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EIT是什么
從類方法與UML類圖中可以抽離出一個標準模板,暫且稱這個標準模板為公式。只要有公式,就能很好地理解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關系。
例如,力矩與力臂的關系公式M = FL,可以理解為力臂(L)一定的時候,力(F)越大,力矩(M)越大;又如,力與加速度的關系公式F = ma,可以理解為物體加速度(a)跟作用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m)成反比,且與物體質量的倒數成正比。
把這種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關系應用于軟件設計,是否也能找到一種類似的“公式”,以便我們理解代碼與框架之間是如何“溝通”的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高煥堂老師講解Android架構時提出的EIT造型,這種造型也是代碼設計時用的一種標準“公式”。
EIT造型由以下3部分組成。
E : Engine,即引擎,基類。I : Interface,即接口。T : Tire,即輪胎,派生類。
引擎通過接口驅動輪胎帶動整輛車往前行駛,EIT造型的形象表示如圖1-9所示。

▲圖1-9 EIT造型
圖1-9形象地描述了EIT造型的3種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中間的接口I用以聯系引擎E和輪胎T,應用在軟件設計中,則是基類E和派生類T之間的聯系通過接口I來實現。
推薦閱讀
- Rust實戰
- Interactive Data Visualization with Python
- C# 從入門到項目實踐(超值版)
- Reactive Programming with Swift
- 數據結構與算法JavaScript描述
- TypeScript實戰指南
- 零基礎入門學習Python
- 名師講壇:Spring實戰開發(Redis+SpringDataJPA+SpringMVC+SpringSecurity)
- Learn React with TypeScript 3
- ASP.NET Core 2 Fundamentals
- Scala Reactive Programming
- C/C++數據結構與算法速學速用大辭典
- Cocos2d-x Game Development Blueprints
- Android編程權威指南(第4版)
- IBM RUP參考與認證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