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山河居士
- 三國:西涼武人,請王赴死
- 仲夏夜的貓頭鷹
- 2442字
- 2024-09-14 08:00:00
馬車上,蔡邕回過神來。
他望向乖巧女兒,臉上露出了一抹老父親的笑容:
“是,昭姬。你看,這一片是外城郭,稍后可見內城,繁華更甚!”
蔡邕有兩個女兒。
托庇于泰山羊氏期間,他將女兒貞姬嫁給好友羊續的兒子羊衘(dào)。羊續是黨人,黨錮因黃巾之亂解除后,羊續陸續擔任廬江、南陽太守,蔡邕也一直陪同。
這次萬萬沒想到,是董卓當了太尉,向朝廷舉薦自己。
最初,蔡邕不愿意為董卓效力,可董卓“力能族人”的恐嚇信已到。
蔡邕又從羊續那探聽雒陽局勢。
羊續勸他,董卓性情暴躁,不為自己著想,也該為女兒想想。
蔡邕是聽勸的。
在他過往的人生中,最引以自豪的經歷,便是在東觀參與漢記的編修。蔡邕這下覺得自己終為名聲所累,是該為女兒好好謀劃良婿。
蔡琰如今二八年華,生得亭亭玉立。
懷中抱著一把焦尾琴,恐路上顛簸損壞,一直抱在懷中。
蔡邕關切道:
“昭姬,可是累了?”
“為父已去信給雒陽好友,住處就在以前在的舊宅。嗯……為父要去拜訪好友,昭姬可先去安頓。”
蔡琰微微領首,關心道:
“阿父,若有飲宴,還需適量。”
蔡邕一臉老父親慈祥笑容,誰說生女兒不好,又捋著胡子思索未來。
這次入雒陽,他還得多看看好友家的后生有沒有適齡的賢婿。
誰知蔡琰已撒嬌道:
“阿父,琰兒暫時不想出嫁,還想多照顧父親幾年……”
“嘖,你瞧你!”
蔡邕一臉復雜,女兒孝順,貼心,是好事。
可她已二八年華,再過些年歲,就是老姑娘了!還照顧幾年?
蔡邕安頓好住處與女兒,便尋得雒陽酒友拜訪飲宴。
一見面,眾人便聊起袁紹之死。
蔡邕聽得憂心忡忡,想不到自己在來的路上,就發生如此駭人聽聞的事情。
袁紹死了!
據說是董卓軍一位手下殺的!
跳過了嚴肅的話題,蔡邕那伙損友便連忙打聽著蔡文姬如何如何。
這聽得蔡邕好生奇怪:
怎地,你們都看上我家閨女了?
“諸位何意?”他忙問。
“伯喈兄不知,之前有一位名叫‘山河居士’的文人……”
其中一好友解釋著,“其在坊間傳聞您家閨女,九歲辨琴之典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另一好友調侃道:
“伯喈兄,此番您家閨女之美評,可盛于你也。哈哈!”
眾人附和笑著,又道:
“嘿呀,伯喈兄!您是不知,這一傳十,十傳百,許多公子哥都拖我等打聽您家閨女的消息。尤其,是……”
“諸位好友謬贊,切莫笑話伯喈了。”
蔡邕只得連連求饒,倒不覺得這伙損友聯合起來揶揄自己。
只是心中好奇,到底何方人士,為何要把他寶貝女兒拱上熱搜?
蔡邕暗自覺得蹊蹺:
琰兒幼時辨琴之趣事,僅在泰山一帶傳播。泰山距雒陽路途遙遠。
怎個這就被人知曉,還傳為佳話了?
這什么“山河居士”打的什么歪主意?
一好友姍姍來遲,拿著一側稀有的書卷,炫耀道:
“新一期《山河評》,恭喜博士!您家閨女又被評選上了?”
“啊?”
蔡邕震驚連連,他與眾好友連連翻看這篇新出的《山河評》。
里面赫然記載到,不日之后,蔡邕會將女兒許配給河東衛氏的公子衛仲道。
蔡邕難以保持文人之儒雅,憤慨道:
“豈有此理,簡直胡言亂語!”
