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教材
- 沈強 朱青 劉繼東主編
- 929字
- 2024-09-29 16:31:55
二、改天換地:實現興國大業
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異常艱難和復雜。從國內看,由于長期的戰爭,經濟凋敝、民不聊生,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經濟基礎薄弱,面臨著在戰爭留下的廢墟上建設一個全新的中國的困境。同時國民黨殘余勢力伺機破壞,匪患嚴重。有些地方還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層還未建立政權。從國際看,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亡我之心不死,在政治上孤立我們、在經濟上封鎖我們、在軍事上威脅我們,想把剛剛成立的紅色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黨中央斬釘截鐵、果斷決策,打響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贏得了安定的國際環境,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國站穩了腳跟。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始大規模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并取得巨大成就。雖然探索之路艱辛坎坷,但我們成功建立和鞏固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礎和物質基礎。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一時期,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熱情空前高漲,涌現出一大批感天動地的英雄事跡,有大慶工人王進喜“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鐵人精神,有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等,這些英雄事跡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將戰天斗地、重整山河、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奮發圖強的精氣神,轉化為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拼搏,不僅初步解決了幾億人的吃飯穿衣問題,還創造了當時被公認為世界奇跡的中國歷史上的無數個第一。正如鄧小平所說的那樣,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