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賴以生存的故事:如何講述過去的故事,決定了你的未來
- (美)丹·P.麥克亞當斯
- 1024字
- 2024-09-11 16:32:59
神話與故事
人們廣泛接受一些故事,因為它們有能力傳達關于生活的基本真理。這些故事被吸納進一個特定人群的文化。我們認為這些故事是神圣的,并將他們稱為神話(myth)。在宗教社會中,人們認為神話體現了現實的原始特征,因此有別于民間傳說或其他較不神圣的故事形式。傳統神話關注的是超自然的存在,如神、圣靈、偉大的貴族和英雄,如俄狄浦斯。24
如果人們的想象力足夠活躍,能意識到或是好奇于人類的起源和命運,就會看見神話里包含了諸多原型符號,這些符號如今依然有效。25神話中包含著一個社會中基本的心理學、社會學、宇宙學與形而上學真理。一個社會的神話反映了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問題。通過收集社會中各種要素并變成可敘述的形式,神話有助于維護社會的完整,保證社會的可持續與健康性。26
一則個人神話對一個人類的影響,與傳統神話對文化的影響是相同的。27個人神話描繪了一個身份,照亮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個人神話不是民間傳說或童話故事,而是能體現出個人真理的神圣故事。
之所以說個人神話是“神圣的”,是因為人們創造個人神話所應對的終極問題,也正是那些神學家與哲學家所關注的。許多社會評論家認為,美國人和歐洲人生活在一個“去神話化”的世界;我們中的許多人不再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有序宇宙中。我們活在一片存在的虛無里,被迫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意義,去發現我們自己的真理,并撰寫出個人神話來賦予生活獨特的神圣含義。
盡管瑪格麗特·桑茲生活在一個“去神話化”的世界中,她從來沒有放棄去尋找生活中的統一感和目的。她必須從自己的艱難過去與不確定的未來前景中吸取意義。瑪格麗特無情地拒絕一切有組織的宗教,稱自己是“燃燒的不可知論者”,但她經常向死去的母親和外祖母祈禱。兩者占據了瑪格麗特生命中神圣的位置,在她的個人神話中是核心人物。她去往幼年天主教寄宿學校的朝圣之旅是她神圣的儀式;而通過詛咒那個小教堂,她得以肯定自己的美好良善與生命的神圣。她得以身體力行地表達她心目中的真善美,并痛擊她心中的邪惡與褻瀆。
塑造個人神話不是在創造一場自戀的幻覺,或是妄想自己成為上帝。相反,通過塑造個人神話來定義自我,是在履行對我們的心理與社會的責任。因為世界再也不能替我們回答:“我們是誰,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我們必須自己解決問題。制作個人神話是一種心理社會性追求。作為成熟的成年人,我們都面臨著挑戰:我們需要要構建我們對權力和愛的需求,要在我們所處社會和歷史背景下,塑造一則個人神話。并且,我們對自己的個人神話負有道德責任和人際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