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學堂。
這是李哲給學堂的命名,聽上去是沒有他在江湖上吹的“問道山”高大上,但李哲卻非常喜歡這個名字。
因為李哲覺得,這個接地氣的名字,更讓他安心。
“我終究只是一個凡人,而人……只有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
這句話是李哲前世的時候,任老師經常跟他說的,李哲一直深以為然,并銘記于心。
而今來到這方世界,一切從零開始的他,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了腳踏實地的重要性。
就比如說現在的青城,在道秦重工大量財政的反哺之下,一大批弟子都出現了浮躁的心態,他們開始妄自尊大,覺得青城已然天下無敵。
應劍出青城!
殺慕容,斬丐幫,滅少林,一統江湖,千秋萬代!
甚至有人還偷了雷管與兩桿槍跑了出去,好在及時將其抓了回來。
掌門司馬衛火冒三丈,揚言要廢其武功,清理門戶!
而當李哲來到現場之時,卻見跪著的是兩個外門弟子,兩人都穿一身臟兮兮的灰色道袍,臉上滿是泥巴,就跟花貓一樣。
這兩人李哲見過,一人叫做周游,另一個叫做周奇,兩人都是川西周家莊的孤兒。
而他們之所以成為孤兒,是因為不幸招惹了碧磷洞,導致一夜之間,全莊一百多口人只剩下他們兩人。
這碧磷洞,就是七十二洞之一,是靈鷲宮麾下的勢力,門內武功平平,但有一門絕技,可以遁地而行,在某些時候很有奇效,活躍于川西地區。
聯想到這兩小家伙出逃的方向是川西,李哲問道:“周游,你是哥哥,你且說說,你們為何偷槍出逃!”
周游抬著頭看著李哲,面色恐慌,半天說不出話來。
李哲再問道:“是不是有人指使你們,我聽說你們在行動之前,是王貴帶你們去的礦場。”
王貴是青城趙長老的弟子,年紀比李哲大兩歲,但入門比較晚,按輩分來說是李哲的六師弟。
在李哲離開青城外出之時,高爐煉鋼與火器制造由司馬衛與五位長老負責,而這六人主抓煉鋼與火器,但是礦場開采卻交給了他們的弟子,也就是李哲的師弟們。
而王貴就是負責鐵礦開采的執行人之一。
周家兩兄弟聽到王貴的名字,當即瞪大了眼睛,然后周奇立刻說道:“不是王貴師兄帶我們去的,而是我們自己哄騙了師兄,趁他不注意時偷了槍與雷管跑了出去,我們想要報仇!”
周游也反應了過來,連連點頭道:“沒錯,我們要回川西,殺上碧磷洞報仇!”
“報仇?”
李哲劈頭蓋臉,毫不客氣地說道:“就你們兩個的武功,偷兩件小玩意就想去找碧磷洞那群老鼠報仇,當真是不知死活!現在被人賣了又幫人數錢,更是傻得可以!你以為那王貴是真的想幫你們報仇啊,他只是想讓你們把東西偷出去而已!”
兩人聞言面色變得煞白,下意識地說道:“不會的,王師兄他怎么可能欺騙我們。”
李哲冷哼道:“不可能?怎么不可能,那王貴我已經抓到,他都已經招了,只有你們還替他說話!”
周游周奇面如死灰,嘴里一直喃喃自語說不可能。
李哲的威望太高了,幾乎每個新入門的青城弟子,都會被其他師兄師姐告誡:“千萬不要招惹大師兄,否則青城沒人救得了你!”
是以現在李哲訓斥起這兩人來,自帶一種威懾力,使得周游周奇都不敢頂撞。
當然,李哲也不是在詐這兩小家伙,雖說李哲現在精力主要在學堂,而礦場只是偶爾去一次,但那邊的管理制度李哲做得相當完善。
所有的環節,每一個責任都落實到每一個人,而槍支與雷管的管理是重中之重,每支槍與雷管都有編號,要用就必須得經過嚴格的記錄,讓領導知道用在了哪里,一旦丟了就會追蹤其責任人。
那日王貴打的主意就是讓這兩傻小子將槍與雷管帶出去,然后他就立刻上報火器遭竊,事后在去與周家兄弟約定的地點,將兩人擊殺。
至于槍支與雷管?
那肯定是在火拼中丟失了啊!
這樣的話,雖然他回來會被問責,礦場的職業肯定要被撤,但他就可以拿到一把事先藏好的槍。
可惜他的想法很好,但現實卻教了他做人,在他上報步槍雷管失竊的那一刻,他的行動就被李哲控制。
趙長老問過王貴,為何這般心狠手辣,算計殘害自己的同門。
王貴答:“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沒錯,王貴身上也背著一段血海深仇。
在這個江湖之中,風花雪月,快意恩仇只是主角們的待遇,更多的人每天面臨的,只是最不入流的相互殺戮罷了。
即便是北喬峰南慕容,亂殺之時照樣也殺過很多人,那些被殺的人的家人心中自然會有仇恨,只不過被殺的那些人的家人,大多沒法報仇雪恨,哪怕是成為游坦之那樣能造成點麻煩的,也少之又少。
故,江湖上從不缺苦大仇深的人,王貴與周游周奇就是其中代表。
只不過心中有仇恨,并不是犯罪的理由。
因此王貴親自被趙長老廢除武功,關押在了青城后山,與慕容博做起了獄友。
眼下周家兄弟,司馬衛等人也是想判同樣的責罰,以儆效尤!
對此,李哲沒有阻攔。
工業的沖擊來得太快,很多新型的問題也隨之而來,而現在青城對各種案件沒有立法,李哲也就沒有理由給這兩人什么判罰。
不過這也讓李哲深刻意識到了,生產力上來了,生產關系也就變了!
畢竟以前沒槍的時候,憑王貴的武學天賦,一輩子可能都不敢想報仇。
但現在不一樣了,有槍了。
所以他可以為了一把火器,預謀殺害同門師弟,只因他看到了報仇的希望。
想到這一切變化都是自己帶來,李哲在心里暗暗地道:“既然先進的生產力是我帶到這個世界的,那么我就不能只給技術不管其他,這是對這個世界的不負責任!”
當然,李哲不會直接照抄前世治理體系,因為世界不一樣,前世的東西復制粘貼過來,大概率只會水土不服。
李哲只能根據本界生產力與社會關系的變化,用前世的作為參考,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了。
這個探索的周期會很長,但李哲不得不做。
好在這件事確實起了點震懾效果,原本激進的青城弟子也都收斂了許多。
這個小插曲過后,李哲便有意地在希望學堂的教材里,嘗試種下一些不一樣的種子。
那些種子在李哲心中,是赤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