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的幾日,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既期待又略帶焦慮的氛圍。家委會的成員顯然已經提前進入了“備戰”狀態,他們紛紛通過微信或電話與我取得聯系,詢問是否需要統一購買教輔材料,以便于我在新學期里能夠更高效地批閱作業。我微笑著回應,表示理解他們的用心,但堅持認為每個孩子的學習節奏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并不需要統一購買教輔。我鼓勵家長們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自行選擇適合的教輔材料進行補充學習,這樣既避免了資源的浪費,也更能滿足孩子的個性化需求。
在準備迎接新學期的過程中,我還從協助班主任布置教室環境的兮兮口中得知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她竟然在暑假期間已經請輔導班老師教完了三年級的所有課程,并且還在積極參加寫作補習班,這種學習方式方法我是持否定態度的,除非家長有這個經濟實力,以這種形式一直堅持到孩子高三參加高考,否則孩子各科成績會在取消提前學習后跌得很慘,由此還會導致孩子沒有自信心。
緊接著,佑佑家長的一則信息又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擔心地詢問,是否可以將每課的重點詞語解釋、形近字、多音字以及課文概括等內容打印出來,貼在孩子的書上,以便孩子更好地復習和鞏固。我欣然同意,并溫馨地提醒她,隨著孩子們進入中年級,我們的教學重點將逐步轉向句篇章的深入學習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因為閱讀不僅是知識的海洋,也是復習字音、字形、積累詞匯、提升理解力的有效途徑。
第一個雙休日,正當我沉浸在假期的尾聲,享受著片刻的寧靜時,佑佑家長的擔憂信息再次打破了平靜。她小心翼翼地詢問關于小作文的字數要求,顯然對孩子首次嘗試的寫作成果心存忐忑。我耐心地告訴她,這次作文并沒有設定具體的字數限制,重要的是表達清晰、內容真實。當得知孩子連標點符號在內僅寫了130個字時,我說可以的,告訴她這只是一個開始,重要的是孩子敢于提筆、勇于表達。
隨著新學期的正式開啟,學校對于孩子們的寫作訓練也提上了日程。我深知,對于剛升入中年級的孩子們來說,習作無疑是一項新的挑戰。因此,在第一周的作文布置上,我更多的是出于完成學校任務的目的,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次作業,初步了解每個孩子的寫作水平,為后續的針對性指導打下基礎。
我深知,習作的學習遠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不像拼音、寫字那樣,通過短期的強化訓練就能立竿見影。習作涉及到孩子的閱讀積累、觀察力、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多個方面,是一個綜合性的能力體現。因此,我鼓勵家長們不要過于焦慮,更不必盲目“內卷”。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成長速度和方式各不相同。聰慧的孩子可能在一個月內就能在寫作上有所突破,而有些孩子開竅晚一點,可能一年后、兩年后才會對寫作文有所頓悟。我們家長不能著急。
再仔細審視我們的教材,第一單元的課文編排似乎與習作要求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脫節。《大青樹下的小學》描繪了學校的美麗與和諧,《花的學校》則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而《不懂就問》則講述了求學路上的堅持與勇氣。然而,當孩子們面對“猜猜他是誰?”這一寫人習作時,就會顯得有些無從下手。我不禁思考,如果教材中能適時加入一篇寫人的范文,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人物形象的塑造、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那么他們在寫作時或許會更加得心應手。
面對這樣的現狀,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教學理念:學習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沖刺;習作更是需要耐心與積累的過程。我將以更加淡定平和的心態,引導孩子們在閱讀中積累素材、在觀察中捕捉細節、在表達中錘煉語言。我相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孩子們定能在習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而我,也將以最大的熱情和信心,陪伴他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