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統計思維與方法:SPSS實戰
- 馬秀麟
- 1391字
- 2024-09-10 16:37:03
1.4.2 量化研究中的誤區
在量化研究中,沒有來源可靠、信度高的數據,研究結論就無法保障,當然,統計分析方法的正確性和嚴謹性同樣重要,錯誤的研究方法將導致研究結論被“一票否決”。因此,在社會科學的量化研究中,應該注意避免以下幾類問題。
1.調查指標與研究問題脫節,未能真正地覆蓋研究問題
在社會科學的量化研究中,最可怕的現象就是,調查指標或調查問卷不能真正地覆蓋研究問題,或者調查指標與研究問題是“兩張皮”,二者很不一致,導致研究結論極為不可靠。
2011年前后,筆者曾經評審過這樣一個研究課題“從TPACK視角探索免費師范生的技術能力”。研究者主要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展開調查,并基于采集到的800多份問卷做了各層次的統計分析,最終獲得了研究結論——各專業免費師范生的技術能力由弱到強可排列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術<哲學<中文<俄語<歷史<生物<化學<物理……然而,這一研究結論卻極為可疑!
從其研究結論中可以看出,教育技術專業學生的技術能力僅高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在全校各個專業中位于倒數第二。而從免費師范生參與學校活動的實際情況看,教育技術專業學生的技術能力一直很強,僅弱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因此,此課題的研究結論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
仔細查閱該課題的研究過程,筆者發現調查指標存在著較嚴重的問題:問卷中絕大多數題目的題干都有很強的主觀性,僅關注了研究對象的個人感受,幾乎沒有一道題目能真正地從技術使用視角測量研究對象對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該研究更像是在探究免費師范生對自己技術能力的滿意度,而不是調研學生們對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
總之,在任何一個面向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中,調查指標的設計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切實注意“調查指標的結構務必適應研究問題,能夠全面地覆蓋研究問題”,務必要避免“調查問卷與研究問題‘兩張皮’”的現象。
2.孤證難立,研究結論存在較大風險
在很多社會科學的研究中,都存在著由研究者自設調查問卷并且一張問卷“包打天下”的錯失。而在現實中,導致教育教學發生改變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而且研究對象在填寫調查問卷的過程中還容易受到情感、態度、學習工作狀態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在社會科學的定量研究中,要務必注意“孤證難立”,切實注意研究中的風險。
基于上述思路,通常需要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適當配置訪談、教師評價、學生成績、學生課堂表現等不同維度的數據,以形成比較完整的評價體系。多視角的數據相互佐證并修正,能減少教研中的孤證現象,以保證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客觀性。
3.統計分析方法應用錯誤,導致研究結論存疑
統計分析在社會科學量化研究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初級研究者很容易錯誤選用統計分析方法,導致研究結論錯誤。筆者作為評委評審北師大的學生科研項目時,每年都會發現多個基于定量分析的科研項目誤用了不恰當的統計分析方法。統計分析方法的錯誤,直接導致研究結論的可信度不高,會嚴重影響研究的質量。諸如,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后測數據之間的差異顯著性檢驗采用了配對樣本T檢驗,對定類變量與定類變量之間的關聯性分析使用了皮爾遜相關分析,等等。這些錯誤導致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輕則使研究結論存疑,重則直接把研究引入歧途。
因此,參與定量研究活動的每一個研究者,都應該精準地掌握每一個統計分析算法,把握其在輸入方面的約束條件,并能精準地解讀其輸出的表格,從而保證能正確地應用統計分析方法,獲取可靠、準確、客觀的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