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天子選妃
- 三國:西涼武人,請王赴死
- 仲夏夜的貓頭鷹
- 2342字
- 2024-09-14 17:00:00
次日,朝會上。
何太后臨朝,天子劉辯像座供奉一樣坐鎮前方。
太傅袁隗稱病告假,理由是袁紹新死,打擊過大,不便前來。另外,太仆袁基直接請辭,交出官印。
何太后可以理解袁隗不來。
可袁基都告官請辭,算是一樁意外之喜。
三公之上,只有太尉董卓立在當下。
董卓也提名了一些涼州士人,自己的弟弟董旻從奉車都尉擢升為虎賁中郎將,關系戶楊定、董璜、董越、董承皆入朝為官。
隨后,侍官朗聲宣讀陛下的圣旨。
「朕聞,后宮佳麗三千,皆為盛世之祥瑞。然,后宮之選,非僅以姿色為上,更需賢德兼備,以輔佐朕躬,承宗廟之重,繼萬世之基。
今,朕欲廣納良媛,以充后宮。凡天下有德之女,年十五至二十者,品貌端莊,性情溫婉,才學出眾,且無瑕疵,皆可由百官推薦,上呈尚書令,以待親選。」
嘩!
陛下要選妃,茲事體大!
朝臣們議論紛紛,要知道后宮之爭,亦是外戚之爭。議論之下,皆是各懷鬼胎。
太仆王允強裝鎮定,暗暗在想:選妃?
甚好,甚好!老夫以往收養的義女可算有了用處……
董卓貴為太尉在朝堂之上忙問:
“太后,選妃的女子一定要年十五以上?”
一旁的王允有意攀附董卓,便解釋道:
“太尉,女子年十五才可及笄,這才能入選呀。”
董卓一臉嫌棄:“嘁,真啰嗦!”
涼州人士遵照漢文化習俗已有百年,可隨著羌胡化的文化融合,在某些儀式上的年齡并不會嚴格執行。
何太后冷笑一聲:
“難不成,董太尉也有人選奉上?”
董卓陷入沉思:
咱家那孫女渭陽君,尚未及笄,今年怕是選不上了。
可這種事情,會不會搶占先機比較好?哪怕不被陛下一眼相中,在宮中安置一點子,打探消息,也是上策。
他清清嗓子:“卓之孫女,渭陽君,歲十一。”
群臣呵呵作笑,尚書盧植又來抬杠:
“臣反對!”
董卓側身扭頭瞥了他一眼,心想,人家陛下都沒發表意見,輪到你說三道四?
王允則好心來勸:
“董太尉,莫急……三五年之后,未嘗不可。”
“且看歷代君王,結發之妻,未必能……咳咳……”他不時瞥向上首方,后續沒敢說完,大家懂的都懂。
董卓一聽,便沒再發作,心想自己做了帝王,哪還那么多破規矩。
何太后逮著蔡邕直接問:
“蔡愛卿。”
“在。”
“聽聞,您家有女年方二八,待字閨中……”
蔡邕一聽,駭然變色,頓時感覺來京做官,完全是一場陽謀。
何太后正欣賞蔡邕臉上復雜的表情。
此際,一份急報從尚書臺奏報而來。
河東郡遭到白波賊和南匈奴的劫掠,太守王邑請求朝廷及時發兵,盡快救援。
嘩!
這可讓議論的重點立即改為了軍事方向。
要知道,河東郡與雒陽城相鄰,就在西北面。
二者之間隔著王屋山、中條山。
河東郡郡治在安邑。
白波賊出白波谷,破臨汾、過絳邑,途徑聞喜,不日可到達安邑。
安邑一旦失守,白波賊便可過中條山抵達陜津。
東西走向的黽(miǎn)池、新安作為供給雒陽的補給線,就會被切斷。
雒陽就算有駐軍,也只能退守函谷關。
去年,南匈奴的首領於夫羅滋擾一事,還歷歷在目。
何太后暗暗咬牙:
可惡,袁隗不上朝被韓起猜中就算了……
河東這事還被他算中了,他是怎么知道的?
