擺手說:“就說我生病了,已經(jīng)不能吃魚了,把魚送回去吧。”管家似乎見怪不怪,鞠躬之后就拿著魚退了出去。
子明本就有疑惑,又適逢這樣的事情,就詢問公儀休寧愿撒謊,也不接受他人送來的魚。
公儀休嘆息一聲,對子明說:“我也很想接受這條魚,但這魚哪里是那么好拿的呢?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軟。今天我收下了他的魚,就等于受了他的恩惠,欠了他的情分。那么,他要我還人情的時候,我要不要還呢?”
子明回答說:“為什么不能還呢?禮尚往來,也是人之常情。”
公儀休搖搖頭說:“要是他的要求是讓我損害人民的利益呢?讓我違法亂紀呢?所以,這魚是絕對不能收的。”
子明這才明白公儀休撒謊的原因。從那以后,他不僅跟著公儀休做學(xué)問,還時時刻刻以公儀休的品德來要求自己。
公儀休的想法可謂未雨綢繆,哪里有什么無緣無故的饋贈呢?這些看似天上掉下來的餡兒餅,背后都隱藏著陷阱。公儀休能夠抵御誘惑,保證自身的安全。那么,忍受不住誘惑,又會發(fā)生怎樣的事情呢?
戰(zhàn)國時期,蜀地物產(chǎn)豐富,但地處險要,易守難攻。秦國對蜀國虎視眈眈,苦于找不到輕易拿下蜀國的辦法,這才將吞并蜀國的計劃擱置下來。一天,有謀士獻上一條妙計,只要雕刻一頭石牛,在石牛身后放上很多金銀財寶,放出消息稱這些財寶都是石牛排出來的。蜀國國君貪財,必然要打石牛的主意,到時候再把石牛送給蜀國,就能讓蜀國打開國門了。
秦國國君依計行事,派出使者,說要把石牛送給蜀國,當作兩國和平的見證。蜀國國君大喜過望,趕忙讓秦國使者把石牛送來。秦國使者面露難色,說:“蜀地太過險峻,道路狹窄,石牛不能通過。即便我國全力開鑿,也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打通。”
蜀國國君哪里等得了那么長時間,大手一揮,征發(fā)全國民夫,全速開鑿一條連通蜀國與秦國的道路。秦國聽說以后,就著手為戰(zhàn)爭做準備。它將士兵偽裝成運輸石牛的民夫,等蜀國把道路打通以后,就進入蜀國,將蜀國吞并了。
他人送來的利益,哪里是那么好拿的呢?對方愿意舍棄利益,必然是因為能獲得更多的好處。蜀國國君被貪欲蒙蔽了雙眼,根本沒有想過秦國為什么要把這樣的至寶送給蜀國,憑對方一句話,就為秦國開鑿好了進攻自己的通道。有這樣的國君,國家被他國吞并,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