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八年七月底。
青城山雨聲轟鳴,雷聲轟隆,閃電劃破天際,仿佛是大自然在憤怒地咆哮。
隨后大雨如注,傾盆而下,天地間一片混沌,世界仿佛被水幕籠罩。
今日希望學堂放假,李哲一臉憂愁地看著窗外滂沱大雨,長長嘆了一口氣。
見李哲這番模樣,司馬林好奇地問道:“師兄這是在擔憂山下洪澇嗎?”
李哲說道:“只是感念上天無情罷了,這場大雨足足下了將近大半個月,山下灌江河床都被沖塌,只怕其他地方也難以幸免。”
青城山地處都江堰地區,也就是世人常說的灌縣、灌州。此處水利工程之宏偉,乃是后世千年,那個科技昌盛的時代也在贊不絕口的千古一絕。
但這座千古水利工程,也并非就能一勞永逸,它與長城一樣,非一代人可盡全功,從秦時李冰開始,到諸葛丞相治理,再到如今的大宋,被沖塌了無數次,又修建完善了無數次了。
按照時間推算,要在兩百多年后的元朝時期,才會有一位叫做“吉當普”的官員,對都江堰進行非常大膽的工程結構改革之后,都江堰工程才維持了四十年。
此后明清時期,數次大修都是在吉當普的基礎上做改動。
而在此之前,比如李哲現在所處的北宋末期,都江堰的工程質量是不夠的,只能維持九個月。
當然,說起這個也并非是李哲想提前兩百多年修都江堰,目前青城派還沒有那個人力物力去做這件事。
要知道吉當普當時可是用了五個月時間,動員石工和鐵匠700人,木工250人,普工(包括軍工)3900人,開山取石百余萬條,石灰、桐油、鋼鐵、糧食……數以萬計。
雖說目前青城開啟了高爐煉鋼時代,鋼鐵產量以及錢財過個幾年就能滿足,甚至興許還能用上鋼筋,但是這么多人,光靠青城派的人,只能說還差得遠。
況且現在是汛期,真想做點什么,也得等到枯水期了。
所以李哲現在心想的,是洪澇之下,百姓該當如何?
須知人在沒飯吃的時候,無非就是兩條路,吃自己或者吃別人!
而蜀地農民起義是有傳統的,在大宋立朝之初,朝廷在這里設立了“博買務”,壟斷布帛貿易,禁止個體農民和小商販自由買賣,豪強大地主則趁機“釋賤販貴”,投機倒把,敲剝百姓,從中漁利。
這就使得越來越貧困的農民不斷喪失家業田產,許多小商販被迫失業,農民家庭手工業遭到嚴重破壞。
此外,朝廷還把茶葉劃入專賣,對茶農低價購茶,高價賣米,使廣大茶農紛紛破產,生路斷絕。
于是乎,宋太宗淳化四年,蜀地大旱,造成大饑荒。
青城縣王小波與李順揭竿而起,這場起義風風火火,席卷了整個蜀地,占據了天府平原,只不過因為局限性,最終還是被鎮壓了下來。
但王小波首次明確提出了“均貧富”這一概念,如今還在蜀地流傳。
而王小波發家的青城縣,就是李哲現在所在的地方。
起義老區了屬于是。
……
而說起天下大亂……
此刻大遼與大宋已在雁門關打得熱火朝天,雙方全都殺紅了眼。
起初憑借關門天塹,加之喬峰武功蓋世,大宋守軍與一眾武林群俠確能跟大遼軍隊打得有來有回。
但是隨著大遼的國家利器運轉,黑火藥槍與土炸藥包被大量投入戰場,戰爭從古代武俠風格,就慢慢變成了火力戰場的模樣。
大遼沒有大炮,但是大遼在自己開發火藥之時,意外制造了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炸藥包,憑借大遼重騎武者還有投石車,是能將炸藥包扔上城頭的。
這玩意可遠遠比扔個石頭上來恐怖的得多。
只要在城墻爆炸,就是范圍幾米的殺傷。
一開始大宋守軍還能用傳統的弓箭,落石擊殺攻城者,但到了后面,哪怕是身懷武學的人,也害怕站在城墻上了。
只有像喬峰這樣武功高的沒邊的人,才敢在城墻上擊殺攻城者。
當然,戰爭是人類最激烈的交流方式,當看到大遼龐大的黑火藥炸藥包的威力,大宋守軍自然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模仿,于是乎大宋很快也拿出來自己的炸藥包。
可惜前期戰局失利,加之此刻大宋朝廷高太后掌權,幾近腐朽到了骨子里,朝廷沒有多少戰斗意志,而單憑雁門關的生產力,壓根就不可能與國力鼎盛的大遼火力對轟。
每天都有無數戰友死在自己面前,雁門關內人心惶惶,軍心渙散,好像馬上就要守不住了似的!
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喬峰為首的武林群俠自己打造的火炮,也終于完工,雖然產量不高,只有十幾臺大炮,但也能打大遼一個措手不及。
只見每一臺九百多公斤的平天大炮,都被五六名橫練武者的齊力之下,直接抬上了城墻。
看著黑洞洞的炮口對準自己,下方的大遼士兵感到了大事不妙,如今火器可是縱橫于戰場,所有士兵都害怕被奇怪的武器洞口對上。
只是即便大家心里都有所準備,大炮的威力還是讓戰場雙方都感到了震撼。
火器才剛剛出來沒多久,大遼是裝備了步槍,但排兵布陣還是以前的那樣,密密麻麻排列在陣前。
就連最精銳的火槍兵,也頂多就是學習秦家寨的戰術,組建了輪流交替射擊的排槍隊伍。
這種密集的部隊,沒有任何的掩體,在大炮高打低的炮擊之下,無疑就是人間地獄的慘狀。
見到無數遼兵被炮擊得四分五裂,所有人都頭皮發麻。
“不好,大宋也有大殺器!”
“快撤!”
平天大炮一炮轟出,打掉了大遼前期積累的所有優勢。
也給了雁門關武林群俠極大的信心,為了戰爭的勝利,武林群俠以家國民意的理由,倒逼大宋朝廷給錢。
反正這群武林本來就天不怕地不怕的,如今在這里替朝廷守了兩個多月,弟兄們死傷無數,若朝廷再無動于衷,那就真的該死了!
一時間,天下民意洶洶群情激憤,各地都有人聲援雁門關守軍與喬峰巨俠,朝廷被批判得體無完膚。
甚至好多朝廷命官與貴族莫名慘死于家中,死狀各異,兇手皆是武功高強之輩。
無奈,高太后為首的朝廷舊黨只得妥協,給了白銀三十萬兩,用以打造火器所用。
而隨著火器在戰場上的頻繁使用,漸漸地沒有人會像以前那樣,傻乎乎地拿著長矛,一排排地沖上去送了。
火力為王的時代。
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