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趙煦: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 景陽岡金漸層,喜歡虎打武松
- 賀道玄
- 2102字
- 2024-09-09 00:16:16
在趙煦眼中,蘇軾可是妥妥的守舊派,茅坑里的臭石頭,祖宗舊法的頑固擁護者。
如今變法造反的話語從其口中講出,一時間趙煦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趙煦初次掌權,有意挑起新舊黨政,原因有二。
其一便是遵循父親神宗意愿,變法圖強。
其二便是出一口惡氣,父親駕崩,自己八歲繼承大統,皇祖母(神宗的母親)高太后臨朝聽政。
神宗在位之時,高太后便不贊成變法改革,神宗駕崩之后,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再次被啟用,蘇軾兄弟二人也在其列。
高太后可是蘇軾的仰慕者之一,從此便讓蘇軾負責教導小皇帝趙煦,官位一路高升。
舊黨掌權之后,也沒有放過新黨,劉摯等人全力收集新黨罪證,屢加迫害,車蓋亭詩案,對新黨進行斬草除根式的清算。
舊黨大臣,包括蘇軾等人,壓根就沒有將趙煦這個小皇帝放在眼里,朝廷奏報皆是繞過皇帝,直稟高太后,背對著小皇帝。
童年時期,皇帝趙煦只能看到大臣的屁股和脊背。
更讓趙煦生氣的是自己母親的加冕儀式,生母朱氏出身微寒,進宮后只是神宗皇帝的侍女。
趙煦登基,母親只被封為太妃,皇祖母高太后有意打壓朱氏,朝中大臣壓根就不將自己放在眼中,與皇祖母沆瀣一氣。
趙煦雖然頂著九五之尊的名頭,朝堂之上壓根沒有半點話語權。
母親性子與劉愛妃相似,即使沒有得到名頭,依舊盡心侍奉太皇太后高氏,皇太后向氏(神宗皇后),身份卑賤得像奴仆。
趙煦看在眼中,記在心上!
直到高太后故去,自己掌權之后,母親的待遇才與皇太后向氏相同。
趙煦少年老成,頗能隱忍,童年遭遇與漢武帝相似,朝中大臣的做法自然遭到記恨,剛一掌權便清算舊黨。
蘇軾等人首當其沖。
事到如今,趙煦夜里時常反思,自己執政得失,當年有意挑起黨爭,局勢目前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舊黨掌權期間,洛(程頤為代表)蜀(蘇軾為代表)朔(劉摯為代表)黨爭四起,朝堂烏煙瘴氣。
舊黨被罷免貶黜,新黨再次分化成兩派,朝中互相攻擊掣肘,許多政令無法下達執行,趙煦有意調解,效果甚微。
將蘇軾打為舊黨,多少有些冤枉蘇相公,昔日王安石(新黨)主張變法,蘇軾并不是反對變法,而是反對烈火烹油、急功近利的改制,因為擔心此舉會沖擊百姓日常生活,與國不利。
蘇軾有此想法想法,自然遭到急于求成的王安石的打壓,一路被貶。
待到司馬光(舊黨)掌權,蘇軾再次被啟用,愣頭青蘇軾又開始反對司馬光的理念,反對將新法完全罷黜,恢復舊制,同樣遭到司馬光的記恨。
蘇軾可以說是在新舊黨中反復橫跳,兩黨中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也正是因為如此,北宋前期的文人政壇,比較漢唐時期的文人,在質量、氣節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少文人私交甚好,可牽扯到國家大計,馬上就翻臉不認人,受限于時代局限性,變法好壞姑且不論,士大夫該有的氣節還是具備的。
如今蘇軾竟然教唆天子造反,反的還是祖宗基業,趙煦又氣又惱,目光一直盯著桌上木盒,直覺告訴趙煦,木盒里面就是自己苦苦尋求的寶貝。
單是藥盒中散發出來的氣味,趙煦覺得肺部的不適消散不少,要是吞服下去,療效不可想象。
“蘇愛卿,造反之事朕就當沒聽見,之后官復原職,繼續為大宋效力,你看如何?”
對于趙煦的反應,蘇軾早有預料。
“官家,盒中丹藥可增壽百年.....”
蘇軾話還未講完,趙煦便將木盒奪去,死死抱住不松手,劉貴妃害怕蘇軾出手搶奪,將其出手攔住,用肚中胎兒充當擋箭牌。
你看,又急!蘇某既然將神藥拿出來,就已經打定主意與你,何故墜了天子顏面?
“官家,神藥在手,依照官家的性子,平定外患不在話下,只是內憂何解?”
“一百年,想必劉妃肚中胎兒也沒有機會繼承大統,天下豈有百歲太子乎!屆時陛下百年之后,繼承皇位者必然是孫輩”
“陛下有武帝之姿,胸有謀略,宋朝在陛下手上自然強盛,可陛下又如何能夠保證子孫依舊銳意進取?”
蘇軾不急不慢,倒了一盞茶水,繼續開口。
“官家死后,大宋四周無外患侵擾,飽暖思淫欲,體制未改,新皇登基,看似天下太平,實則危機重重”
“官員沒了束縛,體制膨脹,土地兼并,強取豪奪,只怕門閥又將卷土重來,皇帝沒了目標,整日留戀后宮,大興土木,不知政要得失,如何控制朝政?”
“所有的負擔都落到百姓頭上,十八路煙塵,七十二路反王,隋末之事重演,文恬武嬉的官員又將如何應對?”
趙煦難得安靜,心中思考對策,蘇軾沒給時間,繼續開口。
“官家可能在想,立下重刑杜絕貪墨,刻下祖訓嚴禁后輩掠奪民脂民膏,讓人將嘴里的肉吐出來,這可能嗎?”
“積弊的惡果自然要有人承擔,官家的后人便是最好的替罪羔羊!憤怒的民眾可不管官家在世時是如何神威蓋世,人死萬事皆休!”
“只怕到時候,被做成油燈的就是官家后人!官家是想要百年茍且,還是大宋萬年長久,心中自行決斷,軾不再多言!”
趙煦難得冷靜下來,心思被戳破,蘇軾言之有理,強如漢唐也有衰落的一天,正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自己都無法保證晚年是否會昏聵猜忌,剛愎自用,唐玄宗李隆基先明而后庸,大唐在其手上到達鼎盛,又在其手上衰敗。
開元盛世,天俾萬國,安史之亂,國威折損殆盡,前后不過短短十四年的時間。
后世子孫又如何統領諾大的帝國呢?趙煦壓根就沒指望有龍章鳳姿的后輩出現,能有個守成之君,已是祖宗保佑!
大廈將傾,不過轉瞬之間,趙煦也沒有跳出歷史周期律的好辦法,和蘇軾一樣,選擇相信后人智慧。
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先將丹藥吞服再說,免得夜長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