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蘇軾的壞心思
- 景陽岡金漸層,喜歡虎打武松
- 賀道玄
- 2400字
- 2024-09-10 01:15:25
趙煦剛欲吞服丹藥,只瞧見蘇軾臉上露出不懷好意的笑容。
這個死犟驢,滿肚子的不合時宜,心中說不定又憋著什么壞主意。
連長生丹藥這類至寶都能隨意拿出,說不定這一年時間又從寅君那里獲得什么好寶貝。
趙煦拿捏不準,按照蘇軾的性子,自己要是不跟著造反,蘇軾必定為虎作倀,密謀大業。
至于蘇家滿門,威脅一次效果就大打折扣,之后要是還想著效仿,說不定適得其反!
趙煦來到山寅面前,作揖行禮。
“寅君厚贈,小王無以為報!可否與本王行至宮中,小王定當舉國之力,盡心侍奉!”
正在給山寅納涼的蘇過,心中一陣鄙夷,官家那點小心思都寫到臉上了。
“沒興趣,你小子心思不純,只是想控制本寅,帝王心術這些手段,還是去向你的朝臣使用,本寅跟蘇相公閑云野鶴慣了,不喜歡束縛!”
幾番勸諫之后,山寅依舊油鹽不進,功名利祿,世官高卿,山寅提不起半點興趣,這些東西對山寅來說,與黃色石頭一般,毫無吸引力。
蘇軾可沒有半點使用山寅威脅趙煦的心思,長時間的相處,蘇軾早已將山寅當作親人對待。
之所以拿出丹藥,無非是在賭,賭官家沒有解決宋朝百年積弊的方法,賭忍受不了賦稅的百姓會揭竿而起,賭憤怒的民眾會揮棒打死官僚宗室。
沒有先進的思想綱領,大宋不過腐朽落后的封建王朝,歷史發展規律使然,誰人又能跳脫出來?
蘇軾最大的底氣,便是山寅時不時摸出來的奇怪書籍,蘇軾早已打定主意,若是官家不愿。
自己就將書籍刊印萬份,在大宋人心中種下火種,之后自有新勢力對抗官家,屆時有趙煦頭疼的地方。
千萬別說華夏百姓逆來順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千百年來中國百姓造的反,比全世界加起來都多!
之所以拉趙煦入伙,是希望宋人不必過度內耗,變法必定要有流血犧牲,若是假以旁人,趙家子嗣必定無一活口!
說不定兵鋒之下,百姓的現狀也會被打破,流離失所者不在少數,這是蘇軾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將趙煦拉下帝位,其一因為其中沖突矛盾不可調節,朝堂反而會束縛官家的手腳。
作為封建地主的最大代表,趙煦有洗筋伐髓,剝離肉體,忍受陣痛的決心,可不代表其他依附皇權的勢力會善罷甘休。
其二,自下而上的變法需要有人統領思想,趙煦這些年處理朝政,宋朝積弊再清楚不過,隨手而為的效果,比蘇軾埋頭苦想要好上不少。
若是發動百姓,蘇軾有信心變革必定成功,只是不知道時間要持續多久,是否能控制住燎原之火。
在蘇軾看來任何制度的創立,必然有其外在必要,革法的本質不是完全推倒,而是建立。
宋朝立國,太祖害怕藩鎮割據之事重演,加強禁軍,削弱邊軍,本意上是希望強干弱枝,后面以至于軍隊臃腫,朝廷也不敢隨意裁撤,一直需要贍養到六十歲,沒有半點戰力可言。
為了保持軍隊戰斗力,后世君主依舊需要招募新兵,加上軍隊兵源良莠不齊,以至于弱干弱枝,屢吃敗仗。
對于文人,宋朝極盡優待,黃巢落榜造反的舊事,歷歷在目,唐朝宗室公卿被殺得人頭滾滾。
不少宋朝文人屢第不中,轉投遼、夏兩國,被奉為上賓,提出的建議國策,使得大宋在軍事上傷筋動骨,之后朝廷寧愿養著這群文人,也不敢隨意貶落。
宋太祖定下的國策自有其考量,符合當時的國情,讓大宋政通人和百年,有可取之處,不可全盤否定。
蘇軾擔憂的是將變革重擔完全交給宋朝百姓,這群百姓是否會全盤否定現有制度,照本宣科似的改制。
將書中制度全然盡數照搬,牽強實際情況,忽略人事,仿佛只要建立制度,國家風貌便會有新氣象。
完全搬照書中制度,蘇軾都覺得不貼合大宋國情,大宋急切的需要一個掌舵者來帶領變革。
如今祖宗舊制已經不再適應當下宋之危局,變革勢在必行,大宋官家趙煦若在朝廷,面對的是百萬禁軍,四萬官員,阻力重重。
即使驅除外患,留給子孫后代的也是一個爛攤子,強如漢武帝,晚年各地造反起義不斷,趙煦又能厲害到哪里去?
