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工程項目管理:思維模式與實施方法
- 蔡敏 王志峰 郭春娟 孫洪達編著
- 10字
- 2024-08-22 11:18:12
2.1 項目管理的歷史沿革
2.1.1 項目管理簡介
管理學大師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早在1991年就指出“明天的企業都是項目的集合”,并在Design一書中寫道:“項目管理將站在21世紀管理舞臺的中央。”后來又在《追求卓越》一書中強調:“現代管理,項目就是一切,每一個人都是一個項目管理者。”戴維·克蘭德(David Cleland)說:“在應對全球化的市場變動中,戰略管理和項目管理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財富》雜志預言:項目經理將成為21世紀的最佳職業。企業內部管理項目化既是需求,也為項目經理通向高層領導創造了通道。
1.項目管理實踐及其發展歷程
在古代人們就進行了許多項目管理方面的實踐活動,如我國修建萬里長城、都江堰水利工程,埃及修建金字塔等。這些不朽的偉大工程都是古人管理大型復雜項目的范例。有項目就有項目管理思想,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考工記》就記載了很多“以計劃為基礎”的基本思想。項目管理實踐經歷了由活動到方法再到學科的發展進程。項目管理實踐與內涵的發展進程如圖2-1所示。

圖2-1 項目管理實踐與內涵的發展進程
2.國際項目管理實踐
項目管理的專業化發展起源于工程建設領域。現代項目管理通常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美國的曼哈頓計劃、北極星導彈計劃與阿波羅登月計劃等是推動現代項目管理學科產生、發展與形成的基本背景。20世紀40年代產生了用甘特圖制訂計劃的方法,20世紀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出現了關鍵路線法(CPM)和計劃評審技術(PERT)。
國際項目管理協會(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創建于1965年,總部在瑞士,它的目標是成為項目管理國際化的主要促進者。IPMA于1967年在維也納主持召開了第一屆國際會議,項目管理從那時起即作為一門學科而不斷發展。IPMA每年召開一次不同主題的國際會議,內容涉及項目管理的各個方面。全球現已有近34個成員組織推行IPMA國際項目管理專業資質認證。
3.我國項目管理的發展歷程
我國的項目管理發展,首先是在國防型號研制項目中率先推行了錢學森先生倡導的系統工程,使“兩彈一星”等重大項目獲得成功;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華羅庚教授推廣“統籌法”“優選法”,使得項目管理的思想、工具和方法得到了更多應用;20世紀80年代初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興建云南魯布革水電站工程,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管理機構,1987年8月6日的《人民日報》報道了“魯布革經驗”;后來更多的行業和單位逐漸開始應用項目管理,并形成了不同類型的項目管理方式。我國項目管理的發展歷程如圖2-2所示。

圖2-2 我國項目管理的發展歷程
1991年我國成立了中國項目管理研究委員會(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Committee,China,PMRC),同時開始了項目管理學位教育,掛靠在西北工業大學。2001年我國正式啟動了國際項目經理資質認證(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r Professional,IPMP)。目前項目管理已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包含基礎理論、技術方法和實際應用。項目管理具有相對獨立且比較系統的知識體系。