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兒童情緒管理,只需要知道這些!

1.認識情緒管理

①感知情緒

家長都期待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希望看到他無憂無慮、盡情歡笑,想讓他“不惱怒、不哭喪著臉,茁壯成長”。

然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會比成年人體會到更多的負面情緒。由于孩子尚未體會過各種各樣的情感,因此他對情緒的體會更加細膩,加之語言表達能力不足且認識事物的視角有限,就會導致壓力在內心慢慢累積,出現號啕大哭、垂頭喪氣、失去干勁兒等現象。

處在幼兒期至小學低年級這一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充分理解“內心”“感情”這些比較抽象的詞語,也未形成作為行動主體的“自我”概念,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尚未完善。因此,在受到外界刺激時,他們很容易產生過激反應,甚至會情緒失控。

孩子大多不知道如何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表達情緒,也很難充分理解身邊人的感受,又不懂得如何尋求幫助。當孩子有過激反應或情緒失控的情況時,家長往往會表現出厭煩,想壓制孩子的情緒。很多情況下,即使孩子表現出了不愉快,還是會受到家長的斥責,因此他會變本加厲,使出渾身解數來發泄自己的難過和憤怒。孩子如果沒有掌握控制情緒的方法,就會被不良情緒擺布得筋疲力盡。

即使是成年人,如果處在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而且一切未知的環境中會怎么樣呢?我們會變得非常不安。當無法理解他人的表情和動作,不懂得怎樣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情緒,也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時,我們可能會大吼大叫,勃然大怒。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被他人責罵,我們又會如何?

因此,成年人需要做的,就是在充分理解上述情況的基礎上,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并且教會他用準確的語言描述。比如,感覺到快樂時,可以說“我很開心”;感到難過時,可以說 “我現在不高興”。通過生活中的實際體驗,讓孩子明白,別人同樣也會有情緒,別人的情緒有時和自己相同,有時和自己不同。

孩子們需要學習和掌握自我情緒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以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情況。這種關于情感的既定規則和知識,被稱為“情商”。情商的培養僅僅靠孩子自然習得是不夠的,需要家長系統地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教育。

②控制情緒

孩子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從不舒服就哭鬧的嬰兒時期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了,在日復一日的生活體驗中,他逐漸意識到自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比如,玩具被搶走時的憤怒、玩游戲時的喜悅、被表揚時的高興、被批評時的憤怒或悲傷……

大人往往會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對他們說“不許生氣了!別哭了”,以此壓制孩子的情緒。大人有必要教孩子認知內心涌現出的情緒的名稱,讓他知道情緒產生的原因,并告訴他如何控制情緒。比如,對孩子說“寶貝是因為媽媽回來了,所以很開心吧”,或者“因為玩具被搶了,所以很生氣吧”。通過這些語言,讓孩子注意到自己的情緒,并知道情緒產生的原因。情緒訓練一般包含五個步驟:

①言傳——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解釋事情非常重要。

②身教——孩子是在對父母以及身邊人的觀察中,學會管理情緒的。如果孩子在暴躁的父親或母親身邊長大,那么他很有可能容易暴躁。用“你給我溫柔點兒”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他是無法學會溫柔的。

③練習——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忍住不要發怒或哭泣。

④反饋——當孩子很好地完成了情緒管理時,表揚他“你沒有生氣,好棒呀”。當孩子沒能很好地完成情緒管理時,給他提供具體的指導:“不要吼叫,你可以告訴他不要再這樣做了?!?/p>

⑤應用——讓孩子在多種場合進行嘗試,培養孩子在不同場合時的情緒管理能力。

③首先家長要做表率

要想讓孩子正確地感知情緒,家長要先豐富自己的內心,多用豐富的語言去表達情緒。比如,在向外界表達積極情緒時,是不是很多人只會簡單地說“開心”或“難過”呢?其實,我們還可以使用“心曠神怡”“神清氣爽”“喜上眉梢”“歡呼雀躍”等諸多詞語表達。能夠自如地使用更豐富的詞語表達情緒時,內心也會變得更為豐盈。

在表達負面情緒時亦如此。通過用 “沮喪”“寂寞”“悲傷”“凄慘”等詞語進行準確的描述,我們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的情緒。

