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時代:洞察數字技術驅動下的消費新模式新業態
- 張麗 何偉主編
- 1697字
- 2024-09-05 17:48:37
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作用日益顯現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終點,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對經濟發展具有持久的拉動力,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事關保障和改善社會民生。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著力提升消費質量,加快消費升級,更好地發揮消費拉動經濟的基礎性作用。從長期來看,我國消費市場規模大、潛力足、韌性強的基本特點不會改變,消費市場長期穩定增長和加快轉型升級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我國消費市場仍將保持平穩增長,為促進國內大循環貢獻重要力量。
(一)消費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
我國經濟發展正在從以往的投資和出口拉動,向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轉變。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是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潛力巨大的國內需求將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要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多年來,國內市場規模穩步提升,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市場規模超過43萬億元,比2015年增加超過15萬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持續顯現,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7.1萬億元,同比增長7.2%,保持較快增長;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經濟抗沖擊和抗風險能力較強。2023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堅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接連推出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組織開展了綠色消費季、國際消費季、雙品網購節等豐富多彩的促進消費活動,形成更多的消費新場景、新模式、新供給,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回升向好。2021—2023年三大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如圖1-2所示。
(二)消費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和競爭形勢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黨中央做出了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決策。促消費、擴內需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支撐,必須高度重視其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消費對暢通經濟循環的牽引和帶動作用。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1-2 2021—2023年三大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
消費提質擴容推動供給方式不斷創新。隨著城鄉物流配送體系的不斷完善、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普及率的日益提高及網絡購物用戶數量的持續增加,我國網絡零售規模穩步擴大,對零售市場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如今,人們線上消費的意愿更高,大中小型企業為適應市場變化,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意愿增強,客觀上加快了消費品市場轉型升級和供給結構優化的步伐。
(三)消費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期盼獲取更高品質、更加安全、更為便捷的消費體驗。新時代促進新消費,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斷提供更新、更優、更好的各類商品和服務,滿足人民多樣化、個性化、智能化升級的需求,不斷開拓新的消費領域和消費方式,持續改善和豐富人民生活。
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加速升級。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是消費升級的重要動力和基礎條件。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提升,2023年達到39218元,收入的增加提升了居民消費能力,增強了居民消費信心。從消費結構看,2023年我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8%,比2022年下降了0.7個百分點。品質化、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活躍,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用電器等商品消費量快速增長。中高端商品消費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分別增長14.3%、17.6%,高于基本需求消費總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消費結構的升級將持續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從而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供穩固根基。2013—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情況如圖1-3所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1-3 2013—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