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老齡化:最受影響的其實是年輕人

人口老齡化,指的是老齡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動態發展趨勢。對于人口老齡化,有人悲觀地視之為洪水猛獸,對人類的未來充滿擔心;有人局限地視之為老年人的問題,與年輕人無關;還有人積極地視之為社會進步的成果,但對隨之而來的挑戰思考不足。

實際上,人口老齡化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21世紀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它事關老齡群體,更事關年輕群體;它涉及民生應對,更關乎經濟發展;它發端于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帶來的將是整個社會形態的大轉型。

老齡與老年:一字之差,大不相同

生活中,我們可以把老齡化說成“老年化”嗎?對于60歲及以上人口,我們可以將其統稱為“老年人”或“老人”嗎?

老齡與老年,雖然只是一字之差,意思卻大有不同。

“老”這個字有很多種含義。一是資歷深厚,像長老、閣老等。如唐代的狄仁杰,就被稱作狄閣老。這個“閣老”,指的就是擔任中書舍人(宰相)時間比較長的人。二是經驗豐富,在某個方面是老手。如鼎鼎大名的福爾摩斯,就是一個破案的老手。三是年歲大,陳舊,如老腦筋、老房子等。還有一些引申含義,如炒菜炒老了,雞蛋煮老了,等等。而老的所有含義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年歲大——人“老”了。

其實,“人老了”有兩個深層含義:一個是年齡上,也就是指“老齡”,“老齡化”的“老齡”;另一個是能力上,也就是指“老年”。

我們先來說“老齡”。耆艾,是我國最早被用來泛指老齡人的。《禮記》中就寫有,“五十曰艾”“六十曰耆”。此外,還有我們常聽到的花甲之年——60歲,古稀之年——70歲等。這些都屬于我國古代對老齡的界定標準。而在國際上,聯合國在1956年發布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中,將65歲作為進入老齡的標準。1982年在維也納召開的第一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正式確定“老齡”是指60歲以上。我們可以看到,老齡的標準相對明確,立場也比較客觀。在英語中,老齡一般是用“aging”一詞來表示。

與老齡相比,老年的標準就很模糊了,立場也比較主觀。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東方還是西方,對老年都沒有非常清晰的標準界定。一個比較普遍的說法是:“老年,一般指生物生命周期的最后一個階段。”這個定義很有普遍性,即以生命周期來界定老年,泛指生物從出現衰弱特征到死亡的一個階段。在英語中,老年一般是用“old age”一詞來表示。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老年是按照生命周期劃分,老齡是按年齡劃分(見表0-1)。老年界定標準模糊,老齡界定標準清晰。老年一詞帶有很強的主觀性,老齡一詞更強調客觀性。老年將人指向人生的最后階段,而老齡只是將人指向人生的一個必經階段。

表0-1 老齡與老年的比較

以往,受疾病、戰爭、健康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人的壽命普遍很短,能活到五六十歲的人并不多。這也是我們常聽到的那句“人生七十古來稀”的由來。同時,人在步入這個年齡后,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都已經很難滿足田地勞作或工廠流水線工作的要求了,只能退出社會生產。在這種情況下,當我們說“老了”時,年齡與能力、老齡與老年是統一的。

現在,人的壽命已經有了大幅提升。以前是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是人生七十很平常。同時,人的能力也變化了。一方面源于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力和體力比過去增強了很多;另一方面源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工作崗位對人的要求不一樣了,工作強度降低了。

所以,當我們說老齡群體時,指的只是60歲或65歲以上的人,其范圍已經遠遠大于以往能力上“老”了的老年人或老人了。

辨析“老齡”與“老年”的區別,看似有點咬文嚼字,實則大有意義。例如,當我們在說到老齡餐飲時,其實講的是涉及所有60歲及以上人群的餐飲,而不是只涉及老人的老年餐飲。因為,針對前者,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價格、口味、環境、地理位置等;針對后者,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能不能咬動,營養是不是足夠等。你看,這一字之差,就決定了不同的出發點、不同的范圍、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關于老齡與老年的不同,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想清楚呢?


☉拓展閱讀

老齡究竟是60歲及以上還是65歲及以上

關于人口老齡化,國際上普遍認同的標準是:對一個國家或地區而言,60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比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比超過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

為什么會有65歲及以上占比和60歲及以上占比這兩個不同的標準呢?很多人以為,國際上原來提出的老齡標準是60歲及以上,后來因為老齡人口越來越多,就改為了65歲及以上。甚至有人將此作為推動延遲退休的依據。

實際上,聯合國最早提出的標準是65歲及以上。1956年,聯合國發布了題為《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的報告。該報告提出,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比超過7%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老齡化。以65歲及以上為標準,是因為當時老齡化的國家或地區普遍以65歲作為退休年齡。

1982年,第一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在維也納召開。會議確定了老齡化的新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比超過10%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老齡化。從65歲降到60歲,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發展中國家考慮到自身人口預期壽命和健康狀態,普遍以60歲作為退休年齡;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了應對經濟危機、增加就業崗位和推動深度產業轉型,普遍降低了退休年齡。如聯邦德國在1972年就將退休年齡從65歲降到了60~63歲,并實行彈性退休制度。直到2000年,德國才將退休年齡調回65歲。


老齡化不是問題,而是趨勢

生活中,“老齡化問題”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詞。但是,這個說法準確嗎?我覺得,這個說法并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老齡化趨勢”。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什么是“問題”。總的來說,“問題”有以下5層含義。

一是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例如:如何應對老齡化的沖擊,這是一個問題。

二是需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例如:老齡化帶來了一系列的新問題。

三是關鍵、重要之點。例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應對老齡化的重點問題。

四是事故或麻煩。例如:那臺機器又出問題了。

五是欠思考、不易被接受。例如:這個答案好像有問題?