怎地,我嫁女,還要汝來教?
可惡啊,這山河居士到底是誰!
莫不是那河東衛氏故意使此計謀,吸引我等注意?
***
***
雒陽,北宮。
野有歸燕,內有翔隼。
一處偏殿內,「毒妃(自戀狂)」何太后對著梳妝銅鏡低聲問著:
“鏡兒,鏡兒,誰乃此世風華絕代的美人?”
隔了片刻,韓起在遠處終于應答:
“自然,是太后。”
“哼哼,小嘴真甜……”何太后風韻猶存,心情愉悅,欣賞著韓起年輕英俊的面容。
韓起盤坐在門口附近的地上,身穿白囚服,手上束縛鐵鏈。
“說吧,你姓氏名誰,何許人也。”
韓起只得老實回答:
“姓韓名起,韓信的韓,白起的起……字牧遠。”
何太后一聽,臉色古怪,這不是欺負她屠戶出生,不了解歷史名人嚒。
她又問:
“說,今年多大?”
“年十七……”
韓起心里默默補充道,實歲十六,虛歲十七罷了。
何太后輕蔑一笑,這韓牧遠比辨兒大不了幾歲,十七歲的年紀,年輕氣盛,年富力強,一夜可以……
她越想越心跳加速,小鹿亂撞。
有兀自吐槽一番:
“年輕啊,就是沖動……看吧,一沖動,死了袁家二少爺,多大件事兒啊……”
韓起沉言道:“臣謹遵陛下旨意。”
何太后端著架子,聲色甜膩,陰陽怪氣起來:
“瞧你說的,陛下可沒讓你殺掉袁紹。這不,捅了亂子,又來尋吾照顧了,不是?”
“太后教訓的是。”
韓起只好點頭。
現在能躲哪去?肯定是皇宮里最安全。
可當今宮內的話事人,只能是何太后。
何太后對袁紹之死非常愉悅,那可是士大夫族群折損一名士,那袁隗之表情,真想見識一番。
馬上便是九月十五日的朝會了,她十分期待。
“這些日子,你且在宮中安生,記得修繕南宮。”
“諾。”
韓起應道,所謂修繕南宮,是因袁術那日放火逼宮,將南宮燒得烏漆抹黑,許多修繕工程沒了宦官去做,只得招募徭役來處理。
這便讓韓起去當建工。
他小心試探著:
“明日朝會,太后恐怕見不到袁太傅了吧?”
“朝會他敢不來?”
何太后一臉不信,“太傅高于三公,執尚書臺牛耳。他這么大的權力,放著不用嗎?”
韓起也不爭辯,推測道:
“起建議太后,多留意河東之動向?”
“匈奴?”
何太后看著韓起一臉自信。
“是的,其首領名為於夫羅。”韓起應道。
何太后揮揮手:“行,吾自會留意,你且下去吧。”
暗贊:
想不到這小子還懂這些……
他出身涼州,對羌胡、匈奴都有一定了解,帶兵打仗應該不在話下。
韓起拜謝行禮,退出門口。
眼前的困境已擺在這里,袁紹死在自己刀下,將來會有更多人知曉此事。
天大地大,得罪袁氏一族,會有無數游俠與死士以閣下自己頭顱為目標,而無數文人儒官,也不會待見自己……
這般走至一處無人拐角,他閉上雙眼,腦中伴隨著一聲蒼鷹鳴叫。
周圍全景縮小,如鳥瞰一般被收入腦中。
這正是袁紹之死賜給他的全新能力——俯瞰視角。
從外城郭到他站立的位置,囊括整個雒陽城,城中所有人物姓名,盡收眼底。
「人妻殺手」已然退居其位。
韓起已有新的標簽——「裂土王臣」。
詩經有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他躲在宮中搜羅幾日,確定了一件事。
歷史上的唐姬暫時未被劉辯選入掖庭,甚至沒來雒陽。
只不過,此掛尚有欠缺,不能顯示“物品之名”,比如傳國玉璽……
PS:
蔡昭姬的年齡采取174年出生的說法,到189年出場是15歲,虛數計算16歲,故有“二八年華”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