越是了解自己,就越能將這些感受傳達給他人。因此,家長首先要意識到情緒的存在,并且學會如何管理情緒。然后,在實際生活中,告訴孩子體驗情緒的重要性及管理方法。

2.向孩子提供情感援助

①情感援助“三步走”

在學校里,孩子不僅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習與人相處的方法。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幫助孩子培養學習能力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

對兒童成長提供的這種支持被稱為“情感援助”,共分為三個層次(參見下圖)。

情感援助三層次

●情感援助第一層次

面向全體兒童。例如,中小學開學時,幫助孩子們適應新環境,并通過課堂上的教學,使他們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緒,并學會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考慮在班級或全校面向全體孩子進行必要的情感援助。

●情感援助第二層次

面向部分有需要的兒童。這是對于頻繁出現遲到早退、總想請假、丟三落四、喜怒無常等狀況的兒童,單獨進行的情感援助。此外,對于不能很好地表達自身情感,或上課態度、課堂發言有異常的兒童也應進行第二層次的情感援助。

●情感援助第三層次

面向明顯需要情感援助的兒童。這一層次面向的是情緒暴躁、無法調控自己的情緒,出現打別的小朋友、破壞物品等行為,僅靠課堂教育無法恢復正常的兒童。對于這部分兒童,必須根據他們各自的情況進行更為細化的情感援助。

比如,對這部分兒童做一個情感狀況評估——他們在情緒發展過程中的哪個階段遇到了問題、需要什么樣的情感援助等。根據 “是否能理解自己的情緒”“產生情緒時身體是否能靈敏地察覺”等評價這個孩子出現了什么問題。

曾遭受過欺凌、家庭暴力的兒童,通常會壓抑自己的消極情緒,因此,可能會在情緒訓練課中出現突然爆發情緒的情況,進而陷入無法控制的狀態。比如,在訓練課中出現對抗行為,或者說“我不想做了”,而陷入郁悶狀態。

這時,就需要提供單獨的情感援助,認真傾聽兒童的心聲,理解其產生該情緒的理由,特別是受欺凌、家庭暴力等影響導致負面情緒較為嚴重的孩子,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情感援助,理解孩子的消極情緒,幫助孩子進行情緒梳理。

根據上述三個層次的援助服務,在掌握孩子具體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援助是非常重要的。

②情緒培養由易到難

很多詞匯可以用來表達情緒。有“生氣”“開心”“難過”這樣表達基本感情的詞匯,也有“煩悶不已”“空虛難耐”“難以釋懷”這樣表達復雜情緒的詞匯。

有時,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會產生復雜的情緒。比如:“是挺開心的,但總覺得有點兒孤單”“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沒法原諒他”等。其實,出現復雜的情緒時,即便是成年人也會在表達情感時犯難,在管理情緒時倍感焦慮。

表達復雜情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在兒童情感教育初期,應結合身邊最常見的情況,從使用“開心”“高興”“生氣”等簡單的詞匯開始。

進入小學較高年級時,面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孩子會表現出細膩多樣的情感。比如,你向一位朋友打招呼,他卻沒理你,直接走過去了。這種情況下,有的孩子會覺得沒得到回應,感到生氣;而有的孩子就會胡思亂想,覺得“被無視了,好難過”“我是不是做錯什么事情了”。因此,我們要告訴孩子,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的人感受到的情緒是不一樣的。

3.本書在學校的應用方法

①培養用語言表達情緒的能力

小學低年級學生可以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詳細地寫出作文,但其中對心情的描述卻通常只有結尾的一句“我玩得很開心”。

乍一看,孩子們對自己的心情描述得很簡單,而在詢問他們時,會發現他們的內心活動要比文字描述的豐富得多。由于他們不懂得如何用相關的語言表述內心豐富的情感活動,因此沒法具體捕捉并將其組織成文。

在課堂上,或者在學校里,如果孩子們都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那么就可以獲得一種彼此理解的溫暖體驗。而且,還能夠培養孩子了解他人情緒的意識,進而開始思考該用什么樣的行動來照顧別人的感受。

②別說“你的情緒……”,多用“情緒是……”

