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建文帝的聲音,黃受忍不住心里一緊,想著要不投靠過去算了。
這下西洋的活真不是人干的。
不僅要背井離鄉,在海上漂泊,一個不小心就死在海上,尸首也只能就地掩埋,不能回到家鄉。
這燕王打進了南京,當了皇帝,他們這些老兄弟也算是從龍之功。
怎么別的兄弟都分到了田地,在內地活的逍遙自在,他們這些卻要一遍遍的下西洋?
心里實在有些不平衡。
黃受咬了咬牙,想著站出來振臂一呼,帶著船上的兄弟投靠朱允炆算了。
“兄弟們,我們不如投了建文帝!”
黃受錯愕地看向甲板上一個軍官。
聽聲音是福建人?
那個百戶大聲說道:“大家都是跟著燕王一起打天下的,憑什么他們在地上吃香的喝辣的,我們卻要在海上漂泊,要是我們有一個三長兩短,還要我們的兒子、兄弟補上,這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不如隨著建文帝撥亂反正,打回南京城,以后也可蔭庇子孫。”
等一下,這不是我的詞嗎?
黃受臉色微微漲紅,覺得這個百戶搶了他的話。
這個時候不是該他站出來,振臂一揮,帶著對出海不滿的兄弟們投了建文帝朱允炆,一起殺回南京城的嗎?
這人怎么搶我的戲份啊!
黃受忍不住跳了出來,想要說些什么。
但是。
下一刻,一抹刀光在眼前劃過,那個想要鼓動造反的百戶腦袋飛到了天上。
田資平靜地舉著樸刀,似是做了一件小事。
其腰牌赫然是錦衣衛。
“想要學別人從龍之功,你也配!”田資唾棄道:“南方人就是不可靠,這么多年了,還惦記你們的允炆,當初方孝孺他弟南下募兵,你們咋不去啊?”
譏諷了兩聲,田資才注意到跳出來的黃受。
“你有什么事嗎?”
“……”黃受雙眸瞪大看著被斬首的百戶,神色變得嚴肅,指向了建文帝的船只:“我們要不要上去拿下他?”
田資道:“那不是我們這些小軍官要考慮的。”
就像田資說的一樣,留在船隊的副使王景弘舉著望遠鏡,額頭滲出了汗珠,他大罵道:“哈只那個混蛋,怎么放這個家伙過來了,直接殺了他不行嗎?”
侯顯攏袖而立,道:“沒事我們現在撞沉允炆的船也是一樣的。”
“那你去撞啊!”
“應該你去吧,陛下善待我等,不就是為了今天。”
“你當我沒有讀過史書,我不做成濟。”
“那你說怎么辦?”
兩人的爭執聲在寶船中央的船室中響起。
鄭和帶著兩千騎兵離開,現在只剩下下一萬步兵,還有大量的非戰斗人員,像是買辦、通譯、火長、工匠……
來犯的敵人則有五萬人。
大多為僧伽羅人的軍隊,少部分精銳則是朱允炆招募的漢人軍團,他們或是海盜,或是靖難大戰時逃竄的敗兵。
哈只這樣的百戰之兵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有僧伽羅人和印度人拖后腿,這五萬人的大軍絕對打不過留守的一萬步兵。
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
要怎么處理朱允炆?
朱允炆是皇帝。
也是天子。
殺死天子,這是天大的罪過,即使經歷了千年的分分合合,朝代更替,讓皇權的神圣性受到了削弱,但是在海外無數人面前,當眾殺死天子……
船隊還真沒人敢做這個決定。
三國時代,魏帝曹髦一身帝王之氣,毅然拔劍,踏上輦車,率領著殿中的宿衛與那些忠誠的奴仆,高聲呼喊,沖出了那金碧輝煌的宮殿。
行至東止車門,曹髦一行人遭遇了司馬昭之弟,屯騎校尉司馬伷,及其麾下部眾。
曹髦左右之人,怒目圓睜,呵斥之聲震天響,那司馬伷的兵士們,在這威嚴之下,竟嚇得四散奔逃,宛如秋風中的落葉。
正當此時,中護軍賈充,自外而來,與曹髦迎面相逢,于那南面宮闕之下曹髦親執長劍,上前質問這些亂臣賊子。
周遭眾人,見狀欲退,賈充之軍似有敗象。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騎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濟,心急如焚,向賈充問道:“事態緊急,敢問該如何應對?”
