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八年五月初七。
李哲回到青城山第二天。
江湖上沒有發生什么大事,李哲推算了一下,這個時間差不多也該是聰辨先生蘇星河擺下珍瓏棋局,廣邀天下武林豪杰前去解局了。
李哲現在小無相功還缺最后一冊,那一冊可以有兩種方法得到,一是找到星宿老怪,從他身上直接搶,另一個就是從無崖子身上拿。
這兩個方法之中,李哲更加傾向于第一個,畢竟自己不會下圍棋,解不開珍瓏棋局,而無崖子與自己無冤無仇,李哲也不好搶他。
但星宿老怪這家伙心狠手辣惡貫滿盈,星宿派在江湖上也聲名狼藉,李哲打他們那是替天行道。
只不過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這個時空的珍瓏棋局一直沒有消息,而喬峰等人的命運已經改變,星宿老怪行蹤不定,珍瓏棋局不開之前,他要找星宿老怪還得費好些工夫。
“罷了,等著就是,只要那無崖子還想要報仇,那珍瓏棋局必定會開,不必急于一時。”
李哲現在的時間非常寶貴,沒有閑工夫為了一冊未來能找的小無相功而上躥下跳,安心等著便是珍瓏棋局開局便是。
想通了這一點,李哲開始著手準備在青城問道峰全面鋪開他的計劃。
李哲回來后就進入問道峰工廠,細致入微地清點了在自己離開青城的兩個多月時間,問道峰弟子生產的產品。
如今青城憑借高爐煉鋼還有火器技術,造出了槍械八百九十二桿,雷公轟手雷三千六十四發,子彈六萬九千三百四十三發。
其實這么多的熱武器,在這個時代足夠讓青城搖身一變成為割據一方的大型武裝勢力了,但是司馬衛還有一眾天師非常克制,從不將這些輕易示人。
甚至于當發現夠用之后,便開始縮減產能,理由是成本太高,青城財政吃不住了。
沒錯,工業品制造出來,你不流通,就得砸自己手里。
而青城現在道家名門正派,掌門是司馬衛德高望重高風亮節,也不是后世那個到處在江湖上搶人辟邪劍譜的青城余滄海。
青城日子過得去的情況下,自然是不會輕易去掠奪他人。
看著堆積在倉庫里的裝備受潮,掌管青城財政的徐長老痛心疾首。
這可都是錢啊!
好在這次李哲回來,也帶回了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李哲在創立的道秦重工,可以吃得下青城目前的子彈庫存。
現在大遼國對大宋幾乎已經撕破臉皮,秦家寨所在的云州又在兩國重要爭奪之地,秦家寨未來對軍火的需求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至于秦家寨錢從哪里來,當然是鋼鐵生意了,在李哲還沒有離開的時候,道秦重工就與諸多勢力簽訂了鋼鐵制品的訂單,其中以大遼軍方的鋼管訂單最大,占據百分之八十,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是所有的武林門派加起來。
當然,這鋼管是沒有膛線的,現在道秦重工還在積累階段,并沒有對外出售任何軍工產品的打算。
不過道秦重工若是想繼續“廣積糧”,那就必須擁有足夠的武器保障自身,所以青城派的子彈手雷,也就有了地方出口。
其實從宋遼兩國的角度來看,全冠清等人說秦家寨倒向大遼,這倒也沒錯。
但李哲是從更高的歷史層面來看這個問題,在李哲的價值觀里,他不是宋人,也不是遼人,而是華夏人!
宋遼之爭,乃至包括與大理等國的爭端,在李哲眼里,都屬于華夏內政問題!
華夏只有一個,哪有什么南北共治!
因此,道秦重工在保證自身獨立的情況下,可以向大遼政權售賣鋼鐵,自己也能給喬峰火炮,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推進這片土地上的文明,盡早進入工業時代!
來到這個世界十六年了,李哲依舊沒有徹底融入這個世界。
……
是夜。
李哲靠著窗伏案書寫,筆下不是什么武學秘典,也不是圣人文章,而是經典力學三定律。
除此之外,桌角還有一沓厚厚的書冊,正整整齊齊的擺放著,最上面的封面,寫著《小學數學教材第一版》的大字。
在外面的布局結束了,接下來就等火力戰爭到來,工業的齒輪就會以云州煤鋼復合體系為起點,永不停歇的轉動起來。
見過了所謂的江湖之后,李哲沒有混江湖的想法,接下來他想做的,是將一些東西傳給這個世界。
許是寫累了,李哲放下手中的筆,伸了一個懶腰,看著滿天星頭,莫名地感嘆道:“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蠻橫地想要改變這個世界的我,也是一個域外天魔吧。”
沒有人回答李哲,窗外寂靜無聲。
李哲又自己甩了甩頭,笑道:“我這是在中二個什么勁啊。”
很快,李哲教材便編寫完畢,正式向青城提出要開設新式學堂的請求。
但司馬衛與諸位長老都覺得武功、道學才是青城根本,加之他們對科學還沒有具體的概念,只是將科學當成一種可以制造火器的煉器手藝,便沒有同意。
但當李哲將云州道秦重工穩定的銀兩收入擺了上來,并承諾今后青城財庫還會越來越充實。
徐長老為首的天師又轉變了想法,兩派人據理力爭,最后定下了一個方案,李哲要辦新式學堂可以,學生從青城弟子挑選也成,但新學堂不能只教科學,還必須教青城武學。
對此,李哲自是滿口答應,說道:“弟子創辦新式學堂,就是為了讓人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體便是武學,豈有不學之理,不僅要學,還要考!”
同時,為了打消諸位保守派的疑慮,李哲主動提出,新式學堂不會建在青城山上,絕不會帶壞那些一心向武、一心向道的弟子,且辦學費用什么的,李哲自己負責。
如此之后,青城也沒了阻攔的理由。
很快,一座新式學堂在青城山下六十里處建立。
對于這個學堂,李哲設立了十四歲與十八歲兩個陪養方案。
十四歲以下,學制與前世差不多,但因為不用學英語,且李哲在課程上做了調整,所以小學與初中不用九年,而是縮短到了七年,小學五年,初中兩年。
現在一共有適齡學生二十七人,男生二十人,女生七人,都是青城這兩年新收的弟子,有些是家里主動送上青城,有些則是青城弟子行走江湖時,遇到的孤兒。
十四歲到十八歲的學生,因為青城前期教過認字,考慮到他們的年紀,只需要教基本的科學知識,學制四年,是針對性教材,根據掌握知識的情況,也能提前申請畢業。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十六人。
至于十八歲以上的,李哲認為他們已經成年,愛跟誰一起學,就跟誰一起學。
不過目前來說,這樣的學生總共就三人,分別是司馬林諸保昆還有一個名喚徐欣的師妹,她是徐長老收養的義女,剛滿十八歲,三人都選擇第二套方案。
不久之后,學堂里就響起了朗朗讀書聲,但不是之乎者也,而是……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
“任何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迎著朝陽,看著這群含苞待放的花朵,李哲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這個世界,終于有他熟悉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