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都是皇帝(求月票啊,求月票啊,求追讀,求追讀,新書期很重)
- 紅樓:開局打臉榮國府
- 墻角聽雨的貓
- 2076字
- 2024-11-15 23:30:00
隆興帝叫起,林瑾起身。
隆興帝登基了將近十年,被太上皇壓制的時間也夠久了,不想一直忍著了,他想把第一刀砍向江南鹽政。
太上皇一邊控制著戶部和國庫,一邊兒又管著皇家內(nèi)帑。
這么大一個國家啊,每個月都有地方受災(zāi),而且近年來邊境也不安穩(wěn),國內(nèi)也常有流民山匪等作亂,哪里不需要錢?
就更別說發(fā)放官員的薪資,以及修繕皇陵宮殿等事情了。
太上皇不肯給錢,但是這些事也不能不做,不然那些老臣和言官們就要出來說話了,要逼著他下罪己詔!
所以這幾年來隆興帝最愁的就是錢了!他現(xiàn)在都不怎么敢去后宮,每次去了你多少怎么也得賞賜點東西給那些嬪妃或者是皇子公主們吧?
可是現(xiàn)在他的兜里真的沒什么東西了。
所以這幾年后宮的妃子們過壽,他都是象征性的過去陪著吃個飯,但是賞賜是沒有的!
一想到自己身為皇帝還這么窮,隆興帝就恨的咬牙!
所以這次他想把那些鹽商宰上一波,先讓自己的日子好過一點。
而且西北和北方遲早是要用兵的,他現(xiàn)在就要開始攢軍費了,不然到時候那些將士們連飯都吃不飽,誰還會給你賣命?
住就在隆興帝剛要開口說他要任命一位皇子,作為巡鹽欽差,視察江南鹽政的時候,林瑾就上前呈上了一封密信。
回皇上,此乃直浙總督胡宗憲與都督僉事戚繼光聯(lián)名所書,內(nèi)里是關(guān)于招降大海盜、倭寇頭子汪直的奏書!
隆興帝的臉色也嚴肅了下來,他接過嚴公公遞過來的密奏,拆開來看后道:此事還有誰人知?
林瑾回:也就胡總督,戚將軍,還有兩名親信副將與微臣五人知曉,連臣父也不知。
好!此事重大,待朕與諸位閣老重臣商議之后才能決定!隆興帝道。
見隆興帝沉思,不像有在問他的意思,林瑾鼓足了勇氣,還是上前道:臣前些日子與戚繼光將軍一起剿滅了一伙倭寇。
所以對東南沿海的倭寇還是有一定了解。據(jù)微臣所知。本朝倭寇猖獗,其根源與海禁之策、民生困局息息相關(guān),實乃內(nèi)憂外患交織所致!
自太祖年間推行海禁,本是防患于未然,然歷經(jīng)百年,時移世易,沿海局勢早已不同往昔。
彼時,東南沿海百姓世代以海為生,捕魚、貿(mào)易本是生計根本。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更使海外貿(mào)易繁榮一時,沿海民眾依托海上貿(mào)易,安居樂業(yè),市井繁華。
然海禁驟嚴,“片板不得下海”,斷絕了沿海百姓生路。
漁民無法出海捕魚,商人不得開展海外貿(mào)易,無數(shù)家庭瞬間失去收入來源。
原本依靠海上貿(mào)易興盛的港口城市,如泉州、漳州等地,商賈絕跡,店鋪關(guān)門,昔日的繁榮化作蕭條。
百姓為求生存,被逼無奈之下,鋌而走險。一些人暗中造船,與海外走私,起初不過是小規(guī)模交易,以謀生計。隨著生存壓力增大,走私規(guī)模愈發(fā)龐大。
為對抗朝廷海禁官兵的巡查,走私者逐漸武裝起來,與扶桑浪人、海盜勾結(jié)。
扶桑正值戰(zhàn)國亂世,戰(zhàn)敗的武士、浪人紛紛出海尋求生路,他們作戰(zhàn)兇狠,與沿海走私勢力一拍即合。
沿海百姓與扶桑浪人相互勾結(jié),形成龐大的海盜集團,倭寇之患由此愈演愈烈。
而沿海官員的腐敗與不作為,更是加劇了這一局面。一些官員收受走私者賄賂,對走私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有甚者,參與走私分贓。
海禁政策執(zhí)行不力,導(dǎo)致倭寇有恃無恐,屢屢進犯沿海,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沿海地區(qū)經(jīng)濟遭受重創(chuàng),國家海防也面臨巨大壓力。
林瑾頓了頓。見皇上沒什么反應(yīng)。于是又道:陛下!剿滅倭寇、整頓走私,可快速充盈國庫、內(nèi)帑!
一說錢,隆興帝立馬就來了興趣道:瑾兒你仔細說說!
于是林瑾繼續(xù)道:自海禁森嚴,表面上斷絕外夷勾連,實則催生龐大走私網(wǎng)絡(luò)。東南世家大族與朝中權(quán)貴暗中勾結(jié),以朱門高墻為掩護,以官船商隊為幌子,行通倭走私之實。
浙東汪氏、福建謝氏等豪族,豢養(yǎng)死士千余,私造巨艦百艘,將江南絲綢、瓷器等物,繞過市舶司關(guān)卡,直抵扶桑、南洋。
更有朝中顯貴暗通關(guān)節(jié),縱容家丁持空白文牒闖關(guān),將倭寇劫掠之財洗白上岸。
每歲走私所得白銀,竟達朝廷鹽稅三倍有余!
說到這里,隆興帝的表情終于有點掛不住了,他猛的拍了一下桌子道:這些都是朕的錢,都是朝廷的錢!
然后隆興帝示意林瑾繼續(xù)說,林瑾繼續(xù)道:此等行徑,于國計民生有百害而無一利!其一,朝廷盡失關(guān)稅之利。往昔市舶司鼎盛時,歲入百萬余兩,如今海禁之下,走私猖獗,商賈避官就私,海關(guān)形同虛設(shè)。
其二,國庫反為剿倭所累。倭寇劫掠沿海州縣,焚毀糧倉、擄掠丁口,朝廷每調(diào)兵平亂,耗費錢糧無數(shù),卻因走私財路被斷,賦稅難征,陷入“越剿越窮、越窮越剿”之困局。
其三,世家坐大危及皇權(quán)。這些巨族借走私聚斂財富,豢養(yǎng)私兵,勾結(jié)地方官吏,儼然成國中之國,長此以往,恐生不臣之心!
這時的隆興帝的臉色已經(jīng)不能說難看來形容了,旁邊的嚴公公,也把頭低的不能再低了。
林瑾知道今天自己說的有點多了,但是有些事情他今天如果不說出來的話,他感覺以后都會成為他的心結(jié),于是他便豁了出去繼續(xù)道:
反觀海禁之策,初時雖有防倭之效,然時移世易,已淪為權(quán)貴斂財之工具。
若陛下果斷出擊,一面整肅海防,命戚繼光、俞大猷等良將痛擊倭寇;一面徹查走私,抄沒世家非法所得,僅浙閩兩地,便可追繳白銀數(shù)百萬兩,足解西北邊餉、黃河水患之燃眉之急!
更可重開市舶,設(shè)官抽稅,使海外貿(mào)易歸于正道,如此則國庫日豐,百姓得安,奸佞伏法,實為一舉多得之善政!
還望陛下圣裁,以雷霆之勢滌蕩東南濁流,讓大明海疆重歸清明,財賦之路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