不若假死遁逃,重組班底,待到山河破碎,重整旗鼓,再造山河,一掃宋之百年弊病。
“官家,軾偶得兩本書籍,加上自己的周游南國的見聞,一共三本,官家一并拿去”
“若是官家不愿造反,書籍焚毀即可,若是有此意愿,可來此處尋我,軾在此停留十日”
趙煦有些意動,鄭重的接下書籍,蘇軾口中的偶然所得,出自哪里不必多說。
“另外書中有些論調超出這個時代局限,官家可酌情領會,不必完全依照書本,有這兩本書相助,結合官家這么多年的執政體會,必然事半功倍”
蘇軾說完,蘇過已然準備好浴桶,填滿熱水,至于酒食,蘇過壓根就沒打主意備好,準備餓一下趙官家,報今日挨打之仇。
同時也為牢獄中的妻兒泄憤。
趙煦神情激動,將藥丸吞入腹中,兩個時辰過后,從木桶中幽幽醒來。
劉貴妃一直在木桶旁照料,此刻趙煦語氣輕微。
原本趙煦就容貌高挑,面如冠玉,一幅人君氣派,趙家少有的翩翩公子,只是時常受到咯血病癥侵擾,顯得有些病態。
此刻趙煦腹肌隆起,眉目間英姿勃發,劉貴妃不由咽了咽口水,顯得急不可耐。
餓得半死的趙煦只能微微拱手,料表謝意,外面的飯食趙煦一點都不放心,就沒有傳膳的心思。
只見趙煦穿戴好衣物,來到二人一虎前,鄭重致謝。
劉貴妃拉了拉趙煦衣袖,現在官家的事情解決了,腹中孩兒還沒有著落,心中焦急。
趙煦舔著個臉,來到山寅面前說道:“寅兄,可否還有良藥,解決腹中胎兒憂患?再造之恩,無以為報,趙家必定銘感五內!”
話畢,趙煦掏出一方玉牌,雙手奉上,上撰“宋圣趙煦親至”六字,有祥云嵌邊,龍鳳瑞獸相伴,精雕細琢,雍容華貴。
山寅一個字都不知道,不由撇嘴,開口詢問有何作用?
“區區薄禮,無以報恩,憑此令牌,如小王親臨,百官拜服,有生殺之權”
山寅虎掌一掃,并未接觸,趙煦手中玉牌消失不見,至于生殺之權山寅不感興趣。
只知道今后可以與過老弟,放心去春樓聽曲,再也不用躲在板車里面。
夫妻二人心中一驚,隔空取物的本事,定然是仙獸無疑。
明白趙煦有事相求,山寅也沒有過多計較之前的不敬,從額頭拔下一撮毛,王字瞬間少了一橫。
“讓你家婆姨分成兩份,縫成香囊掛上,一份交給女兒,一份自己掛上,待到孩兒出生再進行交換,可逢兇化吉,保平安!”
劉貴妃接下虎毛,低身行福禮,夫妻二人拜謝告辭,可謂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