“董太尉。”她叫住了董卓。
董卓嘻嘻笑道:
“臣在!”
“今敵寇滋擾,太尉有何良策?”
“嗨呀,什么良策不良策,殺就完了。”董卓一向豪爽。
何太后嚴肅道:
“成。便請董太尉提點將領,平定寇亂。”
董卓見終于可以表現一下,朗聲笑道:
“這有何難?卓,遣牛輔為上將,領兵前往即可,不出三月,賊寇即平。”
“臣反對!”盧植又跳出來反對。
董卓知道他故意抬杠,也不置氣:
“嘿,盧尚書,你幾個意思?”
“牛輔貴為城門校尉,焉能出城作戰,擅離職守?”盧植據理力爭。遠的不說,這派兵出征河東郡,勢必要由雒陽向西過函谷關。
董卓笑道:
“嘿,牛輔作戰,咱家自會讓虎賁中郎將接替戍守士卒,何須你操心?別管了,咱家自由安排……”
盧植見何太后無意見表示,又道:
“臣愿意率軍出戰。”
董卓急問:
“盧尚書,你的兵卒兒郎從何而來?”
盧植直接回答:“從河南尹招募而來的士卒。”
這一波兵卒最早是由王允在河南范圍內招募的新兵,此話一出,王允神情懊惱,感覺盧植把自己賣了。
董卓放開嗓子,怒問盧植:
“盧尚書!你是不是想搶河南尹的位子?啊!”
此話一出,群臣又是一陣議論。
河南尹的職位十分關鍵,是各方勢力都想爭相獲取的官位。
盧植剛正不阿,向坐在上方的劉辯行禮:
“驅除韃虜,為國分憂,是每個臣子的本分!”
何太后為了平息他們二人在朝堂上的爭吵,讓侍郎傳話:
“若勝者,陛下自會考慮河南尹的人選。”
朝堂之上,大抵都是不歡而散。
蔡邕見沒人再提選妃這茬兒,夾著尾巴趕緊離開。
何太后回到北宮,第一時間找到了韓起,皺眉道:
“哎,這朝堂真是不清閑。但凡董太尉說什么,那盧子干就與他杠上了。”
韓起沒去偷聽,大抵能猜出盧植隨時能跳出喊著“臣反對”的詼諧畫面。
何太后亦不吝嗇贊美,問道:
“吾倒是想知道,韓卿是如何提前所知,這河東有動蕩?”
“太后,這是常識?”
“常識?”
何太后臉色尷尬,自己完全不懂,豈不是被被取笑連常識都不懂。
她矜持了一番,直言道:
“你且說說,有道理的話,吾不再怨你。”
韓起一臉輕松,淡然解釋說:
“這時節,秋收啊……我的太后娘娘……”
“司隸的河東與弘農,都是主要產糧地,眼下九月中旬,白波谷有許多黃巾余孽,自然會聚眾出來搶糧。”
這……
何太后仔細一想,忽然連最簡單的時令常識都遺忘了,一臉尷尬。
看來,以后軍略方向,必須依仗韓牧遠……
她問著:“那你說說,怎辦?”
韓起一臉自信:“太尉董卓必會去處理此事?”
何太后奇道:“你怎會如此確定?”
PS:
此時189年9月至12月,朝廷要職如下。
太傅袁隗,太尉董卓(兼前將軍),司徒黃琬,司空楊彪,光祿勛荀爽,太仆王允,太常何颙,大鴻臚丁宮,宗正蔡邕(兼主持鴻都門學),大司農鄭泰,少府劉表,衛尉張溫,尚書盧植,大司馬劉虞。
崔烈請調并州太守,袁基辭去太仆。后將軍袁術、大司馬劉虞不在雒陽,原宗正曹嵩辭官回鄉。
城門校尉牛輔,河南尹(空缺),執金吾(空缺),黃門侍郎荀攸,鐘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