在學校生活中,什么樣的情況下能夠培養孩子們用語言來表達情緒呢?在不同情況下,大人可以說 “因為發生了這樣的事,所以是這種心情”,用具體的語言來表達“開心”“高興”“討厭”“焦躁”“傷心”“后悔”等各種各樣的心情。孩子們也學著“如果是這種心情,可以用這樣的說法來表達”。

但是,在班級或學校的集體中,讓每位學生在適當的時機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遇到問題產生了消極情緒時,學生當即做出的應對不一定恰當。

讓孩子回憶被人說了什么,讓他再一次感受“他說我壞話,真討厭”這樣的情緒,會增加孩子對對方的厭惡感,或者不斷強調“努力完成的作品壞掉了,非常難過”這樣的感受,讓孩子陷入悲傷中。

反復確認、事后確認“你的這種情緒”,會增強其中的消極部分,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讓他感覺自己很可憐,而降低自我認同感,因此要注意謹慎處理,防止這類事情發生。

本書介紹的訓練活動并不是讓大家在與人發生矛盾后尋找情緒的來源,尋求和解方法,而是通過想象各種生活場景,去理解“情緒是什么” “自己和別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只有這樣“理解情緒”,雙方才能相互理解。

③優先進行正面情緒教育

在集體中,情緒問題往往不是出現在開心和睦的時候,而是出現在發生爭執的時候。比起負面情緒,我們更希望孩子能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正面情緒。無論是否發生爭執,在對個人、少數人或者班級等進行情緒教育時,我們建議把幾個板塊的訓練結合在一起進行。

4.致家長

①家庭中的耳濡目染

當提及需要全家人一起參與時,似乎總意味著要做什么特別的事情,會讓人覺得要做的事情難度很高。對于孩子來說,家與幼兒園、學校不同,因為在家接觸到的都是親人和自己熟悉的東西,是最放松的地方。

平時,孩子會模仿家人的言行,自然而然地學會家人之間的相處方式和情緒表達方式,并通過在家里不斷地嘗試與試錯,逐步習得社會上通用的“情緒語言”和“社交技巧”。

②珍惜親子時光

雖說家庭是孩子學習“情緒語言”和“社交技巧”的場所,但家長并不需要刻意去做準備。一起洗澡、一起看電視、一起睡覺等都是平常很基礎的親子活動。在親子相處時,家長用語言把情緒表達出來,對于孩子來說就是學習情緒表達最好的范本。

在給孩子讀故事書時,讓孩子試著去想象、去表達故事中登場人物的心情。讓孩子意識到,要注意的不僅有故事內容,還有角色的動作、癖好、非語言部分等。這樣做,家長也能從孩子的表達中意識到“原來孩子是這么想的啊”“也可以使用這樣的語言啊”。

③家長也需注意自己的情緒

家長也是普通人,他們的喜怒哀樂難免會展示在孩子面前。只有家長做到不遮掩情緒,孩子們才能學會關注他人的情緒。

④情緒可視化

生活中,很多家長會不自覺地對孩子吼道“你哭什么??!你說話啊”,希望孩子通過說話來解釋(用語言將情緒可視化)。確實,對于仍處于情感發展階段的孩子來說,懂得如何用語言表達情緒是十分重要的一課。

“情緒可視化”是情緒傳達的一種有效手段。它能幫助人們感知自身情緒、傳達真實情感、解決情感問題。用語言表達情緒不是什么難事,但當情緒錯綜復雜時,即使是大人也不見得能做好。

除語言外,繪畫、標數值、畫表格等也是情緒可視化的手段。此外,通過色彩、尺寸的編排也能發揮情緒可視化的作用。

由此可見,情緒可視化并非只有語言這一種。家長們可以從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思考最適合的教育方法,讓孩子逐漸掌握情緒表達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河源市| 柳林县| 桂东县| 大理市| 黔南| 长乐市| 贵港市| 登封市| 清流县| 襄樊市| 屏山县| 华容县| 衡阳县| 宁南县| 西昌市| 旺苍县| 灌阳县| 博兴县| 濉溪县| 安吉县| 封开县| 贞丰县| 宜都市| 马山县| 鞍山市| 化德县| 手游| 沅陵县| 大安市| 肥城市| 铁力市| 谢通门县| 英德市| 白水县| 神池县| 防城港市| 滦平县| 峡江县| 清远市| 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