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群戲下來,眾人對李尋的能力終于不再質疑,整個電影的拍攝進度也變得飛快,尤其是在李尋這種幾乎從不摸索鏡頭的風格下,竟然短短一周就拍完了一半戲份。
劇組成員們都感到既驚喜又佩服,之前對李尋的擔憂早已煙消云散。
副導演林華生不禁對李尋豎起大拇指:“李導,您這效率真是高得驚人啊!”
期間劉德華前來探班,更是被這效率驚呆了。
“我從來沒見過哪個導演可以這樣做,無論是王家衛還是王晶,他們總是不斷調整鏡頭機位以及演員的劇本,才能達到心中最好的。”劉德華忍不住感嘆道,眼神中滿是對李尋的贊賞和欽佩。
李尋謙遜地笑了笑,說道:“華哥,這也是大家配合得好,演員們出色,才能進展這么順利。”
劉德華拍了拍李尋的肩膀:“別謙虛,你的能力有目共睹,這拍攝思路和把控力,真是厲害。”
李尋如此迅速的原因,還是他早早敲定了劇本,甚至連分鏡頭腳本都早早給了攝影師。而演員們對于整個故事的走向其實并不了解,只知道按照劇本去演,這也正符合了這部電影神秘、緊張的基調。
這種方式讓演員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場戲中,無需過多地思考全局,只需專注于當下的角色和情節。對于像吳鎮宇這樣演技精湛的演員來說,這種方式反而激發了他更多的創作靈感,讓他在有限的框架內展現出了無限的可能。
黃秋生也對這種模式感到新鮮,他憑借著自己豐富的經驗,迅速適應并出色地完成了每一個鏡頭。
張耀揚原本擔心對劇情的不了解會影響表演,但在李尋的指導下,他發現這種專注于局部的表演方式讓他能夠更加細膩地刻畫角色。
林雪則是憑借著自己的踏實和認真,按照劇本的要求,將自己的角色演繹得樸實而生動。
呂頌賢也在這種獨特的拍攝方式中,找到了新的表演突破點,為角色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李尋的這一策略,雖然在一開始讓演員們有些疑慮,但隨著拍攝的進行,大家逐漸意識到這種方式帶來的高效。
很快,三周的時間,整部電影殺青了。
劇組成員們都沉浸在喜悅之中,這段時間的緊張拍攝雖然辛苦,但大家都收獲滿滿。
演員們紛紛與李尋合影留念,吳鎮宇笑著說:“李導,這是一次難忘的拍攝經歷,期待下次再合作。”
黃秋生也感慨道:“導演,剪完了我看看,我到現在還沒搞明白我到底演了一個什么角色……”
烏鴉哥這人看著很社會,實際上就是個嘻嘻哈哈的老好人,走的時候拍了拍李尋的肩膀:“李導,以后有好本子記得找我。”
接下來就是后期制作的階段,李尋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剪輯和配樂等工作中。
經過一周的高強度工作,剪輯工作已初見成效,影片的節奏逐漸清晰起來。
配樂方面,他與音樂團隊反復溝通,力求每一個音符都能與畫面完美融合,烘托出電影的氛圍和情感。他坐在工作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審視著片段,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瑕疵。
“華哥,可以安排首映了!”
“這么快?”
劉德華還在那邊忙著《無間道》的布景以及道具,但聽到李尋的話他立刻著手安排起了首映禮。
他迅速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電話聯系相關人員:“喂,小王,李尋的《槍火》準備首映,你趕緊安排場地,要最好的影院。還有,宣傳方面加大力度,務必讓更多的人知道。”
掛了電話,劉德華轉頭對李尋說:“李尋,雖然時間緊,但我相信你的作品。這次首映禮一定要辦得隆重。”
李尋感激地說道:“華哥,謝謝你這么支持。”
劉德華拍了拍他的肩膀:“別客氣,我期待看到這部電影引起轟動。”
接下來的幾天,劉德華親自把關首映禮的每一個細節。從嘉賓的邀請,到現場的布置,他都一一過問。
而李尋也沒有閑著,他忙著和演員們溝通,為首映禮上的互動環節做準備。
終于,首映禮的日子到了。現場熱鬧非凡,媒體和影迷們早早地聚集在影院外。當劉德華和李尋以及一眾主演們出現時,歡呼聲此起彼伏。
首映開始前,不少嘉賓在私下交頭接耳,對李尋僅用一個月就完成這部新電影頗不以為然。有人輕聲嘀咕:“一個月能拍出什么好片子,別是草草了事。”“這么短的時間,想必質量難以保證。”
隨著燈光漸暗,影片正式拉開帷幕。《槍火》的劇情扣人心弦,黑幫老大文哥遭遇不明殺手的暗殺,性命危在旦夕。為保其安全,他召集了五個背景各異卻都身手不凡的保鏢:阿來(吳鎮宇飾)、阿鬼(黃秋生飾)、阿 Mike(張耀揚飾)、阿信(呂頌賢飾)和阿肥(林雪飾)。
這五人在保護文哥的過程中,遭遇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危機。殺手頻頻來襲,槍戰場面火爆激烈。在商場的那場激戰中,阿來手持雙槍,勇猛無畏地沖鋒在前,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他的眼神中燃燒著怒火,每一個射擊動作都毫不猶豫,展現出其兇悍果斷的一面。
而阿鬼則憑借著他的沉穩和智謀,在關鍵時刻總能想出應對之策。在一次暗殺危機中,阿鬼冷靜地分析局勢,指揮眾人巧妙布局,成功化解了危機。
然而,在保護文哥的過程中,團隊內部也出現了猜疑和矛盾。阿來和阿鬼因為處事方式的不同而產生沖突,阿信與大嫂之間的微妙情感也讓整個團隊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影片的結尾,令人深思。任務完成后,阿鬼接到命令要處決與大嫂有染的阿信。其他兄弟雖于心不忍,但又迫于江湖規矩無法公然違抗。最終,阿鬼在房間內對著阿信舉起了槍,隨著一聲槍響,畫面定格。但影片并沒有明確展示阿信的生死,給觀眾留下了無盡的遐想和解讀空間。
這個結尾既展現了江湖的殘酷和無情,又體現了兄弟之間復雜而深厚的情誼。在規矩和情義之間,每個人都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當燈光亮起,全場先是鴉雀無聲,緊接著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之前輕視的嘉賓們此刻都被深深地震撼,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驚訝與欽佩。
主創演員們在交流環節紛紛發表了對自己表演的新看法。吳鎮宇激動地說道:“原本以為這么短時間的拍攝會很倉促,但李尋導演對角色的深刻理解和精準把控,讓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阿來這個角色中,挖掘出了很多未曾展現的潛力。”黃秋生也感慨萬分:“這次的拍攝經歷獨特而難忘,李尋導演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對節奏的把握,讓我在演繹阿鬼時能夠更加細膩地展現角色的內心世界。”林雪真誠地表示:“李導給了我很大的發揮空間,讓我把阿肥這個角色的忠誠和憨厚詮釋得更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