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職業病
- 情定大亞灣:核電筑夢者
- 我是黑猩猩
- 2024字
- 2024-11-06 00:07:44
“按規章制度來。”
“死倔,一說還不樂意。”張磊想著拿一根焊條有啥關系?
“轉根專用。”
“考了個核電焊接證還拽上了,聽說你一個月兩萬工資,靠譜不?”
“無可奉告。”
阿飛深諳焊材管理之精髓,親自操刀,制定了一套詳盡無遺的焊材領用與回收流程。
在他的引領下,團隊成員對待每一根焊條都如同對待珍貴的藝術品,實施著精細化的管理。
在核島那片繁忙而神秘的現場,數以萬計的焊條如同流淌的血液,源源不斷地從阿飛的手中流向各個需要的地方。
他深知,管道焊接時任何微小的異物掉落都可能釀成大禍,因此,對每一根焊條的使用情況都進行了詳盡的統計與追蹤,即便是已經用完的焊條,也必須退回其剩余的焊頭,以確保萬無一失。
這份看似細碎繁雜的工作,在阿飛的眼中卻容不得半點馬虎。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他始終堅守崗位,恪盡職守。
然而,阿飛可不緊緊是個“倉庫管理員”,“焊接大師”。他的業務愛好就是創新。
“焊絲筒存放架”、“焊條桶存放架”就是他的小“創新”。
“別光看工資。”阿飛讓張磊頭朝后轉,“你看看這三年,我班組兄弟換了多少人?”
錢多會留不下人嗎?
呲啦呲啦!
電焊聲。
“你這樣能堅持一個鐘頭?”
“我…”張磊也試著弓著腰鉆到管道里,拿起防護面具,“丟,這么沉?”
“沉?我每天干十個小時。”
“哦…”
“不震撼?粉塵病夠不夠?”
“職業病?”
張磊帶著防護面具,只看了幾秒鐘電焊的光芒,“不行”頭暈。他揉著眼睛,那些長年累月從事電焊工作的工人,他們又是如何承受這份艱辛的呢?
“看看,這黝黑的小子。”阿飛“啪”用力一拉,將眼前這二十歲不到的小伙子右臂露出來。
“全是燙傷。”張磊嚇得,后退兩步,“全是疤,恐怖。”
電焊,這個看似簡單卻充滿危險的工作,讓許多工人不得不面對一系列的健康問題。當電焊的弧光閃爍,它不僅僅是在完成一項工作,更是在無聲地侵蝕著工人的身體。
電焊產生的“耀眼弧光”,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但緊接著,頭暈、目眩、視線模糊等不適感便涌上心頭。
即使他們佩戴了防護面具,但長時間的操作仍然會對他們的眼睛造成巨大的傷害。
電焊產生的電弧光中含有強烈的紫外線,長期暴露會導致電光性眼炎、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看這里。”阿飛指著自己的眼睛說。
“灰塵?”張磊“呼”的吹了吹。
“G!青光眼。”
阿飛才參加兩年工作,就因為長期電焊工作而感到眼睛不適,看東西模糊。到醫院檢查,各項指標正常,視力也無異樣。
無病呻吟?
No,因為這是“日積月累”的。
除了眼睛,電焊工人的聽力也可能受損。長期在嘈雜的環境中工作,年齡越大,這些問題對身體和生活的影響就越大。
“還有個老師傅,上個月回家了。”阿飛有些無奈。
“你…你師傅自平?”
“塵肺病。”
“才五十二。”
焊接材料在高溫下會逸散出細小的顆粒和有害氣體,如二氧化錳、一氧化碳等。
這些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后,會對肺部造成嚴重的損害。一旦吸入的電焊塵積累到一定量,肺部就會發生病變和炎癥。
焊工可怕之處,在于明知道會有塵肺病的“風險”,你還不得不繼續工作,否則一大家子等著“口糧”。
塵肺病在于它早期不易被發現,到了晚期,治愈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想象一下,一個工人,他手里拿著電焊器,戴著焊帽,工作時總是被煙塵和有害顆粒圍繞著。
“一萬多高嗎?”
“不。”
“更何況,一般工人也就七八千,大多數五十多就干不動了。”
高風險伴隨著高回報,這是這個行業的殘酷現實。沒有人愿意拿自己的健康來冒險,但是為了生活或者一些其他無可奈何的原因,他們也不得不置身其中。
“你以為這就完了?”阿飛指著一旁的氧氣瓶說。
爆炸!
張磊腦海中“轟”的一聲。
“看看這作為環境。”
核電廠管道,設備復雜林立,鋼筋交錯去“蛛網”。電焊工的工作環境十分復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事故。比如粉塵爆炸、火災、高空作業引發的墜落事故、中毒以及觸電事故等。
主管道焊接結束。阿飛一個呼吸,“還是抄表的輕松。”
9月10日,嶺澳二期核電首臺應急柴油發電機組1LHQ遠程同期并網試驗完成,至此 1LHQ柴油機TP53應急柴油發電機組帶載試驗全部完成,標志著1LHQ柴油機正式具備帶載能力,滿足冷態性能試驗期間電源需求,具備參與冷試條件。
應急柴油發電機組是核電站最重要的電源保障,當失去廠外電源時,應急柴油發電機組能夠在接到啟動信號15秒內達到額定電壓和額定頻率,為應急廠用設備提供應急電源以在正常或事故工況下確保核電站的安全停堆和人員、環境的安全,以及防止主要設備損壞。
“一旦完成冷試。”張磊“啊…”伸了伸懶腰,“我立馬要休個長假。”
叮鈴鈴!
張磊掏出手機一看,是“豪哥”。國家發改最近批準了不少新核電項目,怕是豪哥也要有大動作了。
“喂,啥事兒啊?”張磊接起電話,心里已經猜到了幾分。
“我這邊要參加陽江核電的投標了,估摸著接下來就得調去陽江那邊了。”豪哥的聲音聽起來有些不舍。
“嗯。”
果然,張磊心中一緊,雖然早有預料,但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新項目多,人員調用就頻繁,更何況嶺澳二期就是核電的“黃埔軍校”。
這本是“喜事”,但是師徒倆畢竟“朝夕相處”三四年,總歸有些感情。
“地方你挑,晚上小聚。”豪哥豪爽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