那么,什么是“趨勢”呢?

“趨勢”一詞,原指趨奉權力,現在多用來表示事物發展的動向,尤其是一種向著尚不明確的,或是模糊的、遙遠的目標持續發展的總體運動。

接下來,我們回到“老齡化”。老齡化指的是老齡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一種動態發展過程。這是問題嗎?不是!這是一種趨勢。這種趨勢如何發生,如何發展,有何影響,這些才是問題。

為什么要在“老齡化是問題還是趨勢”上刨根問底呢?同樣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認識老齡化。

當我們講“老齡化問題”時,我們采用的是“問題思維”:我們認為老齡化是一種需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是一種事故或麻煩,是一種不好的東西。面對老齡化的發展,我們希望找出癥結所在,對癥下藥,讓它回到我們預先設計的軌道上來。

當我們講“老齡化趨勢”時,我們采用的是“趨勢思維”:我們認為老齡化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是一種發展的方向。但老齡化究竟走向哪里?我們并不清楚或者只是有一種模糊的認知。面對老齡化的發展,我們希望能夠明勢而行,應勢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因為,應對挑戰需要做好準備,抓住機遇更需要做好準備。

老齡化的關鍵并不是“養老”

老齡化、老齡社會、養老,這是我們經常會提到或聽到的三個詞。但是,這三者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你能說清楚嗎?

老齡化,指的是老齡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動態發展趨勢。推動老齡化的力量,主要來自長壽、少子、人口流動三個方面。只要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旋律,老齡化的趨勢就不可逆轉。

老齡社會,指的是老齡化推動和影響的結果,即人類社會在老齡化的持續推動和影響下,社會特征、關系、結構等各個方面發生的整體性、持久性和不可逆的變化,由此形塑的一種新型社會形態。

老齡社會與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相比,三者的相同之處在于,都是在某一動態發展趨勢的持續推動和影響下,社會經歷了一場從局部到整體,從適應到不適應,再從不適應到再適應的廣泛且深刻的調整和轉型。三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的核心要素是技術變革,老齡社會的核心要素是人的變化。因此,相比工業社會、信息社會,老齡社會所帶來的沖擊將更加劇烈,影響將更加深遠。

養老,原指中國古代的一種禮制,意為選擇年老而賢能的人,按時供給酒食并加以禮敬。

據《禮記·王制》記載,“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原始社會末期,也就是上古時代的有虞氏部落開始,中國人就有養老這一制度安排了。其中,有虞氏是“燕禮”,即邀請老人參加日常宴飲;夏朝是“饗禮”,一種更為隆重的宴飲方式;商朝是“食禮”,一種涵蓋更加廣泛的飲膳宴筵;周朝則是沿襲了上面的所有方式。

西周時期,養老還同慈幼、振窮、恤貧、寬疾、安富一道被列為“保息六政”,構成了此后完整福利體系的雛形。

為什么西周如此重視養老呢?原因很簡單,按長幼之序,定尊卑之禮,讓百姓有序可循,依禮辦事,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安定。正如《禮記·鄉飲酒義》所載:“民知尊長養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長養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國可安也。”

總體來看,養老制度歷史悠久,即使是現代,依然是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厘清老齡化、老齡社會、養老之間的關系,是為了消除現在社會上的一些錯誤認知。例如,一是將老齡社會轉型這一涉及全社會所有人的全局性問題窄化為僅涉及老年人的局部性問題;二是將老年人問題進一步窄化為僅涉及老年人養老的局部性更強的民生保障問題。

老齡化、老齡社會、養老三者間的關系應該是:老齡社會是老齡化發展的結果,養老是老齡化發展帶來的衍生問題(見圖0-1)。

圖0-1 老齡化、老齡社會、養老之間的關系

面對老齡化的沖擊,我們需要站在社會轉型的高度,推動人類社會從有史以來的年輕社會轉向前所未有的老齡社會,直面挑戰,把握機遇,充分做好各方面的準備。而養老,正是各方面準備的重要內容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岩市| 资中县| 北流市| 商城县| 云南省| 玛曲县| 乐东| 双辽市| 桦甸市| 东至县| 怀仁县| 彝良县| 沛县| 隆昌县| 毕节市| 定日县| 札达县| 临颍县| 闽侯县| 通许县| 民勤县| 崇明县| 丽水市| 增城市| 浦东新区| 平湖市| 化隆| 县级市| 绥化市| 手游| 静宁县| 隆回县| 尚义县| 文安县| 蕉岭县| 临城县| 轮台县| 犍为县| 旅游| 布尔津县| 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