賈充沉吟片刻,說道:“司馬公養育爾等,正是為了今日之時。今日之事,無需多問!”
言罷,成濟瞬間拔出長戈,勇往直前,刺向了曹髦。
那一刻,鮮血四濺,曹髦倒在了車下,一代帝王,就此隕落。
這便是歷史上那樁震驚朝野的“司馬昭弒君”之事。
此事之后,晉朝似乎被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成為了后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而成濟,那位執行了弒君之命的人,最終也難逃一死,被賜以極刑。
如今的情況,和一千多年前何其相似,被篡位的天子率領僅有的部下奮力一戰,怒斥船隊上的官兵是亂臣賊子。
若是他們將朱允炆殺了。
那就是將永樂朝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想想自己的九族。
想想自己的家人。
大部分人都只能假裝沒看見。
也有一些忠義之士想要上去捉拿朱允炆,但是卻被文官勸了下來,他們倒不是多喜歡朱允炆,只是出于一個簡單的理由。
朱允炆現在要是死了,當今皇帝定要遺臭萬年!
這事也無法掩蓋。
不要說此地人多眼雜,就說現在大寶船上就有不少外國的使臣。
當著外國使臣的面,當眾殺死廢帝……
僅僅是想想,王景弘都覺得皮癢,似是有刀子要將他千刀萬剮。
鄭和呢?
現在很需要鄭總兵啊!
這個鍋我背不動,只有您才背得動啊!
王景弘在內心哀嚎。
此時,侯顯開口了。
“先將戰船連起來吧。”
“啊?”
王景弘先是疑惑地看向他,爾后恍然大悟,道:“確實該如此,先將所有的戰船連成一片,任何船想要叛逃,都需要解開鐵鎖連環,如此無人可以叛逃,敵人想要進攻我們,只能進行水戰,但是水戰我們是無敵的。”
理解到這一點,王景弘立刻對著左右下令。
咚!咚!
金鼓聲從大寶船上響起,令旗升起,迎風飄揚。
見到旗幟,聽到金鼓,遠處的寶船也紛紛擂鼓,鼓聲傳出去,馬船、坐船等戰斗用船只也紛紛擂鼓。
金鼓聲在錫蘭的碼頭響徹。
所有的船只向著大寶船聚集而來,港口的步兵連忙跑上戰船,或是乘坐小船,向著大寶船而去。
哈只命令船只來到合適的位置,前方的水兵將鐵鎖扔向隔壁的戰船。
船隊的百艘船只紛紛用鐵索和木板連在一起。
這是歷史上著名的“鐵索連舟”戰術。
這項技術可以將一千艘船只用鐵鎖和木板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海上堡壘,在接舷戰中幾乎無敵。
最早是宋末統帥張世杰使用的,他利用自己的戰船數量優勢,把千余艘船只用鐵索和木板連在一起,然后把大臣和皇帝的行船放在來連環船的中間,擺出一個被動的防守陣型。
到了元末,陳友諒的漢軍和朱元璋的吳軍在鄱陽湖以西南和東北方向遙相對峙,在經過前階段的多次碰撞之后。
陳友諒認為自己的戰船無論是數量還是體型都要強于吳軍,但是仍不能取得大勝的原因就是沒有發揮戰船的優勢。
于是,也使用了鐵索連環戰術,只是書讀少了,沒有看下一頁的防火小妙招。
大明水師的船舶技術傳承自陳友諒。
這個戰術鄭和船隊自然也會,不過他倒不是為了交戰,而是為了對抗風暴。
現在將船隊連在一起,不僅僅可以防止船隊出現叛徒,還可以保證僧伽羅人的軍隊無法撼動船隊,至于搶走他們的船舶,那更是癡人說夢。
唯一的問題就是,只能防守,無法進攻。
哈只望著繞著船隊游蕩的朱允炆的龍船,低聲自語:“陛下,我已經開了一炮,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弄死他……已經對得起您了。”
嘆息一聲,他低下頭帶著手下在船上涂抹防火的淤泥,讓人將火炮搬到甲板上,對著外面,防止有人用火船偷襲。
戰場逐漸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