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鴉啟示錄:讓認知升級的40堂視覺筆記課
- 曼魚
- 1243字
- 2024-09-02 11:57:13
黃金圈法則(上):你做事的順序可能反了
說起黃金圈法則,你應該不會太陌生。的確,黃金圈法則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思維工具或者說方法論,可以指導我們做各種事情。
黃金圈法則的創立者西蒙·斯涅克在工作中發現一個現象,很多人(或者企業)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通常先考慮我要做什么,再想怎么做。但是,他往往就停留在這一步了,所以事情做起來也不會很成功。

西蒙·斯涅克在一次TED演講中先是以蘋果公司為例來說明這個現象。他說: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在賣產品的時候,如果從WHAT出發就會說,我們生產很好用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機;如果進一步到HOW這個層面會說,我們的電腦采用了自產的M1芯片,效率非常高,我們還采用了視網膜顯示屏,讓你得到極佳的觀看體驗。但是蘋果公司沒有這樣做,他們直接進入了WHY層面。你們還記不記得蘋果公司的廣告語?Tink diferent(非同凡響),它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們的產品是與眾不同的,我們的創新、我們的美學都是對傳統的顛覆。事實也確實如此,蘋果公司第一個取消了手機上的物理鍵盤,第一個把一臺通信工具變成了電腦。這個WHY才是他們最本質的東西,就是他們的創新、他們的突破、他們的與眾不同。WHY是跟你的信念、使命結合在一起的,所以當你找到那個WHY的時候,你會天然地吸引和你有一樣信念的人。
西蒙再舉了一個耐克球鞋的例子。如果耐克公司只考慮WHAT,他們會說“我們生產質量上乘、造型新潮的運動鞋”。這一描述有激起你的購買欲嗎?顯然沒有。如果耐克公司說“我們生產的鞋子用了Flymesh(工程網眼材質)面料,質感輕盈,透氣舒適,我們的Total air(全掌)氣墊氣壓大、氣量足,全掌支撐”。你會覺得,也還好吧,“不明覺厲”,但并不會被這個品牌本身打動。但是耐克公司沒有這么膚淺,他們的廣告語大家都很熟悉:Just Do It(做你想做的)。其實它背后還有一個更詳細的描述:believe in something,even if it means sacrifcing everything(人要有信念,要有信仰,即使這意味著你要犧牲一切)——傳遞著與體育相關的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這就是他們的WHY。所以西蒙為此做了一個總結:“人們會為你‘為什么做’而不會為你‘做了什么’買單。”

你可能會說,上面舉的兩個例子跟我們個人有什么關系?其實它們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因為做任何事情只有找到WHY,才能更有效、更持久地推動,結果也會大不一樣。例如你想鼓勵孩子學習英語,如果停留在WHAT層面你會說,這本單詞書要背,這套卷子要做,這套語法書要復習;如果再進一步到了HOW的層面,你可以給孩子講授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教他詞根記憶法、影子跟讀法等,這些具體方法都可以幫助他學英語。但是如果你能在WHY層面引導孩子,讓他認識到學好英語會為他展現更大的世界,有助于他探索更多的未知,即學英語跟自由、探索等這種信念層面相關,他就會被激發,從而找到內在動機,自然而然地采取行動。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終極目標就是要找到那個WHY,這樣你的人生才會過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西蒙·斯涅克曾說了這樣一句話:尋找WHY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是很值得。為此他專門寫了一本書《如何啟動黃金圈思維》,下一篇我們將一起探索“如何找到你的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